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金陵十三钗的现实悲哀:大连友好广场百年老教堂化身快餐店

2011年,张艺谋导演了电影《金陵十三钗》,影片中讲述了一段发生在教堂里的悲情故事。故事的大背景,设定在日军侵华时期,描写了日军对中国女性的侵害和污辱。事实上,破坏西方传教士所在的教堂,是侵华日军的一贯做法,这也是他们处心积虑挑起的一场“宗教战争”。而这场“宗教战争”的发源地,就在大连的西通日本基督教会旧址里。

日军的“教会侵略战”
紫色的墙体,哥特式的尖顶洋楼,这栋建筑面积386平方米的教堂,就位于友好广场8号。单纯从外观看,它应该是出于欧洲建筑师之手,但实际上,这栋建筑却与欧洲无关,而是由一群100多年前的日本新派建筑师设计完成。

中山区文化馆的范丽华老师曾在这栋小楼里工作了数十年,她告诉记者,这栋小楼建成于1907年。那时的大连,正在遭受着日本的殖民统治。这座小楼,是日本在大连建成的第一座教堂,它的使命之一是传教,而另一个更重要的使命就是:发动“教会侵略战”。

当时的东北地区,教堂林立,主要是一些西方牧师在这里传教。但侵华日军为了宣传“他们要把中国人从西方人的奴役下解放出来”,因此对欧美背景的基督教进行了极力压制和打击。随着大连西通日本基督教堂的建成,一批批日本随军牧师开始大量涌入,他们随着日军的枪炮一起,从大连出发,向东北腹地进军。“九一八”事变后,日军的“教会侵略战”进行得更加如火如荼,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教堂里,西方传教士被赶跑,日本牧师大批接管进驻,作为日本随军牧师的培训基地,大连西通基督教堂也因此声名远扬。

教堂成“样板戏”舞台
解放后,日本教会随侵华日军一起撤出大连,这座教堂被中山区人民政府收回,改成中山区文化馆。

范丽华回忆,当年的文化馆里有座改造的小剧场,剧场里演出不断,多数是群众自排自演的节目,以“样板戏”为主。那时的市民,都喜欢到这座文化馆里看免费的表演、参加各种免费的文化活动。彼时,这座小小文化馆里,一天到晚欢声笑语不断……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专业影院、剧场大量涌现,友好广场8号这座小剧场渐渐被市民冷落,一度门可罗雀。并且受文化体制改革影响,文化馆很快便面临了办公、维护场地经费不足的窘境。为摆脱窘境,文化馆只好“被动下海”,搞起了商业化经营。这里开过茶室,干过舞厅、酒吧等,最后变身成了一家快餐店。

而今,文化馆已经迁了新址,而友好广场8号也已作为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成了被保护建筑、成了外地游客眼中的一道风景。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