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圣经研讨会于南京圣训堂举办 多地牧者联合分享中文圣经历程

10月30日到31日,由南京市基督教两会主办的圣经研讨会在基督教圣训堂举行,来自香港的前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卢龙光牧师、香港中华基督教礼贤会圣湾堂主任锺健楷牧师、香港圣经公会代表以及金陵神学院参与修订和合本圣经的老师共聚一堂,共同分享及探讨圣经研究对教会和社会的贡献。来自南京各个堂点的近五百同工以及信徒参加了会谈。

会谈中,卢龙光院长对第一本中国圣经的来源进行了细致的介绍。他强调圣经是基督教的基础,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除了讲圣经,更重要的是要活出里面的真理。所以,不仅要读,而且要研读,研究圣经是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有的态度。

讲解中,他指出圣经不是简单的一本书,并不是神直接给人的。它的背后有无数人的牺牲,许多考古学家、文字学家将相关的碎片一点点拼接而成。而圣经由原来的希伯来文、希腊文到英文、再到中文,无数人为此付出了一切甚至是生命。

他介绍说,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的是马礼逊牧师,当时中国开通跟英国的贸易往来,英国圣经公会考虑到中国需要圣经,想要派遣合适的人去中国翻译圣经。1807年,马礼逊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他首先来到澳门,在那里开始想方设法学习中文。作为第一个新教徒传教士的马礼逊,本身不是很有学问,来之前仅仅会一点中文,但是靠着上帝的恩赐和难以想象的努力,耗时16年终于完成整本圣经的翻译。1823年,中国境内第一本中文版圣经——《神天圣书》面世。

如今,经历过文革,很多院校开设了宗教研究的课程。而圣经里面所讲的“罪”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认识和思考。很多的中国人现在成为了基督徒,中国基督教的三自目标基本已经完成。基督教已经成为中国人自己的信仰。在今天,研究圣经是中国信徒的责任。卢牧师勉励基督徒要活出圣经,同时也要纪念把圣经带到中国的马礼逊,因是他让我们看到了圣经的宝贵。

香港圣经公会代表黄女士针对“圣经公会运动的起始与中文圣经事工”做了简单介绍。自1823年马礼逊在中国翻译的第一本圣经《神天圣书》,到1919年《和合本》圣经,再到如今《和合本修订版》出版。联合圣经公会一直在关注中文圣经事工。

据悉,本次除国外学者参与外,中国内地圣经学者也一直参与修订工作。金陵协和神学院旧约科老师林培泉牧师、王芃牧师等亦与会众分享了自己参与和合本圣经修订的感受,并挑选特例与大家分享,让信徒更进一步理解圣经修订的原因和必要性。

此外,香港中华基督教礼贤会圣湾堂主任锺健楷牧师也受邀参加分享。

中文圣经历程:1823年马礼逊在中国翻译的第一本圣经《神天圣书》,1919年《官话和合译本新旧约全书》正式面世,也就是今天我们最为熟悉的《和合本》圣经。1983年,联合圣经公会与各地华人教会领袖商讨,一致赞成及决定修订“和合本”,并邀请中国基督教两会派员参与修订工作。

全本《和合本修订版》圣经的修订工程花了27年时间,由周联华博士和骆维仁博士担任主编,参与的圣经学者达30多位,遍及中国内地、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澳洲、北美、欧洲等地区,还有来自联合圣经公会的翻译顾问。中国内地圣经学者一直参与修订工作。

《和合本修订版》把艰涩难懂的句子改为现代通顺流畅的语句,而且遵照华人教会领袖的指引,以“尽量少改”、“保留《和合本》的风格”等为修订原则,并根据圣经古抄本的重大发现作出修订。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