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和李锡尼共同颁布了《米兰敕令》之后,教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冈萨雷斯认为,从4世纪初期君士坦丁掌权之后,直到20世纪末,基督教的发展史就一直处于“君士坦丁”模式中。对此,主讲人郭牧师认为,教会是一个公开的团体,教会活动是公开的活动,它会与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发生许多互动关系,特别是在社会的中上层,教会存在于社会中,必定会和这个社会的主要执行者,即政府发生关系,至于是怎样的关系,则是另一件事情。就是说,教会已经不再像君士坦丁之前的状态,要么在坟墓里或者信徒家里聚会,会尽可能少地发挥社会的影响,害怕有名望了之后会有麻烦。
但从《米兰敕令》颁布,从君士坦丁这样一位对基督教有好感的皇帝开始,教会进入了社会公共生活,会和政府、学术界有很多正面的交流。而且,教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主导的力量,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
就现在西方基督教的状况来说,进入21世纪,教会有从主流社会逐渐退出的趋势,比如,基督教本来是瑞典的国教,但是该国教会主动放弃了国教地位,变得和其他宗教一样。同样的,德国教会的影响力也在减弱。而在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亚洲的韩国等国家,教会正不断复兴。教会要在社会中不断发生影响,但是怎样的影响呢?这个值得思考。
君士坦丁从掌握帝国的四分之一,慢慢地成为了整个帝国的主宰,在这个过程中,他对于基督教的好感是值得注意的。
很多人认为,基督教可能是君士坦丁掌握政权的一个助手,基督教之所以在罗马有翻身的机会,是因为与君士坦丁在夺得罗马政权的过程中达成了某种政治交易。
但冈萨雷斯并不这样认为,他在书中提出了几个证据。首先,君士坦丁想得到的是罗马西部的统治权,但现实状况是,想要在那里夺得政权,基督教对他的帮助不是很大,因为罗马西部是罗马传统宗教的大本营,那里的教会发展的不是很好,有影响力的教会信徒也不是很多。因此,冈萨雷斯认为,如果君士坦丁为了夺得西部的掌权,去和基督教做交易,这样的可能性不大。
其次,早期的教会对于基督徒的工作有很多讲究,其中一个是不希望基督徒参军。因为参军的话,基督徒就要参加一些为了打胜仗而去崇拜偶像的仪式;在战场上难免要杀人,这是基督教比较忌讳的;此外,罗马皇帝在当时类似于“神”的形象,基督徒不会把人当作神。因此,军队里的基督徒极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君士坦丁来和基督教做交易去帮助他获得另一半帝国的统治权,那从军队这个角度来说,并不能说通。反而,因为基督徒不愿参军,会在军队里引起反弹。
冈萨雷斯认为,基督教之所以能得到翻转,是因为君士坦丁自己心里的原因,即他的一个“宗教领受”,他是一个对基督教有着天然好感的人,但并不能说他是一个基督徒。君士坦丁认为,基督教的上帝能给他能力,可以让他在夺得政权的过程中可以无往不胜。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也确实发生了一些奇妙的事情,让这位皇帝觉得他可以颠倒乾坤,因此也更增添了他对于基督教的好感。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