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8日,“利玛窦与南昌:教会本地化暨中国化”研讨会在南昌赣江宾馆顺利开幕,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以及意大利、美国18所大学、5个研究机构的学者、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的神职人员以及新闻界人士一百多人出席会议。
此次研讨会由天主教江西教区、河北信德文化学会、上海复旦大学全球化与宗教研究以及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利徐学社联合发起,希望藉由对利玛窦等传教士在南昌所开拓的福传观念进行研究讨论,对当今基督教的本地化暨中国化道路有所启发。
开幕式由江西省天主教两会秘书长舒南武主持,天主教江西教区李稣光主教在致辞中对各界人士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420年前,利玛窦以及耶稣会的神父们在南昌传教时,与中国士大夫交往中尊重和赏识当地文化重要性的经验,是当下中国教会在神学、礼仪以及牧灵福传的有启发性的历史之镜,对当今教会如何做好本地化和中国化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中国天主教“一会一团”常务副主席沈斌主教在致辞中指出,利玛窦开创的适应本土国情的福传经验对今天仍有启示。他在南昌吸引了很多士人学者,首先成为一个地道的中国文人,并为中国祈祷,取得当地人的支持,同时,作为欧洲知识分子的他在南昌首先不是建教堂,而是与书院对话,寻找宗教与文化互动,致力于以文传教。同时他还具有很深的道德修养,这些对于当今中国教会进行本地化思考,不断汇集宗教界以及学术界优秀经验和成果具有重要意义。他指出,通过追溯利玛窦在南昌留下的足迹,今天中国也应回到利玛窦的福传道路。
江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民宗局局长曹国庆曾于1994年写过关于万历皇帝与欧洲传教士利玛窦的学术专著。他在讲话中指出,利玛窦在南昌期传教的同时,还带来了文化交流,他在南昌三年认识与适应中国文化,与当年的建安王以及文人儒士碰撞交流,形成了一套适应中国社会的成功传教策略和南昌模式。“在基督教中国化方面,更重要的是推进教学教义的中国化,希望借鉴利玛窦传教的探索过程,将此次研讨会的成果能够转化到今天的基督教中国化上来。”
复旦大学全球化与宗教研究中心范丽珠教授说,利玛窦是天主教来华宣教士中带动中西文化交流沟通的关键人物,他在400多年前所致力的教会本土化的各种事件,至今依然有着各方面的意义。现在处于全球化时代,各个地区文明和宗教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策略中,宗教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教会有责任在本地化和中国化过程中的神学理论方面的思考和具体实践中为全球化作出一定贡献,为世界文明良性互动之间做出贡献。
河北信德文化学会张士江神父指出,教会本地化是当前中国天主教会和中国基督教会共同需要面临的挑战和任务,许多陈旧观念仍然面对更新的迫切性,比如在祭祖方面,“礼仪之争”尽管已经成为历史,但是作为基督徒来说,积极实践的还是少数,各地教会在清明节和春节前夕祭祖的也不太积极,他指出,像当年利玛窦穿上儒服一样,今天的中国教会也应脱下希腊-罗马-欧洲化的外衣,穿上希腊-罗马-中国化的新衣。“在本土化方面,除了利玛窦,刚恒毅枢机、雷明远神长、新教方面有戴德生、赵紫宸、丁光训等均做出过杰出贡献。耶稣降生为人本身就是‘本地化’的最大理由和最佳楷模,教会也应该效法耶稣,以最亲密的方式‘降生’到各种文化里,用本地文化来表达信仰,同时通过创新、净化、提升来对本地文化作出贡献,基督教和中国文化是两种强势文化,两者需要互相尊重和学习。本地文化表现基督信仰,基督信仰更新本地文化,是这种融合的两个方面。”
此次研讨会为期两天,研讨会期间,与会学者、专家将围绕“利玛窦等在华传教的宗教理念”“利玛窦等传教士与江西南昌”“中国教会在华发展策略研究”“圣经与文献研究”“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礼仪本地化的探讨与实践”“教会本地化的实践”与“基督教中国化的政策思考”等8个主题展开研讨。
背景介绍:江西南昌与明末入华传教士关系密切。1585年,耶稣会士罗明坚(Michael Ruggieri, S. J., 1543-1607)顺赣江下南昌,经景德镇前往浙江传教;1595年,利玛窦(Matteo Ricci, S. J., 1552-1610)经江西欲往南京,因遇阻而留居南昌置屋开教,广交朋友,并刊印了《天主实义》、《交友论》及《西国记法》等重要著作。后继传教士传承利玛窦的传教路线,以南昌为中心,天主教遂得以在整个江西省传扬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