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使徒教会是如何管理的——中国教会管理的出路与归路

圣经有关群体生活和管理的内容远超过教义和信仰的内容,现实中,信徒个人和教会群体在信仰生活和管理上所出现的问题也远较教义问题更多而复杂。良好的管理即是教义的体现,也是教义的保障。良好的管理同样也是教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和基础。违背圣经原则的教会管理是对教义本身的僭越,其对教会的伤害远较教义不健全的伤害。因为教义不仅包括了信徒的信念,更包括了信仰的生活实践。应该说,教义本身的目的就是建立我们去实践信仰。可惜的是,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的是教义的宣讲,却鲜少察验纯正的教义在生活和教会管理中的实践。那么,怎么样的教会管理才是合乎圣经的管理?怎么样的牧养才是合乎圣经的牧养?本文就尝试探讨使徒教会留给我们的圣经管理理念,从而给我们今天的教会管理提供必要的参考。

我们先来看看圣经中教会管理的实践:

【使徒行传】第6章

1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利尼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2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3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4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5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又拣选腓利、伯罗哥罗、尼迦挪、提门、巴米拿,并进犹太教的安提阿人尼哥拉,6叫他们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祷告了,就按手在他们头上。

这几节圣经是记述初期教会的教会管理原则,这一原则包括了一下基本的原理:

一、体制健全是教会健康的保障,是教义的传播和牧养的落实

1那时,门徒增多,有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向希伯来人发怨言,因为在天天的供给上忽略了他们的寡妇。

教会建立之初,信徒人数骤增,从120个人的祈祷会,一下子发展到数以万计的信徒群体,而且不仅在一起礼拜,还在一起学习生活,管理自然遇到挑战。初期教会沿用的是犹太人的管理模式,这一模式是把已婚女性登记在丈夫的名下,未婚女性登记在父亲的名下。但初期教会就遇到一个问题,他们在管理中遗漏了做了寡妇的寄居外邦的寡妇女信徒。看来,单一的牧养而没有专业的管理来协助显然是行不通的。于是这个疏漏被报告给使徒,使徒当然能够召集会议,自行提出解决办法。但使徒们根据圣灵的带领,提出了一个根本性的解决之道。就是拣选一个专业的团队来做好教会后勤的工作,从而在遇到这类后勤问题时,由他们直接解决,而不是让使徒们——教牧团队来事必亲恭。

可见,健全的体制是教会健康的保障,也是教义传播和牧养的落实。

二、教牧是教会会议的召集人:是使徒召集门徒,而不是门徒召集会议。

2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

使徒所代表的是教会的教牧。从摩西到新约教会及两千年的教会历史,我们都能看到一个基本的原则,教会的会议是由教牧召集的,而不是教牧被召集。事实上,在人本主义思潮没有绑架教会以前,在地方教会内部,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非神职人员对神职人员的领导问题。也不存在圣职的僭越现象。只是在近现代启蒙运动以后,才出现大批平信徒领袖对教会牧养权力化的僭越。

我们在使徒行传中看到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是使徒所代表的教牧召集了教会会议,而不是门徒召集了使徒的会议。门徒是参与协助的后勤执行者,而不是主导者。他们把发现的教会问题上报给使徒所代表的教牧,由教牧召集教会会议。这一原则就是神圣的教会管理传统。

三、教牧定下教会的发展方向:是使徒确定了教会的使命和方向

2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3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4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当使徒教会面临到管理的具体问题时,他们便立刻让教会明确了一个基本的教会方向,教会的方向是牧养而不是饭食管理问题。饭食及所有后勤的管理问题都是为了促进教会的牧养使命,而不是牧养使命为了饭食或者后勤。

在具体的教会管理中,应当有教牧提出教会的发展方向,为了完成教会使命,比如:传福音、信徒培训、圣礼及教会服务等,需要开展的事工。后勤人员应当制订具体的执行方案,以协助这一目标的完成。换句话说,他们是教牧的协助者,教牧工作及教会牧会哲学的贯彻者,而不是教牧的领导者。

四、使徒定下的基本教会管理的原则:教牧为核心和主导,教牧团队做好教牧,拣选执事团队成为教牧的助手而不是领导者,管理好后勤工作。

3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

在圣经的教会牧养管理原则中,圣经制订了教牧主导,后勤支持的基本原则。教牧和教牧按立的执事的各自使命和职分是什么?你注意是“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是“我们”——使徒代表的教牧,派“他们”——使徒按立的执事,管理后勤,协助牧者。而不是他们派我们!这是一个方向问题,也是教会管理的原则问题。悖逆这一基本的原则,不仅是对圣经中教会牧养管理原则的僭越,也是对教义本身的践踏。

这一原则帮助了教牧从教会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从而得以专心亲近上帝,牧养会众。发现教会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制定教会发展方向和事工开展计划,从而让信徒得到身心灵的牧养。

而执事则可以根据自身的恩赐和条件,比如: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根据教牧制定的牧养计划和教会发展方向,来参与教会的后勤管理,从而促进牧养的顺利推进。实际上,这些被拣选的执事,类似今天中国教会的堂委,他们往往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后勤管理恩赐,拣选他们参与教会管理是对教会使命的最佳实践办法之一。因此,圣经定下了这一基本的原则,保障了教会两千年的发展。

在人本主义大行其道的今天,很多教会恰恰相反,他们本来是教会的后勤人员,却成了教会职分混淆的监督者,领导者,权力独占者,甚至是财务的霸占者。他们监督牧者,管理牧者,辖制牧者,僭越牧养的界线,甚至作威作福,俨然成了教会内部贪污腐化的教霸。甚至奢望还弄一个教牧的头衔,而不是羡慕善工,成为众仆之仆的服侍者。这显然是对教会神圣传统的亵慢和管理原则的亵渎。

五、教会管理需要给牧者创造专心牧会的条件:解决教会的问题,保障牧者的权威和有尊严的生活。

2十二使徒叫众门徒来,对他们说:“我们撇下上帝的道去管理饭食,原是不合宜的。

教会管理的另一个基本的目标是为了教牧创造条件,如此,才能做好教牧。

提前5:17那善于管理教会的长老,当以为配受加倍的敬奉;那劳苦传道教导人的,更当如此。

敬奉指的是传道人的待遇问题,这里的长老代表的就是教牧。圣经从不赞成克扣传道人的薪俸,相反提出“善于督导的长老、尤其是在道上和教导上劳苦的人、应当被看为配受加倍敬奉double(NIV)的(吕振中)。这里提出的传道人待遇的理念是做工的果效和能力,心志和恩赐,决定敬奉,而不是一锅端的平均主义。对于“善于领导的长老们,尤其是在讲道和教导上特别努力的,应该得到加倍的酬报”(现代本)。这里指的是“加倍的报酬和尊敬”(新译本)。

很奇怪的是,今天很多教会物质丰富,但对传道人并非“加倍的报酬和尊敬”,而是减半地施舍和加倍地鄙夷。他们给传道人定下的标准就是,传道人就是要为主受苦的。因此,传道人无法享受有尊严的生活,因此,也难有有尊严的侍奉。他们不是在创造牧会的条件,而是尽可能地打压和监督传道人。

六、教牧定下执事选择的原则,对执事的拣选和候选人具有决策权。

3所以弟兄们,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被圣灵充满、智慧充足的人,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

面对教会管理中暴露的问题,使徒不是掩盖,也不是推卸,而是制定一个一劳永逸的管理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拣选执事做好后勤,保障牧者的牧养使命。确定教牧的职分、使命、职责、领导权。制定执事的拣选原则,由教会选举,由教牧认定。从而为教牧团队建立一支后勤保障团队。

这一原则是:教牧根据圣经原则制定了选举办法,规范了执事的侍奉范围,由教会,或者信徒代表,从成熟的侍奉者中选举出执事名单,经由使徒代表的教牧确认,赋权给执事,藉着按手礼确认他们侍奉的身份,及服从教牧权柄的记号。因为每一位信徒都是侍奉者,但这些蒙使徒拣选的执事担当了教会后勤的领导权。这一领导权就是教会秩序建立的一个印证之一。没有对权威的认可,就没有秩序可言。

七、牧者的职分职责是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实际上,这就是教会的使命:传道、牧养、圣礼及服务。

4但我们要专心以祈祷、传道为事。”

使徒确定的教会管理原则是,教牧不是打杂的,他们的使命是推动整个教会实践教会的使命:传道、牧养、圣礼及服务。简单地说就是,第一传福音使人信主;第二、把信主的人培训成能传福音的门徒。所有教会的事工都该围绕着一个基本的核心:使人归主,使人成圣。为了达成这一教会使命,就要有后勤的保障。这一后勤的保障就是由教会选举,有使徒代表的教牧确认的执事团队,即类似今天中国教会的长执会,或者堂委会。

后勤保障要保障教会的牧养以最下的代价,创造最佳的牧会效果,从而推进教会的健康发展,荣耀上帝,牧养信徒,得着万民,拓展教会。

八、后勤团队是为了保障教牧牧养的顺利推进:大众应当尊重牧者的教牧权,整个教会都在教会的目标下稳步前进。

5大众都喜悦这话,就拣选了司提反,乃是大有信心、圣灵充满的人……

教会的管理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而是为了牧养而管理。当使徒所代表的教会制定出教会的发展方案及目标,整体的教会就当在这一异象和使命下迈进。尊重牧者的教牧权,执行教会的发展目标。没有私心地根据圣经的原则,教会的方向,推动教会的整体发展。

九、教牧拥有最终的执事职分的确立权

6叫他们站在使徒面前。使徒祷告了,就按手在他们头上。

执事最终的确立不是靠着选举,而是使徒的按手礼。按手礼表明使徒对组阁的后勤团队的确认,确认他们后勤的侍奉也是神圣的牧养的一部分,确认他们的身份,同时表明他们对教牧所代表的教会权力的顺服。同时,这一行动表明了教牧对执事最终成为执事职分的确认权,或者否决权。从而才能建立一个良好的团队,一同带领教会的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七个执事中,司提反似乎成了执事的领袖,也就是说,在教会的管理中,后勤团队也要后后勤团队自身的管理。形成后勤团队的组长。以便方便跟教牧沟通和领导团队运作。

十、教牧是如何产生的,教牧的权力谁来制约?

谈及此,我们不禁产生另一个疑问:教牧的权力有谁约束?教牧的本身如此产生?

教会很多问题的根本其实就在这里。为何在中国教会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堂委会主任管理堂会或者牧者的怪胎现象。这里相当一部分是因为教牧断层引起的恶性结果。众所周知,在我们过去三十多年的教会历史上,中国教会出现过严重的教牧断层,当信徒兴起以后,没有牧者,怎么办?一些平信徒就担任了教会组织者的工作,他们组织,也参与讲道。渐渐地就成了,也习惯了教会的领导。当逐渐开始有了专职的教牧人员以后,他们或许出于自身能力的局限,或许是教会已经形成了执委会领导教牧的风气,他们很难确立自己的教牧地位。

回到教牧是如何产生的,教牧的权力谁来制约的问题。

这个问题由三部分:
第一、教牧的产生;
第二、教牧的职责范围;
第三、教牧的联谊会机制。

在这三个框架下,教牧的腐败是基本可以杜绝的。

第一个问题是教牧的产生。由于中国教会传道人形成机制一直不成熟,造成了传道人品质的良莠不齐。无可否认,很多人是走投无路了,而不是因为上帝的呼召,才去成为传道人。中国传道人产生的机制是,你去读神学,一毕业了就是金饭碗的教牧了。由于传道人待遇低等问题,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优秀的侍奉者并没有被培养成传道人,因而造成了传道人品质与职分的脱节。

第一代教牧是耶稣亲自拣选的,经过了三年言传身教,一同生活的培训,使徒们苦难的洗礼和圣灵的工作,而后成为传道人。在使徒时代和教会传统上,传道人基本是如此形成的。这里有一个基本的原则:由教会推荐及认可,有老一代的教牧带领训练产生新一代的门徒,而后接受更为广泛的训练后,经过老一代教牧的认可按立而成为教牧。

第二代教牧的产生,如:马可、路加、提摩太等等,都是由教会推荐,由使徒们亲自带领,而后或者由不同的使徒带领,最终被确立为教牧的接班人。

我们看到,教会推荐-个人蒙召-老牧者带领和训练-淘汰及认定,这是教会形成教牧传道人的一个健康的路。中国教会产生传道人的机制是需要改进的,科班无法产生优秀的传道人。

第二、传道人的职责范围。

使徒定下了一个基本的传道人的职责范围。就是牧养。在这一前提下,传道人的侍奉就变得单纯而没有利益的纠葛了。比如,财务,牧者决定财务的使用,后勤执行财务的使用。完全透明和符合教会的发展目标,是不太容易出现大问题的。

第三、初期教会和历代教会都有教会教牧的代表会议,类似于联谊会,由这一联谊会对牧者的职分、教义倾向、品格等相互督导,从而形成健康的管理机制。比如,使徒时代,我们常常看到使徒代表在某一地区对教牧进行督导和管理。从而保证了牧者的侍奉之路不至偏离。

但对牧者个人的问题,教会信徒,或者长执堂委是不该有苛责。

十一、现实中的中国教会,如何走向圣经中的教会管理

有目共睹,中国教会最大的问题不在教义问题,而是教义落实问题。我们的教会管理有着严重的信仰危机。

现实中的中国教会如何走向圣经中的教会管理?这是一个庞大的问题,也不一定是我们意识到就能解决得到。很多历史问题,在这个历史文化下,往往需要可怕的阵痛,才能让人悔改。笔者弱弱地提出一两点探讨性想法:

1、确定教牧的产生制度

读神学而成为教牧,这是我们已经习惯的路,而不是一条好路。最好的教牧应该首先源自本教会的侍奉,经过了执事会般的侍奉认可后,再去读神学,而后成为教会认可的传道人。

2、规范教牧的产生程序

教牧一旦成为合格的教牧,教会就当赋予其职份的认可,不得人为地搅扰教会正常的教牧程序。

3、形成教牧联谊机制

由地区性的牧区,所有教牧形成教牧团,审核教会长执会对牧者的评审。保障教牧的权益,清洁教牧的团队。

教会的管理是一个简单而被人为弄复杂的问题。使徒们为我们已经定下来基本的原则,圣经给了我们权威性的规定。只有回归圣经的原则,效仿使徒教会的管理教义,才是今天中国教会问题的出路和教会管理的归路。我期待我们不要在历史的阵痛中改变,而是在圣经的原则中悔改。

原文:使徒教会是如何管理的——中国教会管理的出路与归路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