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社会服务与宗教在地化

5月26至27日,第7届宗教与公益事业论坛在河南省周口市召开。会议的主题是“社会服务与宗教在地化”,会议发表论文16篇,会议代表40余人。与会者以大陆为主,也有来自美国、香港地区的代表;既有学者、宗教人士,也有统战部、宗教局等部门的代表,还有地方政府的领导。会议围绕宗教慈善公益事业与传教的关系,不同宗教的慈善理念与实践,宗教公益事业的法律背景等问题,进行了理性、平和、认真的探讨。

近年来的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实践,提出了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这就是宗教组织做善事与传教的关系。有论文提出,作为一个宗教团体,其所有活动的目的都是传教,宗教慈善公益事业也不例外。这种观点实际上是许多宗教团体理念与实践的反映。但在会场上,有来自美国联合基督教会的宗教人士对此提出了明确的质疑,他们认为上帝的爱是无条件的爱,基督教的慈善绝不只针对基督徒,而是所有需要援助的人;一手拿面包,一手拿《圣经》,是不可取的,是有条件的慈善,会使受助的人心有余悸。宗教慈善应避免功利主义,与传教分开。一个人何时、以何种方式皈信,只能由上帝决定。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美国联合基督教会与中国政府、教会及各类社会团体密切合作,在中国大陆做了大量善事。

最近20年来,出现了一大批深耕中国的海外基督教人士,深化了对中国社会与宗教的认识。如何理解当代中国教会?有美国基督教人士提出,三自原则就是《圣经》的原则,基督教会骨子里就有社会服务的意涵。美国主流教会的领导层,与中国教会的关系是很好的。不过,中国教会的国际形象不很理想,原因何在?有美国代表指出,一般说来,全世界的海外华人教会都比较保守,国内教会比海外开明,比如已经有了女牧师。这种神学倾向上的差异,是中国基督教被批评的原因之一。另外,在沧桑年代逃离中国的人,很多人再也没有回到过中国,他们对于中国社会与教会,还停留在对那个年代的理解。再次,由于大陆教育与宗教的隔膜,许多留学生在国内根本没有接触过基督教,他们到海外后,就说“中国没有教会”,这一大批人也给了美国人很大的误导。当然,海外媒体、网络对于大陆宗教的反映也主要是批评的,这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从另一个视角看,大陆教会需要有更多的自信与开放,像南京的爱德印刷公司已经印刷了1亿多册《圣经》,中国是全世界印刷《圣经》最多的国家,这些事实国际上很少有人知道。

就中国基督教的健康发展而言,河南周口堪称典范。在这个1200万人口的农业地区,三自教会1200家,传道员6000人,信众约70万。有的县份基督教徒的人数已经占到全县人口的10%。周口基督教落地生根的重要原因,是教会致力于社会服务。教会不仅是传播信仰的场所,还是科技致富的基地;传道员不仅是《圣经》的弘传者,还是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论坛召开期间,周口基督教界有两件大事,一是周口市基督教福音堂奠基,建设投资约3800万元;二是西华县基督教堂奠基,建设预算1000万元。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几年,周口各市县将出现一批具有文化地标式的大型基督教堂,周口基督教的“在地化”发展也将进入新的阶段。

本文蒙允摘自作者博客。原文:社会服务与宗教“在地化”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