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从四个方面理解我们所信仰的福音

(一)

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因而每个人所认为最好的东西也是不同的。古代伟大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爱黄金,狗爱骨头,最美的猴子相比人也是丑的。因此人的价值观的不同决定了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所认为的珍贵也不一样。对于福音也是这样,他取决于所听见的这个人的立场。

我们看到一个人并不感到,你是他或者他是你的福音,那是因为这个人不能带来我最需要的东西。因此当我们说耶稣是我们的福音,这只是相对于我们而言,我们的困境恰恰需要耶稣来解决,因而我们顺利成章地认为耶稣就是福音。而对于路人耶稣不是福音,对于魔鬼耶稣更是祸音。不在黑暗中生活过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需要光明,没有生过病的人也从来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医生其实就是福音。

一个人需要了解自己的处境,处境里面产生出来的需求才是真实的需求。而这个需求的提供者对于处身于处境者本身就是福音。加尔文在他的著作《基督教要义》中,将两个重要的原则放在前面“认识神”和“认识自己”。这两个是并列的,并无先后之分。认识自己是一种对于处境的理解,在这种认识下发觉自己处于叛离中,需要回归。认识神也是处境化的反思,就如同先知以赛亚站在神的殿中所看到的景象一样,“当乌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因呼喊蛇的声音,门槛的根基震动,殿充满了烟云。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洁的民中。又因我眼见大军王万军之耶和华。”(赛6:1-5节)先知以前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嘴唇不洁的人,那是因为在他的处境中周围都是嘴唇不洁的人,而今他进入一个新的处境,他霍然发现自己充满了危险,因为自己是一个如此与周围环境相左的一个人。因而,对于自己和神的双重认知,帮助他发现自己是一个需要改变的人。

(二)

福音其实是一种刺痛,这种刺痛促使人在环境中产生自知。就像我们靠近火很温暖,但是我们怀里搋火就会产生刺痛,这刺痛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做些什么,才能减轻这种痛感。福音也是这种刺痛,他会刺痛一个人,让人发现自己的处境有多么的糟糕,就像彼得所说:“主啊,离开我,我是个罪人。”福音让人产生的若不是从刺痛开始的,则这个人仍旧未曾真实的认识福音。这就像我们的先贤保罗,在刺痛中发觉自己错误的道路。

刺痛之后,才是安慰。没有痛苦就不会有喜乐,没有痛苦,喜乐也就失去了价值。一个人在喜乐中认识了耶稣,只不过是转换了神的名字,仍旧在老路上前行。福音却是先行告诉你,此路不通,你要死,然后才有安慰。

对于神,我们的处境都是相同的,我们都在背对着他行走,并且希冀有一天能遇见他。而这一路,我们发现不断地有人离去,是因为这些人以为自己找到了他们生命中的真价值。离去的人是可悲的,继续的人也是可悲的,因为虽然地球是圆的,但是天路却不是循环的圆。一直寻索下去的人,成为了这个世界上的哲学家,他们离世的悲怆问话岂不真如德谟克利特纵身跳入火山那样悲凉么?失望,失望,还是失望。那些中途离去的人,找到了他们所认为的价值,并且为之奋斗一生,临走时却没想到这“价值”跟自己只是同行了一段路,原以为自己拥有的价值,而此时觉悟原来是价值拥有了自己。失落,失落,还是失落。

这个世界的福音为什么那么狭小,狭小到我们几乎看不到?这是常人的看法。其实福音并不狭小,而是太大。不是因为他太小我们看不到而忽略他,而是因为他太大,我们选择性地忽略了他。世界上的福音之所以被人重视,那是因为他具有特殊性。我们可以举个例子:一个社区发福利,那么只有这个社区的人能够领受到,因而对这个社区的人而言他是福音,但是对于社区外部的人而言,这算不得福音。我们将这个范围扩大,一个省市发福利,那么福音也是只相对于这个省市的人,外围的人不会认为这是福音。社区的福音很小,小到只能涵盖几百人几千人,省市的福音也不大,最多涵盖几千万人。这样的福音具有特殊性,特殊的另外一层意思就是不具有普遍性。因此人们眼光所看的是不具有普遍性的好处才是福音。那么上帝就首先被排除在外了,因为我们所享受的阳光空气雨露都不具备人对于福音的理解,而耶稣在这里面也被排除在外了。

(三)

正是因为神的无限宽广,因而神被人忽视。但是也正因为神的无限宽广,恰恰说明从神而来的福音是人人都需要的,正像阳光雨露一样,人们没有感到这样的需要是因为阳光一直都在。神的无限宽广提供无限宽广的福音,人不珍视即如人不珍视每天所享受的雨露与空气,以及我们共有的大自然。

神所提供的福音可以涵盖整个人类,那么在源头上追问神是否是善,有显得有必要。一件事情的源头非常的重要,如果源头不正那么这些福音也必只是暂时投人所好,让人自认为拥有,而后发觉不过是被假福音拥有而已。耶稣说:蒺藜上岂能摘葡萄呢?荆棘上岂能摘无花果呢?不能,因为它的源头不对。源头的纯正性决定的福音的真理性,我们的福音乃是从神而来的,就如圣经所言:道与上帝同在,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1:1、14节)

(四)

关于上帝的福音,其成就方式在古代教父看来极为奇妙,我们所信的耶稣是具有双重身份的,这双重的身份包含完全的人和完全的神。如果耶稣仅仅是人,那么他确实有资格去爱人,但是他的爱也形同古今圣哲一般,不过是无能为力的爱。如果耶稣仅仅是神,那么他纵有千万之能力,那么也不能为人流血受死。因为“若不流血,罪就不得赦免”。有资格没有能力,这种爱叫做“爱无力”。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可以爱你,但是他们的爱不足以拯救一个人,因为这人也是需要被拯救的人。不可能说两个罪犯,哪一个愿意替哪一个死,那一个就不用死了。而是两个人都要死在自己的罪中。这是“爱无力”。看着心爱之人生病,无力担当;看着尊敬之人受辱,无力争辩等等。而有能力没有媒介或说没有资格的爱是一种无从的爱,我称其为“爱无从”。他很有能力,但是却无从帮助你,这种爱我们很难体会,因为我们跨越不了物性,因而体会不到神的心肠。

我们既得了这美好的福音,就当感恩,照着神所喜悦的,用虔诚敬畏的心侍奉神。在别人看来这似乎是上帝和基督徒的羞耻,唯有在福音之中的人才明白,这是上帝的智慧。因为毕竟:人爱黄金,狗爱骨头,最美的猴子相比人也是丑的。

(本文作者系河南长葛市一教会的传道人。)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