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从路得记看家庭成员之间的真爱

《路得记》在圣经中被列为前先知书的一卷,对本书需要在它的背景之下即士师秉政期间来了解。因为《路得记》告诉了我们,在那个纷乱的时期,以色列家庭中的一些情况。这卷书的作者可能是撒母耳,但是书中没有透露出这卷书在何时何地被书写。根据这本书在以色列中人的阅读时间是在五旬节时期,因此有人认为本书可能的历史背景片段在基甸或耶弗他做士师的时间。

本书中所充满的神学主题非常丰富,尤其让人感到热血澎湃的是上帝的救恩居然临到一个外邦的摩押女子,摩押是罗得淫乱的后裔,他们在神的救恩中属于外邦人。神选立将来产生全世界救主的家庭时,选一个外邦的女子,带她到伯利恒,使她成为波阿斯的妻子。这是神的恩典,他将外邦人招入基督的家庭中。路得就是大卫的曾祖母,波阿斯就是以前在耶利哥城做妓女的喇合所生的。给我们看到,上帝的恩典愿意赐予谁,就赐予谁。他借着拣选使我们能够进入他的救恩,并不在乎我们浑身的卑污。那么在路得记中不但使我们看到神的恩典与主权的拣选,也给我们看到家庭之间的另外一种和谐关系以及社会中的和谐关系,正是这种和谐关系使以色列家庭之间充满温情。路得记在圣经中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它通过一家人的故事在宣扬一种普世的价值观念,正因为如此这也成为一卷人类历史上的经典之作,人与人之间真诚无私的爱,借着《路得记》字里行间被描述出来。

一、婆媳之爱

路得是一个外邦的女子,但是他身上没有沾染外邦的习气,而是在家庭之中谨遵上帝的诫命,她嫁给一个以色列人做儿媳,在信仰上与自己以前所敬拜的神摩洛分道扬镳,并且拥有真心的信仰。当他丈夫死去之后,她的婆婆成为一个丧子的寡妇。在这个点上,她对婆婆的爱就真实地流露出来了。在她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回到自己的母家,重新选择开始另外一段生活。二是毫无希望地跟着婆婆,一生颠沛流离,最后客死他乡。路得选择了第二种生活,因为她放心不下自己的婆婆,一个上了年纪又失去丈夫儿子的人,如果没有她的照顾,在这个世界上该如何生存呢?出于这样的孝敬,路得任凭婆婆的劝说,都不退后的选择跟随自己的婆婆。宁可自己无依无靠,也不让婆婆挨饿受冷。这是路得对婆婆的爱。另一方面,婆婆对于他的两个儿媳妇,也做了最好的打算,她哭着要他们离开自己,因为自己已经形同将死,毫无指望,跟着自己只会拖累她们,因此婆婆拿俄米哭劝两个儿媳妇赶紧早作打算,不可因为她而贻误终身。我们看到,在这一对婆媳之爱中,她们三个苦命的一家人都没有为自己打算。她们在绝境中所发挥出的伟大的人性光辉显露出她们信仰的真诚。

二、波阿斯与路得之爱

波阿斯是一个财主,但是他身上却没有任何的傲气。他是一个谨遵上帝命令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人,在他身上所显示出的对外乡人的慈爱丝毫不是出于勉强。路得在跟随婆婆回到伯利恒之后,他们没有任何收入,马上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因此路得决定出去捡麦穗来供养婆婆,当她走到田间,上帝奇妙地领他在善人波阿斯的田间捡麦穗。波阿斯出于上帝的慈爱,他不但没有驱逐她,反而将大块大块的田空下来不收割,等路得去捡取。或者故意将很多穗子留下来,让路得捡取。这样的施舍不会让路得感到难为情。今天有很多人帮助别人,都在自己的行为前吹号,跟波阿斯的差别何等之大呢?波阿斯对于这样一个外乡人所显露的慈爱,使她感到自己不是被施舍,这是一种对人尊严的爱。我们帮助别人也应该让别人有尊严而不是从上到下的施舍。

其次,不但给予一个捡取麦穗之人尊严,波阿斯还待他们如同自己人一样,路得捡取麦穗累了时,他还招呼她吃饼喝水。这是一种尊重之爱,这种爱让路得感到自己并不是被排斥的。不但这样,在路得吃好的时间,他还念及路得的婆婆,让路得也为自己的婆婆带回去吃的。

波阿斯帮助路得,爱护路得,也尊重路得,这并非出自空洞的言语,而是拿出实际的行动,他也没有抱着需要别人偿还的心态。波阿斯的温柔与关怀如同和风细雨一样,慢慢地滋润着路得的心。

在婆婆的撮合下,路得开始接近波阿斯,这里面是有以色列背景文化的,因此这不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反而在以色列中被认为是有情有义的事。波阿斯情愿担起这样的义务将寡妇路得接纳到自己的家中,让拿俄米丈夫家族的血脉得以延续。因为照理来说有比波阿斯更近的人,需要帮助这两个寡妇,而那个更近的人不愿意尽本分。波阿斯也有权利拒绝这样的事,为别人生孩子养孩子,在今天社会上都很难让人接受。而波阿斯愿意为了这两个孤苦无依的人牺牲自己的利益。

三、路得与丈夫的爱

路得的丈夫名叫基连,圣经中对于他的描写也仅限与他随着父母到摩押地,然后娶了一个妻子名叫路得,两人还没有孩子的时间,基连就因为某种原因死去了。丈夫死去路得改嫁,这本来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然而因着路得对于丈夫的爱,她嫁给波阿斯。这样的话,她就可以生孩子放在丈夫的名下,为自己的丈夫存留血脉。免得自己的丈夫在以色列无人纪念,家谱从此中断。这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她作为一个外邦人,没有律法要求她做这样的牺牲,但是因着他对于丈夫那种深沉的爱,让她不忍看到丈夫的家族从此在以色列中被忘记。她的民族其实和以色列民族远没有那么和谐,这两个民族虽然在源头上都属于迦勒底的吾珥,但是因为道路的不同,因而时常发生战争。路得与丈夫之间的爱,并不因环境而被左右,这是一种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她与丈夫之间的爱超越了仇恨,也超越了国别。这种爱是纯粹的,不掺杂任何的外在因素。今天又很多人会说“我爱你”,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人们口中所说的“你”是一个复杂体,这个字不再是单纯的一个人,而是包含了很多的附属物,诸如房子、财产、车子等等。基连与路得之间的爱情,不是建立在物质之上,他们对方眼中的“你”,并没有“你”之外的任何附属物。在民族上他们虽然是仇人,然而他们在爱情上属于一体,没有彼此。路得是一个坚决的唯爱主义者,她的爱情观值得我们今天每一个人学习。

四、拿俄米与俄尔巴之间的爱

拿俄米是一个十足的好婆婆,她在毫无指望的时间还在为她的儿媳妇考虑,要他们回家,并且还为他们祝福。我们知道如果他们三个人生活在一起,拿俄米的生活会好很多,但是为了她们的幸福,拿俄米宁愿一人艰难的生活。

婆媳之间的关系是世间最难处理的一种关系,一个屋檐下两代女人生活在一起并非易事。奇怪的是这三个人不但能够在一起生活,并且她们之间的关系还非常融洽。这与拿俄米不无一定的关系,说明拿俄米是一个十足的好婆婆,在信仰上深深地影响着她的两个儿媳妇。她们在丈夫死了之后,都没有立即选择离去,都主动留下来看顾自己的婆婆,从这点也说明拿俄米在生活中也常常爱护自己的两个儿媳妇。

我们刚才说完了拿俄米与路得之间的爱,我们其实也有必要说一下拿俄米与俄尔巴之间的爱。有人批评俄尔巴做得不对,这是我们必须要反对的。俄尔巴对于自己的婆婆也充满了爱,只不过她的爱相对于路得而言,稍微有点缺欠。其实在俄尔巴立场开,她也是一个外邦的女子,她的离开绝非因为她对于婆婆的不认可,而在于婆婆的苦劝。

拿俄米对于俄尔巴的爱与对于路得的爱没有任何本质的区别,都将他们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临别时为他们亲嘴祝福。

结语:在这卷书里面我们看到他们之间所遭遇的患难虽然非常的大,但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更加伟大。因着他们之间的神圣之爱,他们在一次次的苦难中彼此建立,彼此帮助,最终以爱的力量度过难关,享受到苦尽甘来的生活。

今天的世界也是一个苦难的世界,这个世界中的不幸并不比这一家人的不幸小,然而这一家人给我们做了一个美好的榜样,让我们看到爱是一切困境的转机。上帝爱世人,是我们世人的转机,我们也应该拿出我们所领受的上帝之爱,让处处的困境中充满转机。

(本文作者系河南长葛市一教会的传道人,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