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牧师学者回应基督徒怎样面对清明节扫墓难题

每一年清明节,对中国基督徒是一个冲击,因为必须面对祭祖、扫墓等问题。尤其对于处在非基督徒家庭中的基督徒,在遇到清明节扫墓的问题时,既要维护信仰,又要照顾关系,减少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些冲突,或者将矛盾化解到最小,福音时报记者为此咨询了一些牧者。

近日,福音时报新浪微博收到一名读者的提问:您好,之前我一直以基督徒的身份缺席我丈夫家的清明扫墓,因为要烧香烧冥币,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我夫家的矛盾和不满,今年为了化解我答应出席,但是丈夫说竟然去了就要烧香烧纸钱,这种局面我是答应出席还是继续回避?请引导。

为此,福音时报记者咨询了各地教会的一些牧者和肢体,希望为提出问题的姊妹以微薄的帮助。

对此问题,广东协和神学院黄继新博士给出两个建议方案,以供参考。

方案1:首先满口答应参加,但温和地提出要求,互相尊重,互相体谅,非基督徒烧他们的香,基督教徒献花。方案2:答应参加,但不跪拜,也不烧香,也没有献花。

陕西的王牧师认为,为了体现人们对亲戚的怀念,到是可以去墓地的。去了不应该烧之前,站立静默一会,甚至祷告都可以。

河南一位肢体指出,引用“哥林多前书8章1-4节”和“约翰一书4章4节”的经文指出,一同去墓地完全没有问题,关键是你里面是否有主?是否有真信心确认你里面的主比那在世界上的更大。买束鲜花,或者采束野花,让自己的亲人看到自己里面的真信心,非常重要!自己的亲人没有归主,还要拉着我们去做如此愚昧可笑的事情,真是让我们痛苦,但是他提醒我们,我们没有信主的时候也和他们一样愚昧无知,也做了许多可笑的事。

福音时报咨询的另一位传道人认为,清明节再往古代推,应该是不包含这样的祭祖的,清明节就是扫墓,人们来到故去亲人的墓前清扫一下,献上一些鲜花,以表示怀念。但从唐代开始,随着佛教传入我国,拜偶像就和这种比较正常的扫墓渐渐结合起来,就成为了祭祖。所以,基督徒并不是不可以参加清明节的扫墓活动,但不可以参加拜祖先的祭祖活动,可以转换一种形式。为了表示对亲人的怀念,可以为故去的亲人献上一束鲜花,诵读一段圣经,或者做个祷告,将扫墓这种活动变成一个在神里怀念亲人,甚至敬拜神的活动,这在主里是合宜的事情。也与国家对于扫墓的提倡是相适应的。

从总体而言,中国人对基督徒的看法仍是比较积极的。然而,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存在已久,我们今天所遇到的此类问题已并不新鲜。例如,十六世纪时,利玛窦把天主教介绍给中国之后,不久就惹起了所谓的“礼仪之争”。新教进入中国后,“礼仪之争”的重心转向“祭祖之争”。与此相关,中国传统节日问题也备受争议,其中对清明节(扫墓之日)和端午节(纪念屈原)的争议尤甚。

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Claremond Graduate University)宗教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硕士谢文郁教授认为,基督徒应该积极参与清明节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并用基督信仰提升这些节日所表达的精神:把祖宗敬拜升华为上帝敬拜,用基督精神提升龙的精神。这样,这些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也将成为彰显神荣耀的节日。

此外,当清明节已经来到,与家人的冲突已经发生的时候,我们再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已经慢了一步。一位牧者指出,在这个难题出现之前我们就应该警醒祷告,我们如果没有真信心,没有因真信心而产生的行动,没有因行动而结出的圣灵的果子,没有在平时的生活中与家人沟通探讨这个问题,那这个不是难题的难题就会年年出现,直至有更大的难题出现。

同时,陕西一位牧者也提醒一些信徒,不要断章取义地引经据典:“向什么人,就做什么人,为要为基督得着这些人。”“保罗当年就是这么说这么做的(参见林前9章)。”“千万不要留破口!让世人说我们基督徒不食人间烟火,不尽人情。”他指出,人与人的关系最重要的首先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的意义体现在父母还活着的时候,赶紧向他们传福音,这是最大的尽孝。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