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张家界教会将土家族传统文化融入教会敬拜

土家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土家族居民在做农活时会唱山歌,他们的传统舞蹈茅古斯舞和摆手舞均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家界市的土家族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70% 。张家界教会抓住土家族能歌善舞的特点,将传统舞蹈、山歌改换形式搬上了教会舞台。

2018年年初,福音时报同工走访了张家界教会,市区的牧者推荐了教字垭镇教会,说该教会负责人创作了一些土家族特色诗歌。在与教字垭教会负责人覃艾淇姊妹见面时,她现场清唱了几句自创的赞美诗,还与一位姊妹表演了具有土家族风格的原创歌舞,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近日,就当地教会采用土家族传统文化敬拜上帝这个话题,笔者又跟覃姊妹做了交流。

覃姊妹介绍,教字垭教会是张家界首个将土家族传统文化用于敬拜上帝的教会,首次尝试要追溯到1998年圣诞节。覃姊妹1997年信耶稣,当时30岁,进入教会一段时候后,她开始负责唱诗班。1998年,当地宗教主管部门领导在一次张家界市基督教会议上提出,基督教要与社会融合,不要丢失了土家族文化,希望教会创作出具有土家族文化的作品。

教字垭教会的负责人接受了这个任务,由覃姊妹负责落实。覃姊妹根据土家族舞蹈和山歌的特点,自己写词、谱曲、创作舞蹈,教字垭教会当年圣诞节在张家界福音堂表演了两个土家族特色节目,赢得许多信徒的好评。

此后,张家界一些教会纷纷效仿,创作土家族特色的赞美诗和舞蹈,这成为了张家界教会的一个特色节目。张家界教会还曾将弟兄姐妹们创作的诗歌收集成册,起名《土家儿女赞美神》,在当地广为流传。张家界教会还曾受邀到外地教会表演节目,覃姊妹说,“他们(外地信徒)喜欢我们的服装,还有我们土家族人演唱时原生态的本音,这个是外人学不会的。”

覃姊妹没有学过专业的音乐知识,她能创作诗歌,跟母亲有很大关系。覃姊妹的母亲常常唱歌,做农活时也会唱歌,覃姊妹印象深刻的是母亲常唱的《采茶歌》。覃姊妹根据自己熟悉的山歌曲调,来进行诗歌创作。

提到爱唱歌的母亲,覃姊妹不由地提到了老一代人爱唱的特性。当她初次进入教会时,看到一些老奶奶拿着《圣经》在唱,她们不习惯读,而是喜欢唱,各自用不同的曲调唱《圣经》。

在创作舞蹈时,覃姊妹会将传统舞蹈中用于祭拜的动作去掉;考虑到敬拜神的庄重性,她还会在舞蹈服装上做些改动,比如,传统的茅古斯舞演出者只穿短裤,身上披满稻草装饰,而弟兄姐妹则穿着较正式的服装,仅用一些稻草做象征的道具。

覃姊妹说,这些原创的歌、舞一般在圣诞节等大型活动上演出,日常聚会仍唱主流赞美诗。

覃姊妹表演原创歌舞《土家笑声飞出来》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