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目前最大基督教堂上翔堂 由“剑桥七杰”之一盖士利所建

来源:福音时报
2015-08-09 22:57:00
分享与播放
上翔堂(图:福音时报)

提到上翔堂,成都的大多数基督徒都知道它是目前成都市最大基督教堂,位于繁华的青羊区顺城大街上,可谓这座城市的一个地标性建筑。此外,追溯教会历史,上翔堂的建立还与“剑桥七杰”之一的盖士利息息相关。

89日的成都,阴沉沉的天下着下雨,还不到9点,许多信徒就撑着伞陆续走向教堂。台阶边的鹅掌藤叶子正青脆,三角梅也开得热烈,很自然的,礼拜天是上翔堂最热闹的时候,唱歌教唱还未开始,一位姊妹正在读有关“撒母耳”的讲章,先到教堂的人认真地听着。放眼望去,来做礼拜的人还是老年信徒居多,估计年轻人有自己的青年聚会,就像主日学的孩子在周六的时候有自己的天地,他们会以其他的方式认识神。

上翔堂原名圣约翰堂,因北临上翔街,加之19923月顺城街城市改造,故更名为上翔堂。据《成都宗教志》记载,英国圣公会于1909年传入成都,英国传教士盖士利来到此,在西顺城街购置地皮修建教堂,并调史文轩来蓉筹建学社,命名为“辅仁学社”,取《论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之义。学社于1926年停办,后在皮房街学社侧另建一礼拜堂,并加盖一层楼,名为“圣约翰堂”。

盖士利为英国剑桥七杰之一。19世纪末,七位剑桥大学的高材生,为福音的缘故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七位宣教士中,有五位的母亲是寡妇。其中一位寡母养育了七个儿子,六个都离开了英国。第七个儿子是圣公会的牧师,尽管对孩子依依不舍,但那位母亲还是顺服了神的带领,并在信中告诉儿子:愿神不轻看我将你献上的那点信心,也愿我们不觉得从此隔离,而是常在施恩的宝座前相遇。尽管她不知道,这个儿子最终埋骨在四川阆中。

这位寡母的第七个儿子就是剑桥七杰中的盖士利牧师,圣公会华西教区的首任会督,成都上翔堂最初的植堂者。他毕业于剑桥的圣约翰学院,到四川后于成都和阆中建立了教会。盖士利还参与了华西协和大学的创办,并在妻子李美丽的协助下,于阆中创办了仁济医院和护士学校。1925年,盖士利牧师在开县为信徒举行洗礼时染病,返阆中后安息主怀,不久后李师母也随之而去。

1942720日,上翔堂被日本飞机炸毁。1946年曾计划在原楼前建大礼拜堂未果,后经修复继续使用至新中国成立。1980年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时,于当年32复活节前复堂,1984年四川神学院曾借此地为校址。

1992年扩建街道,因教堂在红线范围内,为支持该工程,拆除教堂,并在教堂原有空地上修建简单过渡教堂。20111023日,基督教上翔堂隆重举行上翔堂恢复重建竣工典礼,正式投入使用,重建后的上翔堂是目前成都市最大,也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教堂之一。

据介绍,新教堂围墙内现保留有一座二层高的西洋风格的古典建筑,院内几棵古银杏树在重新规划的新教堂中得到了保护。新教堂由主体和钟楼构成(因保留原有西洋风格的建筑,主体与钟楼分开),教堂主体建筑高约27米(9层楼高),钟楼高约60米(20层楼高)。堂内可容2000人礼拜。教堂为新哥特式风格,以灰色石材为主,间杂青砖及红色线脚,具有浑然一体的石砌效果。

除了建立教堂,发展教会,上翔堂还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如爱心医疗队常常进行义诊活动,以爱去服务信徒,服务邻舍甚至偏远地区有需要的人,这已经成为了教会非常重要的事工之一。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