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说福贡县是云南省基督徒比例最高的县城,9万人口中,信徒的保守数字是6万。将行怒江,余文良牧师特意推荐了福贡县。
前往福贡县,我是专为参加献堂典礼而来。2月24日,福贡县基督教两会举行县中心教堂蒙福堂,及培训中心大楼落成典礼。典礼开始是在中午12:00。
按照北方生活习惯,中午12点正好是吃饭时间。我向同去的泸水县教会同工询问设定时间的原因。“12点人才能到齐吧”。
这里集中的是在怒江大峡谷居住的傈僳族。不通公路的地方,山上寨子里的村民们只能步行数公里走过来,近些的个把小时,远一些的,从天亮走到晌午。
随泸水县教会同工的车走怒江沿岸公路前往福贡县,一路上能见到不少教堂,分布上在山上的寨子里。有些教堂远远的看见了。我被告知,有些教堂看着很近,但想走过去,实际距离可是相当远。
恰好遇到泸水县基督教协会秀南生以前居住的寨子,他把寨子里的教堂指给我看:建教堂的时候,教会中的年轻人沿山路走下来到怒江岸边,把江边的石头背上山,背到到寨子里,这样将教堂盖了起来。
我们提前一晚到了福贡县,第二天早上9点钟便到了教堂。蒙福堂在怒江西岸的山坡上。车停在东岸的公路上,我们走过铁索桥,又曲曲折折的爬上一段山坡,走近教堂,气喘吁吁。
上图:横跨怒江的铁索桥
距离典礼正式开始,还有3个小时。教堂里的喜庆像过年一样。地上铺满了针状的松叶,一地绿色,一袭清新,让我想起耶稣骑着驴子进入耶路撒冷时,“众人多半把衣服铺在路上,还有人砍下树枝来铺在路上。”(太21:8)
教堂院子里,常能见到服事的姊妹两两一组,身着傈僳族特有的服装,一位手拿铁壶,一位手拿纸杯,笑着给刚来的人递上一杯水,口中说着:ye cha do(请喝水)。来客登记之后,每个人领到一顶遮阳帽作为纪念礼物。
随便哪一位,见面的两人打招呼的方式更是令人印象深刻:甭管是谁,总会有一个人主动伸出右手,口中一声“HW,-HW,”(傈僳语,即“平安”)。我之后认识的一位传道人家三岁大的小男孩儿,走过我身边时,在妈妈的指引下,转身走过来跟我握手,“HW,-HW,”。
老人或小孩,生疏或熟悉,初次见面还是老友重逢,两人相见,先道一声“平安”。封闭在大山里,却有如此文明的见面方式。
傈僳族本是崇拜原始宗教的民族,后被传教士影响而大群体的归信基督。见面行握手礼的传统来自何方何时?未作任何考察时,我开始各种联想:渴望和平的以色列人见面互道“撒冷”(平安);传教士到怒江腹地之后向当地人传递自己的生活方式。
果然如此。后来在《傈僳地区的基督教信仰活动》中看到如此陈述:“耶稣教(基督教)在本地区(怒江地区)尚有进步作用,如一夫一妻制,娶嫁不用财礼,婚姻仪式简单,不吸烟、不种不卖鸦片,不祀鬼神,洗脸洗脚,讲究卫生,见面行握手礼,星期天读书等。”这是一位当地领导对怒江地区宗教的感知和总结。
从其他寨子里教堂来的诗班,争相在新教堂门口合影。新教堂在当地来说已经算是最大的教堂(一层能容纳400人左右,二层能容纳100人左右),典礼这天只能允许一部分进入教堂。院子里还摆放了不少条凳、桌椅,有人趴在窗户旁边看,有人顶着大太阳在院子里看转播。
在教堂院子里一角,四口大锅架在临时搭建的简易灶台上,三个师傅分别举着大铁锹,给前来参加典礼的客人们预备饭菜。我想起小时候家在北方农村,村子里办喜事儿时的场景:院子搭建一个简易大灶台,村里有人专门负责预备饭菜,宴请前来参加婚礼的宾客们。此情此景,相当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