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牧者范爱侍为百年堂平安夜晚会祝福

来源:福音时报
2014-12-29 16:43:00
分享与播放

宁波百年堂平安夜晚会,在百岁老牧者范爱侍的祝福中落下帷幕。

提起范爱侍老人,宁波及浙江地区大多数教会同工信徒无人不知,百年堂信徒更是如此。今年6月7日,范爱侍牧师的百岁庆典便是在百年堂举行。

百岁老牧者参加平安夜晚会,并祝福所有的后辈。这位白发苍苍的老牧师,再次以神的仆人的身份提醒着中青年基督徒们,关于侍奉,就像他的名字一样。

跌宕的一生

范爱侍的确是宁波人物。百岁生日前他曾接受宁波网记者采访,讲述其人生故事。

范爱侍说,自己的人生差点定格在42岁。“57年前,我觉得撑不下去的时候,想过自杀。”他说。

曾经是宁波少有的“国家级大右派”

1957年,42岁的范爱侍作为宁波唯一的委员赴京参加在新侨饭店举行的全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常委会。那一年,他差点终结生命;那一天,他退了一步,留住了性命,却也承受了自己选择的代价。

那次会议的重点是反右学习。仅仅因为宁波有人向大会寄去一份揭发材料,范爱侍成为会议的重点批判对象之一,有口难辩。

一天前,他还是人人尊敬的大牧师,一夜之间,他就沦为了“人民的敌人”。人们唯恐避之不及,接下来便是无休止的批斗。

11月7日晚,“十月革命”40周年纪念日,委员们上北京街头观看燃放的烟火。范爱侍带着“戴罪之身”,无心前去凑热闹,他走出房间,乘着电梯,直上饭店平顶。

漆黑的夜空,漫天烟花次第绽放。孤独、屈辱之感涌上心头。他从未感受到过如此委屈,竟然萌生了结束生命的念头:“跳下去吧……”

想起自己放不下的妻儿、母亲,范爱侍退了一步,挽回了自己的生命。但这一退,却换来了22年的屈辱。

北京开始批斗他。回到家乡后,他继续在杭州、宁波被批斗,随后到宁波北郊路基督徒坟山劳动,任务是将2000余座坟墓铲平。

更多的劳动改造。养鸡、放牛、犁地、挖田、抬枕木、铺铁轨……无休止的劳动改造。

之后,范爱侍便以宁波少有的“国家级大右派”、“牛鬼蛇神”,而“闻名”于当地。

出生书香门第

1916年,范爱侍出生于宁波镇海。其父亲范冕卿是循道公会宁波教区首任华人牧师,母亲是当地女校著名的“女先生”。

作为基督教牧师和“女先生”的第三个孩子,范爱侍从小接受了基督教信仰和基督教教育。

范爱侍的父亲是宁波教区首任华人牧师,是镇海县城教会的创始人,创立了浙江象山县石浦渔港教会;母亲顾秀贞毕业于基督教会在中国最早开设的女校——宁波崇德女校。她利用教堂堂舍,面向社会上创办了一所女校,开了全县女子教育的先河。而范爱侍的母亲也成为全县唯一的“女先生”。名声远超过范爱侍的父亲。

范爱侍的母亲懂得一些西医,常为穷人解决病痛之苦。他家常被纱布、棉花碘酒、红药水,解了不少人的燃眉之急,但从没收费。

范爱侍耳濡目染,对西医也略知一二。抗战期间,教堂里来了个女乞丐,左臂上长了大疮,又红又肿,手也抬不起来。农村无诊所,范爱侍壮着胆,用消毒后的刮胡刀片给她做了手术。

范爱侍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举刀直入,大量脓血迸流而出,“虽略感紧张,尚不致慌张,倍感欣慰。”

“真正伟人的双手并不浸在甜美的花汁中,它们常忙于处理一片恶臭的脓血。双目并不凝望最崔巍的高峰,它们常低俯下来查看一个卑微的贫民的病容。”范爱侍说,他母亲从小教诲: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永远做个谦卑的、奉献的人。

范爱侍的小学是在母亲的学堂里度过的。六年级,他转入到镇海县立学校读书,就是今天的镇海中学的前身。1930年,初中毕业的范爱侍升入宁波四明中学。这是一所教会学校。老师几乎全部来自美国,上课全用英语教学。

刚刚进入全英语的学习环境,范爱侍起初上课就像在听天书,根本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有一段时间,他急得躲在蚊帐里哭鼻子。为了尽快适应,他自己暗暗努力,很快就能用英语同老师交流了。

好成绩给他带来了许多机会,高三毕业那年,他本有机会出国留学,当时美国教会拨来专款,欲培养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去学医,老师优先考虑了他。但他放弃了。

因为那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志愿,想成为一名牧师,像父亲一样。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金陵神学院学习。在金陵求学期间,他是出色的“金陵四声”(Nanjing Quartett)中的一员,曾受邀在上海各大教堂及福音电台、西侨教堂等处演唱,受到极高评价。当时的英文报纸还登载他们的照片加以报道。

就在他潜心求学的时候,抗战爆发,金陵神学院停课,他的学业也因此中断。

从“爱仕”改为“爱侍” 立定心志一生服侍

热血青年也曾积极参与抗日,一度也在上海卫理公会工作。断断续续间,范爱侍完成了学业。1940年,他从神学院毕业。就在那一年,他改用了现在的名字。

他原来的名字是爱仕,取致力于仕途之意。改用爱侍,则是做“爱的仆人”或“乐于服侍人”的意思。

“服侍所有爱我的人和我所爱的人。”范爱侍说,“我可以放弃仕途,放弃前程,但生死一念间,我突然发现,还有很多事情、许多人放不下。

范爱侍的妻子是他最放不下的人。范爱侍在神学院毕业4年之后,即1944年,终于与订婚11年的妻子喜结连理。婚后二人先后生养了4个女儿一个儿子。17年后,范爱侍被扣上“右派”的帽子时,5个孩子中最大的只有13岁,最小的才1岁。

1957年之后,“大右派”范爱侍原本清贫却美满的家庭生活中断了。未来等待他的是蹂躏心灵与身体的无休止的劳动改造,抚养5个孩子的重担,全部落在妻子身上。

1957年到1978年,范爱侍忍受了22年的冤屈,他曾经被迫铲平基督徒坟山里的2000余座坟墓,曾在大炼钢铁期间手工敲矿石,养鸡、放牛……期间负重不断,屈辱不断。

磨难将42岁的年富力强拖到63岁的鬓发花白,范爱侍终于在1978年重获清白与自由。此时年过花甲的他竟然被人发现了英语潜能,翻译了好几本英文书籍之后,他被聘为英语老师。范爱侍重新开始了“右派”之前的事业。

20多年间,他翻译了《福音书探源》、《荒漠甘泉》等多部英文名著,还在香港出版了《自然啊,您姓什么》等著作。2013年,又出版了一本十万字的回忆录。

 “I will repay you for the years the locusts have eaten。(那些年蝗虫所吃的,我要补还你们)”这是范爱侍牧师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圣经经文,出自圣经约珥书2:25。他说他自从年少时就铭记于心。

本文参考:
《天风》杂志《无悔的岁月——记范爱侍牧师蒙福的生命旅程》
《无悔的岁月——记范爱侍牧师蒙福的生命旅程》
宁波网:《一生跌宕起伏 付诸明月清风 98岁老人的传奇故事》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