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中国神学教育何去何从(下)

(麦种)6、目前神学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丙2:有人的地方就有问题。读神学也一样,可谓有一利必有一弊。这也如俗语所言: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但并不是说有问题就要止步。

从中国神学教育的角度看,北美神学院所存在的问题正是中国教会发展所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很多问题站在不同的立场就可以看到了它的相对性。试举三例:

第一,过于注重学术,忽视学生的敬虔与内在的生命。西方神学教育经过千变万化,已经步入“学术成风”的境地。这与国内的学道班恰恰相反。我们所追求的是内在的塑造,而忽视了在圣经真理与学术上的长进,因此,无法有一个平衡的发展。故西方的神学院“塑造”了不少新派神学的人,而中国的神学教育则展现了“昙花一现”的凄凉。

第二,华人圈子“怪事”多。无论在哪里,华人的秉性无所不在地被显露出来。华人神学院大都规模小,人数少,但问题却是多多。比如,窝里斗,小心眼,大家长制度等等层出不尽。一些经历千辛万苦才能在美国扎下根的信徒、执事,甚至牧师,总会以受害者的心态来看待神学生,以为神学生就一定要受苦,不要给予太多的关怀,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从这样的处境中经过的。当然,我所说的并不是普遍的事,但至少是在一些华人圈子里存在的“自然现象”。

第三,绝大多数的神学生都不愿意回到故国故土。这直接涉及到来读神学时的异象的真或假。当然,我们不能忽视美国的安逸与富裕对人的诱惑力有多大,这导致很多神学生从踏上美国的土地开始,就发誓“死也要死在美国!”特别是在大陆经历信仰迫害的人,希望能以美国为保护伞,从而长居“迦南美地”。(编者按:当然,也不能忽视个别神学生确有神的带领留在美国服事。)

从这个角度而言,就是多一位神学院留学生,就少一位中国教会传道人。原本以为众人拾柴火焰高,复兴中国教会责无旁贷,而事实却是不尽人意。不过,情况并非都是这样。特别是在英文神学院接受造就的神学生,他们原先是留学美国,并在美国决志信主,正是这些人,他们的心志超越了物质与安舒的享受,他们立志一定要在毕业后回归中国。这些见证人如云彩一样围绕着大陆来的神学生。俗话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甲1:温州教会的本土神学教育非常注重基督徒灵性发展和生命造就,多注重祷告和敬虔的生活,圣经基础比较扎实稳固,而且实用性、实践性强。这是它的优势。

但是,其机制不够完善,考核跟不上,行政管理也较弱,学术性偏低。在注重生命造就的同时,也需要提升神学学术水准。

(麦种)7、略谈学道班。

乙2:学道班顾名思义,就是学道的意思,在温州有一种说法信耶稣,叫信道。所以学道就是学耶稣。学道班是一种具有温州本土化特色的神学教育模式。后来发展过程中又分成两种,一种是针对慕道友的,叫做悔改班。另一种是针对信徒的,叫做灵修班。一般来讲,学道班和灵修班这两个名词可以互换。目前在温州包括温州地区,已经出现几十个学道班。可以说是在目前的温州本地已经十分普及。几乎每个教会都有自己的学道班。

学道班的产生是神给温州教会的特别的恩典。以其中一个比较早的学道班为例。开始是先出现一些主日学,大批青少年的兴起,之后陆续出现了一些短期培训,比如夏令营、冬令营。很快随着这些青少年的成长,这样短期的培训和以往的主日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如饥似渴的灵命成长需要。带领他们的阿姨见此情景,于是在1993年开始了第一个全日制,为期三年的学道班。

在创办学道班的时候有很多困难。起初由于只有部分长辈看见,教会对神学教育的观念还缺乏认识。不但不能够完全得到教会支持。甚至有部分人还持反对意见。不仅如此,还有经费问题:现在一个学道班40人,一年的费用保守的估计15―20万左右。可是当时有60个学生,却没有固定的经费,只有凭信心靠神支持。这一切都是神的恩典。听一位当事人说,当时他们拿着仅有的钱,举手向天父呼求,过着以利亚的生活。后来,神垂听祷告就感动一些肢体看见并给予一定的支持。除了教会观念问题、经费问题,还有师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他们有了想法,却没有老师,后来因着请了一些比较资深又有恩赐和能力的老一辈同工担任老师,才缓解了这个问题。但由于当时还没有系统课程,都是随机讲课,内容比较零散。除了以上三个问题,还有最后个问题就是,学生的问题。当时改革开放之时,很多年轻的温州人出去做生意。这些青少年全时间来参加学道班,有很大的家庭阻力。但感谢神。虽然困难重重,神却给了他们特殊的恩典,就是一颗火热爱主的心。而且当时圣灵的工作也很明显。学道班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敬虔的生活。因为当时他们很爱主,所以每天四五点起来跑到山上祷告,甚至有人还通宵祷告。中间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事情就是,他们上山的时候都带着雨衣,因为万一下雨,披上雨衣继续祷告。所以他们有三不怕:不怕苦,不怕穷,不怕死。所以神也特别恩待他们。后来这一批的人成为温州现在一些主要的工人。

随着学道班发展到今天,已经颇具规模。课程系统化,教会重视化,人员专职化,老师正规化,学员高素质化,设备现代化。听说在一个学道班中,有一个学员原来是大学老师。可见学员的素质在不断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危机。现在很多学员爱主的心不如从前。缺乏体育锻炼,图书馆的藏书跟正规神学院相比还是缺乏;虽然学道班增加很多,但是师资的数量短期内没有增加,出现优秀的老师供不应求。由于环境原因,场地也是一个问题。

学道班的出现,是神的恩典,也是温州教会的祝福。但是,如何走出温州教会自己的神学教育,还需要一段很长的路。

建议区

(麦种)8、给想进一步深造的青年一点建议。

甲2:第一, 不可走极端,不能为了读神学而读神学,认为神学高于一切,甚至高于圣经。不熟悉圣经的人,是不能去读神学的,因为圣经是基础。其次,有心志被主所使用的人,也确定有异象的人,是一定要学习神学的。为了将来更好的事奉。

丙1:在这里,我特别想提醒青年基督徒,我们是需要慎重考虑自己去国外攻读神学的事,也就是说你是否已清楚这是神给你的使命,因为外出留学的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一般来讲,出去攻读神学在哪些方面我们可能会面临挑战呢?在这里我列举几项,比如自由派神学的冲击;比如西方教会优越条件的试探;比如中西文化差异的考验;还有比如家庭成员的生活适应能力等等。我们要知道这里的任何一项挑战都不是一件能轻而易举可以应付的事,可以这么说,每个环境都将是一次真枪实弹的考验。

但是,同时我也鼓励那些有清楚带领的基督徒,如果你心里真的有比较强的使命出去攻读神学,那也不必太担心,因为既然是神的带领,那他一定会负责到底的,就是真的有一些压力和挑战,那也是神给我们的考验和试练。

甲1:首先要目标明确,其次要有一颗奉献的心志,要重视读经祷告,要服从教会的统一安排,还要选择一个机制相对完善的班级。

丙2:在读神学过程中会碰到一些困难,以个人为例子,给大家一个参考。玉不琢,不成器。虽然经历国内所没有经历的困难,但也是恩典。

第一,文化冲突,这是必然的现象。从社会主义国家到资本主义国家,从福音受到逼迫的国家到信仰极度自由的国家,从儒、道思想熏陶的国家到以基督教立国的国家……无论是语言,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文明等都是截然不同。人生地不熟,自己竟然成了一个高度“残废”的人――哑巴,瘸腿,加瞎眼。任何一个留学生都会经历这样的艰难。

第二,家庭分离之痛。到美国的时候,孩子2周岁,太太还要上班糊口,思念之情与日俱增。为了拿到家人的i-20,与学校有了不少的周璇。等得到i-20(家属陪读签证F2)之后,一周之内,太太通过了签证。2007年7月6日,我太太和孩子平安地到达美国。分离半年,重新相聚,实在是感恩不已。

第三,经济上的困难。来美国的时候,我有了第一年的奖学金支持,而从第二年起,加上家人的到来,在经济上经历了不少的挣扎。按照学校的一般情况,一位国际学生一学年至少需要修完24学分,而读道学硕士的学生,一个学期大约要修16个学分,一学年至少要修读32学分。按每学分200美元的价格,一年的学费就在6000美元以上。其实,最大的开支是住房,我们学院的宿舍每月的租金加水费是830美元,一年下来实在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而申请奖学金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像我这个学期就仅仅申请到一个奖学金机构,他们给我提供每月600美元的生活费。

(麦种)9、请给中国教会和神学教育机构一些建议。

乙1:首先我谈谈一些我个人比较理想化的意见和建议。我个人认为中国教会是到该重点关注或重视神学教育的时候了,而在重视的过程中,尤其应关注于正规神学院的建设。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只有建立正规的神学院,教会事工的整体性才会步入一个良性的循环,因为有正规的神学院才会培养出拥有高素质的牧者,很显然只有高素质的牧者才能保证教会事工的健康开展,就是说只有忠心又有见识的牧者才能带动信徒推动事工全面开展。因此中国教会要复兴我们应该要从源头上下足工夫,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加大力度来改善神学教育的环境。因此我呼吁中国家庭教会应该在关注神学教育这一项事工时应把目光放远一些,直接从组建正规神学院这一点上切入。那如何来开展这项事工呢?我个人认为,就目前来说,教会还是需要输送一些青年牧者,让他们到海外去攻读神学(确定人员一定要谨慎),再过几年等他们回来后,教会就自然具备了组建神学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人才。也许有人说,到海外去留学对这些留学生来说试探和压力都太大了,这说法很正确,其实笔者认为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要早日在国内组建正规的神学院,以便使那些愿意系统来攻读神学的青年人有朝一日在国内也可以接受象国外一样的神学教育环境。而要实现这一异象,我们首先应该做的便是要培养一批愿意投身神学院事工的牧者,具体来说先让一批有坚定使命感的人出去攻读神学。

其次,我认为国内神学培训事工有一些很好的传统,比如说培训班对学生敬虔生活的要求及对实践教牧的关怀。我觉得我们一定要保持这些好的属灵传统,因为只有实用起来的神学教育才是教会的祝福。同时,我个人觉得在以下几方面我们需要加强,首先应该要尽快组建全职从事神学教育的团队,因为只有全职的团队才能带来事工的效果。再者,我认为一定要加强管理团队及学生的阅读量,让他们阅读更多的神学书籍,因为这一方面国内的培训班太缺乏了。同时,还要让学生提高在论文写作方面的水平,要知道一个神学生水平的提高,论文写作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这一方面国内的培训班也是非常缺乏的。

甲1:给温州教会的神学教育有以下几点拙见:第一,注意造就和学术的比例要合理划定。第二,灵性生命和真理知识要平衡发展。第三,课程要系统化、规范化、本土化。第四,健全学道班的机制,实施学分制和严格的考核制度。

甲3:一些在中国可行的神学教育方式:一为在职牧者研习班。二为全时间一年或两年的神学班。三为网上的函授课程。四为与海外有经验有一定师资力量的神学院合作举办神学院。五要挑选优秀的青年牧者到海外读神学。六为建议出现更多的机构来办神学教育。

丙3:希望能够在一个健全的神学教育体系、丰富的图书馆、严谨的教学师资的机构里读书。

丙2:美国给了我一双眼睛,我用它来看世界。这是我来美国后非常切身的体会。我大概做了一点点展望。

第一,在未有神学院之前,先求神兴起一批“伯乐”。这批人必然是在思想上不守旧的人。他们思贤如渴,与神的国同命运共呼吸。在我过去的事奉中,我自己也常常经历“司马牛之叹”,常常感到郁郁不得志,更甚者,有时候觉得自己是朽木不可雕也。假如不是几位牧师对我的物色与推荐,我想,我就没有“从茅庐到研究院”的历程。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