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一粒”珍珠“的抗战故事:基督徒刘德伟在美宣传抗日

刘德伟的一生几乎跨越了一个世纪,可长寿并不能让一个人夺目,能让人铭记的,多是参与大时代历史并能留下印记的人,就像一粒砂石进入蚌壳,最后磨成了一粒璀璨的珍珠,耀眼于舞台上。基督徒刘德伟就是这样的一位女性,1938年,国难当头时,她放弃了个人计划,借着世界青年代表大会在北美数十个城市宣传抗日,可谓抗战功臣。

1912年,刘德伟出生于武昌一个既传统又现代的家庭,父亲给她取名“德伟”,代表着“男女平等的观念”;母亲则写了一首长诗,希望她日后能为国家做出伟大的事业。90多岁高龄时,刘德伟用英文将人生经历写成自传《一粒珍珠的故事》(Story of pearl),pearl”是她的英文名字

她在书的扉页上写道:“这本自传是献给我的爸爸妈妈的。从我幼年时起,就一直受着我妈妈刘郭文昭的教育。她教育我要成为一个能服务于人民与国家的人,才使生命有意义。”

刘德伟从小接受的便是新式教育,中学时期先后在汉口圣约翰女子中学、圣希理达女子中学就读,当时接触到了很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尽心尽力为中国的教育和医疗事业服务的欧美基督徒,在与这些老师相处的过程中,她被这群人的品格与言行所感染。

另外,在教会学校,她很早便接触到了《圣经》,并在十七岁的时候受洗成为基督徒,教会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内容让她终生受用无穷,比如她在那里掌握的社会服务技能就给她日后的儿童福利工作提供了很大帮助。

由于家庭清贫而简朴,父亲没有能力供养女儿念书,她依靠着武汉圣公会贫寒大学生助学金贷款,完成了北平燕京大学英国文学的学业,后来又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了“社会福利行政”硕士。

在刘德伟漫长一生中,最让人纪念的事情有两件。其一,1938年,在美国举行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代表大会上,刘德伟是16名代表中仅有的两名女性之一,另一个女孩子是童子军代表杨慧敏,她夜泅苏州河,偷偷穿越日军阵地,把一面国旗送给死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让上海人民在沦陷中看到了国旗在四行仓库升起。

刘德伟一开始并不想去,她想去河北定县,参加晏阳初的农村社会工作。她的教父弗瑞德布朗对她说:“现在是战争年代,一切都要服从抗日第一。”“现在国难当头,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报效国家。你读了十年英语,你应该有自信心,去担负这件工作,成功地干出成绩来。”因此,她代表中国全国基督徒联合会,出席在美国召开的世界第二届青年代表大会,她借机为硝烟弥漫、血雨腥风中的祖国争取到了美国民众关键性的同情和支持。尽管是第一次出国,但她却以流利的英语、自信自尊的态度,使自己的抗日演讲大获成功。

刘德伟在美国的巡回演讲中指出,美国百分之九十五的丝是从日本进口的丝,每当看到美国女士们脚下的丝袜,就像看到中国士兵的血从腿上往下流。日本一双丝袜的丝可以赚七颗子弹的钱,用这七颗子弹来杀害中国士兵和平民。美国人生性单纯而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就在演讲的会场上,许多美国女士当场脱下丝袜宣告说:“我们今后再也不穿日本丝袜了!”据统计,在此次抗日宣传以前,支持中国的美国人只占百分之四十,支持日本的占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十的人中立;而在宣传活动之后,以上三种人的比例分别为:百分之七十三、百分之三和百分之二十四。

当晚举行的青年大会,共有来自58个国家的20万人参加。数十年后,刘德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激动之情犹在:“当我们中国代表团16人高举国旗进入会场的时候,全场20万人肃立致敬,拍手欢迎。纽约市市长拿瓜地耶(Nague Dillera)首先致辞。他的演讲非常精彩动人,直到今天我还能回想起他演讲时的容貌。然后主席宣布,全场静默三分钟,向中国抗日军民致敬。我顿时热泪盈眶。”

在三十年代末期,刘德伟这次风尘仆仆的巡回演讲,大概是“第一夫人”宋美龄访美前夕最成功的一次民间外交。当时美国中南部地区的普通民众,很少有机会见到中国人,即便见到少数的中国人,大都也是在当地开餐馆和洗衣店的穷人阶层,刘德伟的出现简直让外国人耳目一新。

其二,刘德伟还是现代中国第一代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者”。在抗战胜利之后千疮百孔的上海,她出任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的负责人,与著名教育家陈鹤琴一起拯救了成千上万的流离失所、嗷嗷待哺的孤儿。当时,她全身心投入儿童福利工作之中,与那些被遗弃的孩子们同吃同住,深入贫民窟给缺衣少食的孩子送去生活必需品。在同仁的帮助下,她开展了棚户区的儿童福利工作,推动了托儿所事业,出版了《儿童与社会》刊物,还开办了“儿童玩具教育”展览会。她放弃了许多能带来丰厚收入的工作机会,投身于这份不仅收入极低而且杂务多如牛毛的事业,这种选择,跟她的基督教信仰有密切相关。

刘德伟老人在自传的最后还说,她要更努力地做帮助贫困儿童的工作,“我在精神财富方面,是一个百万富翁。因为以上这些幸福,我感谢不尽。我祷告,祈求天上的父,赐给我更好的健康、智慧与生命的能力,做好我力所能及的一点工作。

编辑推荐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