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图大学神学与宗教研究系陈佐人博士走进福湾讲坛

作者: 福建神学院
来源:福音时报
2019-02-28 23:07:52
分享与播放

2019年2月26日,福建福湾讲坛迎来新学期第一讲。美国华盛顿西雅图大学神学与宗教研究系陈佐人教授受邀为福建神学院全院师生带来“奥古斯丁论信望爱”的专题讲座。

微信截图_20190228231109.png

陈佐人博士表示讲座主要讨论的是基督教的两大神学观点,即“救恩论”与“信心论”,但这一范畴甚广,无法用只言片语解释,不过可从“奥古斯丁论信望爱”这一角度窥见其神学之美。

首先,陈博士以“恩典”为引子,圣经中的恩典常被视为“不可回报”,作为接受者来说恩典是不配得的,它与“施与者、接受者”之间存在一种三角关系,但对于中国人的“恩惠观”而言,性质却恰恰相反。他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弗2:8-9)”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本乎恩”“因着信”的英文释义,让听众更好理解这两者的内在联系,从而引申出恩典的本质、功用与媒介的意义。微信截图_20190228231123.png

陈博士认为“信望爱”不仅代表了基督教神学,更表达了基督教信仰与神之间的关系。这一词源自于林前13:13“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爱”在经文中是“最大”,但并非“最基本”之意,而是“最好、最久、最永恒”。在奥古斯丁看来,“爱”是神圣的,“望”是美好的,但“信”却是基础。信心不是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它是奥古斯丁追求属灵道路上的“利器”。“信”看似微不足道,但在救恩中却起到了“救赎性”与“认知性”的双重功用,正因有“信”,才能推动人与上帝产生相连结的关系。微信截图_20190228231133.png

陈佐人博士又将“信望爱”与基督徒的信仰生活相结合,通过讲解“基督徒的三步曲”映射出神学实践与教育的重要性;更透过中古世纪对“信”的三重定义,即“对真理的知识、对真理的接受、对真理的信靠”,指出只有有行动的信仰,才能更好地活出爱。讲座的最后,陈博士与同学们积极互动,并耐心地答疑解惑,令同学们收获良多。

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