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2014基督教十大焦点回顾(五):基督教公益慈善“且行且珍惜”

爱很抽象,却又很实在,比如对于当时处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的村民来说,爱是只需实现他们吃一口热饭和安睡于一张床的愿望。今年8月6日,一位牧师和其他救援人员经过了野外露宿和车辆超载的考验,坐着长6米、载重15吨的大货车,走在一边是悬崖、且满是裂痕的松软道路上,将一袋袋大米送到了四天四夜没吃饭的光明村灾民手中。

这位牧师亲历的地震救援只是基督教界参与社会服务的一个缩影,而今年基督教界参与鲁甸地震救援也只是基督教会历史上参与服务社会的一个点。早在旧约以色列民时期,就有关于允许穷人在田里拾麦穗的惯例,再到耶稣时期,有路加福音里记载的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还有耶稣基督亲自教导的“因为我饿了,你们给我吃;渴了,你们给我喝;我作客旅,你们留我住;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这些都铭刻在早期基督徒的心里,他们也默默实践所信仰的。

而“非以役人,乃役于人”是众所周知的基督教青年会的会训,170年来,这个基督教青年社会服务团体一直秉持着这一出自《圣经》中“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的教导,用社会服务见证着信仰,也用信仰的力量促进着社会的发展。

鲁甸地震救援在基督教会的社会服务历史中宛如沧海一粟。整个2014年,中国基督徒们如何实践了信仰中的“服务”?中国基督教会参与社会服务还存在哪些挑战?让我们一起回顾反思。

今年基督教界的社会服务

从抗震救灾,到扶贫、环保,基督徒的社会服务领域颇广,就像我们的生活所涉及的诸多方面一样。聚焦2014,鲁甸地震及近些年来广泛成为话题的“养老”问题,也成为基督教会和基督徒们参与社会服务的一个契机。整个2014年中,中国教会的社会服务主要体现在参与鲁甸地震救援和养老服务探讨上,还有全国性的“宗教慈善周”,以及地区教会进行的环保、义诊和帮困等方面的活动。

(1)鲁甸地震救灾

8月3时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北纬27.1度,东经103.3度)发生了云南18年来最强地震,为6.5级,震源深度12千米。截至2014年8月8日15时,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受灾范围108.84万人受灾,8.09万间房屋倒塌。

灾害发生后,爱德基金会决定一级响应鲁甸地震救援工作,第一批救灾资金投入为三百万,并在第一时间联系了当地合作机构了解灾情,还派出紧急救援队连夜赶赴昭通灾区。此外,爱德基金会还开通各种渠道,呼吁网友积极支援灾区,并于救灾日记中公布救援和捐款资金使用情况。

爱德基金会是成立于1985年、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民间团体。

中国基督教两会社会服务部也于第一时间在官网上发布代祷书,呼吁国内基督徒关注及援助鲁甸灾害, “救援圣工为长久持续、耗资巨大之工,请国内同工同道、肢体教会慷慨解囊,以解鲁甸灾民燃煤之急。”中国基督教两会社会服务部还承诺,“同蒙恩召,共沐主恩,不论远近,不分民族,理当共襄此举,竭力帮扶。基督教全国两会将把真情与爱心送达灾区,不负众望。”

此外,“两会”同时将灾害情况通报给海内外合作伙伴与友好机构,争取支援和支持并与云南省基督教两会和昭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合作,了解更多灾区需要,给灾区送去最需要的物资和支援。

从8月8日到13日,中国基督教两会陆续将救灾物资运往灾区。8日在鲁甸县梭山乡、巧家县包谷垴乡发放了帐篷200顶,大米12顿(480袋);9日将250箱方便面和9600瓶矿泉水托其他救援人员带往灾区,因为当时道路被阻断,车辆无法进入;10和11日,昭通教会同工到达灾区火德红乡银厂村,发放矿泉水5040瓶,方便面100箱,棉被400床,大米2顿(80包),帐篷50顶,面包3大箱,四季平安膏(跌打损伤药物)10000盒;12、13日,云南省基督教两会余文良主席及同工与昭通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会长黄亚童牧师会合,前往龙头山镇(重灾区)实地考察,途经1个多小时后抵达龙头山镇,以了解路况和当地需要。除了区域性的服务机构之外,各地基层基督教会也积极参与鲁甸救灾。江苏丹阳、淮安教会,昆明教会,内蒙古包头市教会,山西太原教会,广东汕头教会,安徽合肥教会,河南洛阳教会等积极组织信徒为灾区捐款,以帮助鲁甸灾区人民渡过难关。

(2)关注养老服务的发展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占比高的地区增多、“老龄化”形势越发严峻。教会及社会中的“空巢”老人等,越来越成为注重家庭、富有爱心的基督徒们所关注的对象。各地以基督教背景发展起来的养老机构也在不断发展与成熟中。

第三、第四届中国基督教养老服务研讨会分别于今年9月和10月中旬在北京和苏州吴江召开。第三届研讨会主要关注了衰老与记忆障碍、行为管理与沟通技巧、预防跌倒与照顾失智症老人、失智老人的居住环境设计、老年痴呆症职全人照顾以及理念与实践、员工关怀与培训等方面内容。特邀弗吉尼亚门诺会退休社区主管Valda Garber-Weider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立学院Foxdale Village卫生部主管Joy Bodnar等人作为讲员。第四次研讨会则关于“目标与绩效”,还涉及到临终关怀,会议邀请了英国卫理公会养老院联盟、香港基督教爱华会、美国康复医学会等专家授课。

地区性的教会和机构也针对养老服务展开了研讨活动,如:爱德基金会于11月7日举办了第一届“爱•不忘记”认知障碍国际研讨会,积极关注我国严峻的养老问题。据统计,2005年中国认知障碍症患病人数高达598万,约占世界总病例的1/4,是世界上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据预估,到2020年,中国的认知障碍症的患者将突破1000万。中国的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速度快,老年人中认知障碍症患病率高,未来社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中国有句老话“百善孝为先”,敬老、爱老、孝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研讨会的开展有助于养老服务的发展。

3月11日至18日,由江苏省基督教两会爱心公益基金主办的“爱德社会服务网络养老护理管理培训班”在爱德仁谷颐养院成功举办;11月4日至6日,该基金会又举办了养老管理培训。另外,由福建省基督教主办目前规模最大的“音西夕阳乐乐乐”养老院还于今年10月份落成,它是一所集生活、健身、娱乐、医疗于一体的标准公寓式老人院。

基督教界除了教会等机构性的老年人服务事工之外,一些基督徒爱心人士也自发成立公益组织照护老人。如今年10月,江苏常州武进区,来自社会各界的二十二位基督徒自发组成了一个公益社会组织一一宏德宁养服务中心,并正式成立了组织机构。宏德宁养服务中心是一个关注老年事工、专做临终关怀的公益慈善机构,也是一群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基督徒践行圣经教训、服务社会的平台。

(3)基督教会参与“宗教慈善周”

2012年9月,在国家《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政策的指导下,国内五大宗教分别举行了公益慈善活动。自此,每年的9月份第3周,我国宗教界都会发起“宗教慈善周”活动。今年,我国各地不同教会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慈善活动,形式多为资助慰问孤寡老人、苦难家庭和特殊人群(如智障人士、癌症患者)、贫困助学等。

(4)南京教会参与青奥会服务

南京青奥会期间,为了做好青奥会期间的接待工作,满足不同宗教人士的信仰需求,青奥村里设置了多信仰中心。基督教方面,南京莫愁路堂王雪峰牧师和江苏路堂尹林虎牧师进驻多信仰中心,此前两位牧师经过一系列培训。多信仰中心基督教活动室二十四小时开放,青奥村居民可以随时前来咨询、祷告、读经。另外,基督教活动中心的布置主要以四幅手工刺绣为主,分别体现中国梦、古老南京、基督教堂、青春梦四个主题。南京市基督教两会特别培训了义工志愿者,负责各个教堂接待和安全工作,圣训堂还举办了“迎青奥,颂主名”书画摄影作品展,引导基督徒关注及祝福青奥会。

(5)关怀因异端“全能神”入狱者

基督徒参与社会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对2014年来说,基督徒对异端邪教者的关怀尤其值得关注。今年,湖北襄阳一对夫妇因误入异端“三赎基督”最终自杀和山东招远因“全能神”邪教杀人案件,引起了社会和教会对于异端的广泛关注。在打击异端邪教的同时,也有一些牧者去关怀那群人,或帮助监狱干警区分正教与邪教。

南京的李兰成牧师曾受邀到女子监狱讲道,关怀因异端“全能神”入狱的女犯。吉林教会的牧师也曾前往女子监狱,为干警做基督教知识专题讲座,讲解基督教信仰以及基督教与“全能神”邪教的区别,以帮助监狱干警的反邪教斗争。

(6)其他形式的社会服务

除了以上几个突出方面,不少教会还以义诊、关怀农民工、参与环保、助学助困、关怀特殊人群、助学、公益探访、为特殊人群募捐等形式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如今年圣诞节前夕,杭州崇一堂教会同工就在一工地上让三千多农民工度过了一个温情圣诞之夜。许多民工是将亲人留在老家,只身一人或夫妻二人来到陌生的城市中打工。“民工们对温暖与关爱的渴求更多。福音的信息,以及基督徒中间弟兄姊妹的彼此相爱,可以让他们活的更加有盼望。”一位参与此次活动的弟兄说。

今年社会服务体现出的新特点

2014年,基督教界在社会服务方面的活动,除了像往年一样关注养老、救灾、帮困、关注特殊人群等,还涌现出了新的特点:教会拥有了新的眼光。如深圳教会就实现了“华丽转身”,从建设教堂逐步走向“建设圣城”—— “深圳市基督教社会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下设7各部门,在已登记的30个堂点设立30个社会服务站点。

8月9日,深圳基督教会藉恢复礼拜三十周年感恩庆典正式成立了“深圳基督教社会服务中心”。深圳基督教“两会”蔡博生牧师回顾恢复聚会三十年以来深圳教会的发展时说,三十年来,教会将大量的精力都集中在了建设堂点上,但从2000年开始,教会拓展了一些新的事工。深圳教会过了“而立之年”,已经成长为“一个充满朝气、青春活力的小伙子,我们可以去承受上帝透过这个时代托付我们的使命,为周围的人群和我们的城市与国家,尽上基督徒的责任。” “深圳市基督教社会服务中心”成立之后,“30个已经登记的堂点既是传扬基督福音的地方,同时也是服务社会的站点;是神的家,也是信徒和那些心灵漂泊无家可归者的家园。”

深圳市基督教社会服务中心下设七个部门:1特殊儿童关爱部、2安宁服侍部、3婚姻家庭部、4长者康复部、5心理辅导部、6防毒戒毒部、7医疗服务部。为了配合以上部门社会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社会服务中心在深圳三十个堂点开设了三十个社会服务站点。

深圳市基督教的“华丽转身”见证了教会的改变,由只关注自身内部建设到走出教会、参与并关怀社会,教会拥有了更加广阔的视角,这有利于教会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长远发展。

教会、社会对于公益慈善的呼唤

(1)基督教牧者呼吁:教会需要“公共关怀”视野

对于深圳教会从“建教堂”到“建圣城”的转变,金陵协和神学院副院长陈逸鲁牧认为,我国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期,教会应当抓住这个机遇,各地教会可以结合自己的条件做开拓性的事工,并且,教会事工应当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发展多元化的需求。

另外,在广东基督教协和堂工商团契7周年之际,陈牧师也盼望教会能成为“四轮驱动教会”,即崇拜多样化、信仰实践化、牧养深度化和平台社会化,并在过程中更多的履行“社会关怀”的责任。

陈牧师认为,教会不能关起门,要建立“无围墙”的教会,因此,教会需要社会平台。今天,教会不能闭门造车,而要“公共关怀”的视野,关注公共空间,扩张帐棚,深入到各个领域去为耶稣基督作见证。今天,宗教信仰自由得到落实和保护,作为合法的教会,我们有着广泛的空间和社会平台。将来,我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可以去转化社区、服务社会。今天办教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是“社区中的教会”,服务了所在的社区,才能“得众民的喜爱”。

(2)政界、学界呼吁:宗教慈善且行且珍惜

今年7月底,江苏省首期宗教界公益慈善培训班在南京开班。来自江苏省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五大宗教的80位团体负责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中,政界、学界和教界积极呼吁“宗教公益慈善且行且珍惜”。国家宗教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刘金光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目标任务、主要范围、基本形式、可以享受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等方面为学员们详细解读了2012年国家宗教局等六部门联合颁发的《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他说,此《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鼓励宗教界在社会领域发挥积极作用的专门文件,可谓“发挥宗教积极作用”的破题之作,更是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的必然要求,为宗教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依据。他鼓励宗教界在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情况下全面调动和发挥自己在公益慈善事业中的优势和潜力。

江苏省宗教局顾传勇副局长则说,限制宗教参与社会服务的“土围子”依然存在,要“突围”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意见》的力度,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解决宗教界在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方面遇到的困难,优化宗教公益慈善事业的制度环境、落实细化相关政策规定,拆除“土围子”,为宗教慈善活动广开绿灯,减少检查站,取消收费站,多设服务区。

以北京大学金锦萍教授为代表的学术界则认为,基于信仰,宗教组织和以信仰为基础的慈善组织在从事此项活动时具有明显优势,譬如,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持久力;资金和志愿者支持会更加稳定和持续;更能坚持以服务人群为核心,关注其尊严和心灵;更具公信力和自律能力等。

在受到鼓励的同时,教会的社会服务也面临着挑战。如江苏教会的牧者就曾在此次培训班上提出,在做社会服务时,如何做成规模,并且做得专业和规范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

另外,对于我国基督教界从事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福幼基金会广州公益项目统筹主任孙山亦博士透露,据两会统计,目前全国基督教界共开办医院和诊所37家、敬老院180多家、孤儿院9家,捐赠残疾人轮椅2万辆、医疗车28台、援建学校129所,修建水利设施167处。近五年来,各地教会救灾、扶贫、助学等捐款累计3.5亿多元人民币,受益人群达60多万人次。但这个数字与中国基督徒的总数而言相对较少。由此而见教会在社会公益方面可作为的潜力和空间巨大。

孙博士认为,教会在做社会服务时,需要专业化的组织和人才,理解和尊重国家政策,并且要更深刻地认识到教会的社会服务使命。

小结:基督教界从事社会服务的传统古已有之,并一直延续至今,还将在各教会和机构的努力下遍地开花。耶稣基督教导我们“爱人如己”、“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这些信仰当在社会中体现出来。基督徒行善不可丧志,有了爱心,也要变得更加有眼界和专业,这样才能真正将“城造在山上、灯放在灯台上”,当别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时,便将荣耀归给我们在天上的父。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