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教会宁愿投资在可见的硬件上
这是上面那个原因(教会更愿意建教堂,而非供应传道人)更广泛的一种表现方式。教会(包括负责人和信徒)谈到为教会购买硬件的时候,能够得到积极的响应;但是一旦论及供应传道人的生活,却几乎没有任何声音了。很多人愿意把钱花在可见的物件之上,而不愿意考虑给传道人发稳定的工资。
例如,在河北某县,教堂已经建造起来,教会也没有什么欠款,但是传道人的工资问题仍迟迟不能得到落实。但是,教会却可以把大把钱花在购买种种并非必要的设备上面,把原先的风扇换成空调,把教会门前的水泥路铺上地板砖……凡是为教堂添置能够看得见的物件,就很容易通过教会和信徒的认可;但是传道人的生活需要,则很难得到真正的正视。似乎为前者奉献更放心,为后者奉献不甘心。
5、对“靠信心生活”的片面理解
这一点在一些年龄较大的牧者负责的教会表现的颇为明显。一些老一辈传道人吃过许多苦,当时他们的生活非常贫困,而且都是自我供应,从未将教会奉献用在自己身上。常年下来,他们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认为传道人就不应该从教会领取工资,而应该自己想办法解决,或者坐等上帝的供应,并将这种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的生活成为“靠信心生活”。
这种情况在一些福音老区表现的尤为突出。例如河北某县教会,传道人普遍没有固定工资,就是因为老一辈传道人认为,年轻一代的传道人应该像他们那样,甚至像他们的前辈那样,“靠信心生活”,而非从教会领取薪水。在陕西某教会,一位80岁左右的老牧者对一位30多岁年轻传道人的评价是:“他需要靠信心生活” ;这位年轻传道人有2个孩子,孩子们的生活和教育所需让他倍感吃力,妻子还曾多次以离婚要挟他放下服侍,使他常常处于教会和家庭的两难选择之中。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老牧者都抱着这种观点。陕西一位老牧者在多年前就曾给传道人稳定的供给,虽然不多但是给传道人许多鼓励;可惜的是,这一供给只持续了不到2年,随着老牧者的去世中断。此外,一些教会中还存在另一种现象,当老一辈的牧者去世后,新一代牧者又会产生另一种可怕的观念,那就是:“当初我吃苦了,所以新的传道人也要吃苦。”福音时报同工走访基层教会时,不同地方的几位传道人不约而同地说出了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观念。
6、教会内部矛盾导致无瑕顾及传道人生活
与以上几种原因相比,更加令人心痛的是,一些教会因为忙于内部纷争,而无瑕顾及传道人的供应;更加令人心痛的是,这种显现并不是孤立的,甚至是普遍存在的。教会中分为两股甚至更多势力,一些有志于教会牧养的传道人则被孤立,或者离开原先教会,或者委屈求全苦心经营。
河北某县的几位传道人曾花了大把力气,将搁置多年的圣经学校重新经营起来;不过很快这一学校的管理权就转移到另一位年长的牧者手中,尽管这几位传道人仍在学校教书,所领到的工资则每月不足400元。陕西某县一教会则是“子承父业”,教会负责人以经营商业的方式建造教堂,引起一位长老的反对,最后各自划地而治。安徽某县就有至少4股势力,瓜分着这个县教会的治理。在这些地方,教会的注意力几乎完全集中在势力范围的划分,教会的牧养工作何时能得到重视还未可预测,何谈传道人的生活所需?
7、传道人的特殊遭遇
有些传道人之所以贫穷,并不是教会的原因,而是与个人特殊的遭遇有更大的关系;然而,之所以将这一原因单独列出,是因为这一情况却并非个例,而是在不同的地方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
河北某地教会一位刚满30岁的传道人,前几年因肺病住进医院,让这个本来就很拮据的4口之家陷入更大的经济困境。湖南一位传道人的儿子发生车祸,手术花了十几万元,因为肇事司机逃逸,所有的费用只能自己负担,因此欠下大量债务。湖南另一位传道人也欠下巨债,因为20几岁的儿子患上了骨癌,三年做了六次化疗,最后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安徽一位30多岁传道人,则因为丈夫患有疾病,不能担负起家庭的日常开支而倍感压力。
小结:“穷传道”之所以贫穷,我们相信背后还有更多原因。中国幅员辽阔,教会的具体情况更是多种多样。福音时报同工这一年多来的走访,所能涉及的范围实在有限,所收集的具体案例也不足以完全展现“穷传道”这一现象的全貌。不过,我们仍希望将这段时间走访的情况做一小结,以期引起更广泛人群的关注,并找出更多的原因,共同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为中国教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