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洪光良牧师主日(母亲节)证道:断奶之喜
 2012年5月13日(母亲节)主日礼拜上,洪光良牧师与福禾堂的弟兄姐妹就母亲的话题分享了《撒母耳记上》1:7~28的故事,引发出基督徒也应早日经历生命上的断奶,恳求圣灵的帮助,都按灵命的程度努力各取所需。
 
小 引
 
上帝创造亚当夏娃之后,就把延续人类的任务付托给他们。上帝赐福给夏娃,使她成为众生之母。并要生养众多,遍满全地。这是女人的天职,也是女人的福气和荣耀。
 
以利加拿有两个妻子,一名哈拿,一名毗尼拿。毗尼拿有儿有女,哈拿膝下空虚。如果说儿女是上帝所赐的产业,是女人的福分。那么,哈拿却是既无产业也无福分的女人。此情此景,即使没有毗尼拿的刺激,自己也是非常无奈和痛苦的。 
 
然而,哈拿的信心和可爱处却比她的先祖拉结更加突出,她的处境跟拉结虽然很相似,但拉结对雅各所说的话:“你给我孩子,不然我就死了”(创30:1),哈拿却不敢说,而是把心中的愁苦直接向上帝倾诉,这更是哈拿难能可贵的地方。当她听见以利对自己说:“你可以平平安安地回去,愿以色列的上帝允准你向祂所求的。”之后,她就真正相信了。于是说:“愿婢女在你眼前蒙恩。”立刻就放下一切愁苦,走去吃饭,面上再也不带愁容了。这种信心,别说是拉结,就连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也是比不上的。
 
上帝顾念哈拿 
 
哈拿的信心很快就收到果效。他们告别上帝的殿之后就从示罗回拉玛去。到了家里,以利加拿就和妻子哈拿同房,这一次,因为耶和华顾念哈拿;就使哈拿怀孕,到日期满足的时候,哈拿便生了一个儿子。 
 
哈拿没有忘本,她说这孩子是我从耶和华求来的,所以要给他起名叫撒母耳。给孩子起名本来是父亲的权利,但听妻子说的有理,以利加拿也就同意了。因为他爱哈拿,也爱孩子,更爱耶和华。
 
做了母亲的哈拿,喜乐和感恩不在话下,她的使命和工作,不但是乳哺孩子而已,更重要的还是充当孩子的启蒙老师。小撒母耳吸吮的既是哈拿的乳汁,更是母亲对上帝的完美信心。
 
历史告诉我们,那个年代的以色列还没有专门教导小童的幼儿园,除非是富有人家,一般人也不会聘请家庭教师的。虽然亚哈王曾为众子聘请过(王下10:1、5),但别处并不多见。所以,哈拿不但是小撒母耳的母亲,她以乳汁供养撒母耳的身量;她更是他心灵上的营养师,她以信心、爱心和盼望,给撒母耳生命上最基本的栽培。这样,上帝顾念哈拿就不仅仅是限于一个妇人的问题,更是顾念一个民族和国家的问题。上帝把撒母耳托付给哈拿,哈拿在完成使命之后又把孩子终身归与耶和华。
 
哈拿在家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 
 
众所周知: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8:3;太4:4;路4:4)。小撒母耳在哈拿怀抱中也是如此。古代因环境条件所限,其他动物的奶不容易保存。所以,婴孩最直接的食物就是母亲的乳汁。这段时间,一般是二至三岁甚至还有更长的。断奶之前,作为母亲的不但要逐步帮助小孩子适应进食流质以外的食物,更要为孩子预备学习的环境和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习惯。这样,断奶的时候也就是孩子正式接受教育的时候。在此之前,无论是乳养还是教导,我们都可以想象得到哈拿的忙碌,也更可以想象到哈拿的喜乐、感恩和满足。
 
当撒母耳随着父母来到示罗,出现在以利眼前的时候,肯定不会是一个刚刚断过奶、仍然安静地躺在母亲怀里的小孩子(诗131:2),他既然可以离开父母,独自留在老以利身边、学习终身敬拜耶和华,说明他起码在生活上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这也反证了断奶以前哈拿已经在孩子身上做了不少工夫。
 
给孩子断奶其实不是一项简单的事,我童年在乡间常见一些母亲为了给孩子断奶,就在乳头上涂万金油或辣椒水,令孩子的嘴一接触到母亲的乳头就哇哇大哭。后来听专家说,这些断奶怪招是不足为训的,因为会令孩子对母亲产生恐惧和养成厌食的习惯。但哺乳期太长了又会影响孩子的独立成长,甚至产生不正常的恋母癖。所以,“在家乳养儿子,直到断了奶”,这段时间,对初为人母的哈拿来说,其实也是一种享受和考验。从撒母耳后来在以色列历史上的成就来看,可见哈拿更是一位成功的母亲。
 
朝见、献祭、与还愿
 
以利加拿原是利未支派哥辖族的后裔 (代上6:33-38),利未支派因为没有自己的土地,就要散居在以色列各支派中(民35:2)。大概是因为以利加拿的家族累世寄居在以法莲山地的缘故罢,圣经的作者顺理成章就称他为以法莲人。
 
以法莲的拉玛在耶路撒冷以北约八公里处,示罗则约在伯利恒以北约十六公里的地方。拉玛离示罗大约十五公里。因为当时的约柜和会幕都在示罗,所以,示罗便是王国时代之前的中央圣所。
 
按照摩西律法规定,以色列人每年至少要在逾越节、五旬节和住棚节三大节期中到圣所向耶和华守节。从圣经得知,以利加拿一家也年年都遵照律法规定前往示罗守节。有学者认为以利加拿一家上示罗守的是住棚节,但我们无须拘泥于字句的理解,只须知道有这件事就够了。因为自始至终,这家人与耶和华的关系都是正常的。他们以“朝见”耶和华为全家的共识,这就留给后人一个宝贵的榜样。我们或可藉此自我检讨,我们全家没有按时朝见耶和华已经多长时间了。
 
他们并非空手前往示罗朝见耶和华,而是带着礼物来给耶和华“献祭”的。我们不一定要和以利加拿一样给上帝的殿献上公牛、细面和酒,然而,你拿什么礼物给上帝献祭呢?我们又或又可藉此自我检讨,我们没有给上帝献祭或者减少所献的祭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除了“朝见”和“献祭”,以利加拿一家上示罗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还愿”。“愿”是人们在上帝面前自愿建立,带有条件和约束力的协议。所以,许愿乃是一椿严肃的大事,许了愿就必须还愿,不还愿不如不许愿(传5:4~5),以免因此得罪上帝自招责罚。
 
以利加拿所还的愿和哈拿所还的愿固然有关,但未必相同。丈夫要还的可能是一家的平安,牲畜的多产和五谷的丰登;妻子要还的就完全是为得子之喜了。古代因为卫生医疗条件不如现代,婴孩的存活率也远不如现代。小撒母耳自出生到断奶期间,相信哈拿不可能不为孩子的身心灵健康成长继续许愿。甚至直到小撒母耳留在以利身边之后,哈拿每年还为他做一件小以弗得,由此足见母亲之心何等细致。
 
结 论
 
喂奶、断奶;许愿、还愿;古时、今时;东方、西方……等等,等等。
 
一切好像都在变动不居。然而,生命的需要并没有改变,上帝的慈爱更加没有改变。不过,世人从吃奶到吃干粮,每个过程却都是一种积极的改变,不变就不会有成长。不少基督徒对这个过程适应不了,仍然停留在吃奶的阶段,对上帝的道漠不关心。听道而不寻道,读经而不研经,甚至有连听和读都忽略了的也大有人在,没有督促就无法自持。这都是吃奶或吃婴孩食物罢了。不错,对初信或根基不深的基督徒而言,使徒彼得是说:你们“就要爱慕那纯净的灵奶,像才生的婴孩爱慕奶一样,叫你们因此渐长,以致得救”(彼前2:2)但若因此就唯奶是赖的话,那就有危险了。使徒保罗因此不无感慨地说“弟兄们,我从前对你们说话,不能把你们当作属灵的,只得把你们当作属肉体,在基督里为婴孩的。我是用奶喂你们,没有用饭喂你们;那时你们不能吃,就是如今还是能。”(林前3:1~2)
 
两相比较之后,我们从《希伯来书》5:13~14得到这样的教导:凡只能吃奶的,都不熟练仁义的道理;因为他是婴孩。惟独长大成人的,才能吃干粮。他们的心窍,练习得通达,就能分辨好歹了。 
 
哈拿给撒母耳断奶之后,撒母耳便开始终身归向耶和华,说明“断奶”无论对生活或是对生命,都是一个必要的步骤;我们是否也有“断奶”这个经历呢?也许,生活上你已经断奶了,但生命上你却可能仍然不愿意尝试干粮的滋味呢。须知母亲是不可能给你一辈子喂奶的,所以,从今天开始,我们都要恳求圣灵的帮助,都按灵命的程度努力各取所需罢。无论是奶还是干粮,仁慈的上帝都会丰丰足足地赐给需要的人的。在这里,上帝早就亲自应许说:“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赛49:15)
相关文章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