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从愤恨到怜悯——地狱与天堂的距离

《华盛顿邮报》记者曾经指着总统卡特的鼻子逼问:

“你是否曾与人通奸?”

露骨。开放。大快人心。一开始,我和同事兼好友都觉得是这样。

同事的遭遇已经是五六年前的事了。那时她刚毕业,参与服侍,想法很单纯,侍奉很热心。虽然在社会上看到很多罪恶,但她相信教会不是那样,牧者们在她心中都是非常美好的形象,直到一件她不敢想象的事情的发生。

她受到了某牧师的严重侵犯。

现在想来,她还有对自己幼稚无知的恼怒,以及事后也不知如何开口寻求帮助的尴尬。相当长的时间里,沉默并眼看此人继续“荣耀的侍奉”,继续“呼风唤雨”。  

此后,时间增加,阅历增加,勇气增加,再见到类似事件,内心的愤怒相应也增加。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先后在教会礼拜中听到关于饶恕的信息,以及人际关系的信息。结合同事这件事,我对教会里面的性犯罪这个话题想了很多。

的确,华人教会界鲜有类似事件报道,相对于美国教会性犯罪、天主教会娈童丑闻来说。神职人员性侵儿童被揭露,最初浮现于美国,掀起于欧洲,并衍变为全球性大曝光。荷兰司法部2009年公布至少320名儿童被神职人员性侵。此后,奥地利、荷兰、西班牙、瑞士、德国等国的受害者也纷纷在沉默数时间后相继站出来揭发真相。仅在美国,就有超过16000人站出来说在1950-2012年之间他们曾被牧师性侵犯。美国天主教会2011年收到700人提出神父性侵害的指控,同一年内花费1.44亿美元处理这类丑闻。梵蒂冈曾统计称其2011-2012年免去近400人的圣职,这些被“革职”者都是因为被指控并确认性侵儿童。

华人教会中,或出于文化的保守,或出于对教会的保护,教会性丑闻在中文媒体世界很少出现。

但这并不代表华人教会在性方面就更纯洁。

曾经听说某地年长的牧师强奸了一位年轻传道的妻子,以至于对方难以接受事实而选择自杀。更多的例子是看上去没这么严重的:男牧师单独辅导女信徒,占尽对方便宜。

那些受害者,呼声可能只是在心里。他/她们没有足够的力量跟施害者抗衡,他/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要去保护。

那些身心受到的伤害,那些压抑在心中的愤恨,怎么解开呢?谁来解开呢?

我向我的牧师咨询这件事,我听到了非常不一样的信息。跟起初看到政治领袖被指着鼻子揭露通奸罪时的大快人心之感——那就像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发泄——不同的是,我在《圣经》里找到了更美丽、更令我感动的答案。那些信息,润物无声,或者就像天籁之音一样。

“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警醒祷告。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彼得前书4:7-8)

有一天,我们都将站在上帝的审判台前。

当我们站在上帝审判台前时,上帝审判的标准是什么?那些看上去一生在服侍的主的仆人们,假如他们暗地里干了什么见不得光的“勾当”的话,上帝会算他们将功补过么?

使徒雅各说,“身体没有灵魂是死的,信心没有行为也是死的。”(雅各书2:26)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没有跟信心相应的行为,在神眼中,那人的信心尚且是死的;更何况完全跟上帝的话语完全相悖、在人和神眼中都看为罪恶的事呢!“看见妇女就动淫念的,这人已经与他犯奸淫了。”上帝的标准在此。若是有什么罪恶行动出来,人眼中尚且可以分辨,更何况完全圣洁的神呢?!

我们所有人都将迎来神的公义的审判。这将会是针对我们行为的审判。在最终的审判台前,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观看,见天开了。有一匹马,骑在马上的称为诚信真实,他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他的眼睛如火焰……他的名称为神之道。”(启示录19:11-13)

“我所讲的道在末日要审判他。”(约翰福音12:48)

如果有人站在圣台上宣布神的道,下台后自己却违背了这道。不用等到末日,神的道已经在审判他了。等到末日审判时,他要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解释呢?

一方面我们盼望、等候神的公义。当公义彰显,当看到罪受审判,的确大快人心。但是还有主对我们的话说,“最要紧的是彼此切实相爱,因为爱能遮掩许多的罪。”

什么?你会想,在我个人尊严、利益受到侵犯的时候,还要“彼此切实相爱”——这命令岂不是太无情,要求岂不是太高?

在启示录中,主责备以弗所教会说“然而有一件事我要责备你,就是你把起初的爱心离弃了。(启2:4)”即便“我知道你的行为、劳碌、忍耐,也知道你不能容忍恶人。(启2:2)”主称赞了以弗所教会的劳碌、忍耐、为真道争战,但丢掉了爱心——这是主看为最核心的。

失去爱心,也会失去使命。我们要为失去爱心而悔改。不是神没有爱我们,不是神那里缺乏怜悯和恩典,而是我们没有看到。我们无视了这些。

悔改——就是重新带着爱的动机生活。

爱别人,在这情景中,具体来说,就是怜悯和饶恕别人。

我们总会觉得,让受伤的人选择饶恕——走得太快了啊——明明有充分的理由埋怨啊。

 “弟兄们,你们不要彼此埋怨,免得受审判。看哪,审判的主站在门前了。”(雅各书 5:9)

“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乃是向审判夸胜。”(雅各书2:13)

我们来到神的面前,总是要看我有没有怜悯别人。因为“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怜悯乃是向审判夸胜。”比起定罪他人、埋怨他人,怜悯是更大的胜利。

怜悯那伤害我的人?——是的。不是去埋怨、恨伤害你的人,而是去怜悯对方。

这看上去是多么愚拙啊。

这看上去是愚拙的。但是别忘了,我们现在所告白十字架的智慧,从起初到现在,都是“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是“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 神的智慧,”“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参哥林多前书1:23-24)

我们不要只是口头禅一样将“属天的智慧”挂在嘴边,把“属天的智慧”弄成术语,却不知道这智慧具体是什么。

这看似愚拙的智慧,已经非常明显了。

原来,怜悯是向审判夸胜。这是神的智慧。

这些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

这个越来越自由的社会不会教导我们男女相处时应该注意什么。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方面优秀的教育者。好在,有些资源我们还是可以学习的。

在一本讲关于人际关系中“界限”的一本书中,我觉得对易受伤的一方来说,有一些的实用技巧。作者鼓励大家谨慎,保护自己不受恶的侵犯,具体说来,就是设定“界限”。

你是自由的个体,你有表达和选择的自由。毕竟,你的隔壁邻居也无法强迫你把房子漆成紫色,也没有人有权利迫使你去做任何事。

运用你的自由,你就像房屋需要篱笆,你也需要保护的界限。恶发动攻势时,你就升起防护界限,直到危险过去。

跟物质界的界限类似,在心灵世界,你的界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话语、后果、心理距离、地理距离。

再具体一点看的话,就是这样:“不,我不想这么做。”“不,我不会加入的。”“我不喜欢。”这是通过话语对自己的保护。“假如你……,我就会……”准备这样的一两句当头棒喝,这并不是无用的威胁。

至于距离,我就不用多解释了。箴言中说,通达人见祸躲藏,愚蒙人前往受害。实际的距离有时候提供的是安全的空间。

实际上,对于牧者来说,有一些人采取的措施是更加彻底的。比如美国著名的葛培理牧师为自己制定这样 一条规则——被称“Billy Graham Rule”,就是:绝不单独和异性在一个房间里,除了自己的配偶之外。不少著名的男性基督徒领袖效法葛培理牧师为自己制定的这条规则。

笔者认识的一位牧师,对自己也有一个严格的规则:不单独与一个姐妹拍照——你若要求与他合影,还必须要找到“第三人”。据说,明星柯克·卡梅隆也如此要求自己。

知道自己的水准,知道在怎样的情况下容易受试探。那么干脆就严格一些,拒绝给罪留一点可乘之机。

注:本文是由供稿人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福音时报保持中立。

相关文章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