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云南丽江古城区教会,会看到一些身穿民族服装的基督徒——纳西族信徒,她们的羊皮披肩典雅大方,在教会中所占人数并不多,且多为老年信徒,但这群能歌善舞的信徒也是教会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那些信徒上穿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坎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围腰,上打百褶,下镶天蓝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这就是丽江大研古镇纳西族妇女独特的民族服饰。
纳西族信徒在丽江古城区教会并不占多数,据在丽江从事媒体工作的杨弟兄介绍,大概占古城区信徒的10%左右。在丽江古城区现有四个公开聚会点,加上家庭聚会点,信徒人数近千人,纳西族信徒所占比例较少,但是信徒人数在不断增加。
丽江的古城区教会有专门的纳西族聚会,用纳西语讲道,大概有二三十人,其余是一些家庭聚会点,有的由老信徒带领,多为当时传教士在丽江传教时留下来的信徒。古城区教会也有专门的纳西族探访小组,针对给纳西族传福音的工作。
纳西古乐的掌门人就是纳西族的老信徒,他的父亲宣明德是牧师,是纳西族的第一个基督徒,也是丽江的第一个基督徒,1909年,荷兰传教士轲克来到丽江,宣明德成为他的翻译兼传道员,后成为牧师,但是在纳西族的传教工作不是特别顺利,所以他将传教范围扩大到了云南西北如福贡等地。
纳西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丽江,少部分布在四川盐源县、木里县,西藏芒康县,和云南迪庆州,总人口约三十万。纳西族人口虽不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也算不上大族,但“纳西”一词在纳西族语中却是大族的意思。“纳”是大或尊贵的意思,“西”可译为人或族,“纳西族”就是大族或尊贵的人的意思。纳西族虽不大,但却有自己的纳西族风俗,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的纳西族文化,有“小民族创造大文化”之说。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历史最悠久的游牧民族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从公元三世纪开始经多方辗转最后迁徙到丽江地区(今玉龙雪山脚下白沙乡)定居下来,后政治中心移到今天的大研古城。
纳西族既有信仰本民族的东巴教,又接受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道教,纳西族东巴教的特征是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多神崇拜,重占卜,信奉万物有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因信奉东巴什罗为创教始祖,又因其祭司叫“东巴”,故称之为东巴教。东巴教源渊源于远古时期纳西族先民的氏族宗教,后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吸收了藏族的苯教及藏传佛教的一些内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宗教形态。
东巴教反映古代东巴纳西族社会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在1951年以前,东巴教的活动涉及纳西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诸如婚嫁、生育、丧葬、年节、卜算、治病、祭祀等,每个纳西人从小受到东巴教文化的熏陶,接受对东巴教的信仰意识,自然形成东巴教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