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基督信仰为何有利于心理健康?

人的健康通常包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的健康是互相促进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尽人皆知,而由于心理疾病患者的日益增加,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不亚于身体健康。人们大都同意,合理地安排饮食,运动和休息,并且保持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利于身体的健康。那么心理的健康是什么状态?怎样做才能有利于心理的健康呢?

人们大都承认,如下所述都可算是心理健康的一些表现:容易感到快乐,陷入忧郁无聊或痛苦的情绪中可以自拔,做事情目标明确有热情,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并且知道如何放松,对未来充满希望,常有一颗感谢的心,乐于与人交往,等等。 人的生命是处于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的,如果一个人做不到上面提到的这些,未必意味着他的心理不够健康,而是说,他可以朝着心灵更加强健的方向成长。

处于同样的艰苦环境之下,有人乐观,有人悲观,有人成功,有人失败。这其中的原因在于——境由心生,人们根据不同的信念来看待所发生的事情,因而产生不同的反应。所以要保持和促进心理的健康,拥有一些有益的信念是至关重要的。

于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认知疗法,就是根据人的认知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它主要用来治疗抑郁病患者,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很多传统的宗教信仰都具有引人向善的作用,并且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这也是多人的共识。本文浅谈一下:基督教信仰在哪些方面有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

1.    人生的意义

一位智者说过,每个人都会追求快乐与意义。基督徒相信有一位大能且慈爱的上帝创造并管理这个世界,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生命,家人,朋友和才能,也是上帝赋予的。自己的人生在无形中被上帝所看顾和引领。自己的生命在上帝眼中是宝贵的,因为他甘愿为此而牺牲自己的儿子。 自己死后灵魂将回归上帝,享受永恒的生命。自己的人生当然是极其有价值的!

而对不相信这个世界以及自己的生命有一个超自然的来源的人来说,自己的生命纯属偶然,没有一位上帝来赋予人生的意义,于是自己赋予自己人生的意义。不同的人对自己人生价值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些人干脆否认自己人生有任何意义,随心所欲,有时甚至会做出过激行为。

2.    自我认知——脱离骄傲及自卑

随着一个人步入社会,他通常根据自己的成功失败以及社会对他的评价来定位自己。成功人士通常比较自信,但容易骄傲,失败人士容易产生挫折自卑感。人们一般按照地位和财富来评价他人,这在很多情况下并不合理。对基督徒而言,如果自己已经努力了,但是由于能力不够或客观原因导致自己在生活和工作中屡屡失败,也就无需自责了。与社会对他的评价相比较,他更加看重上帝对他的评价,包括他是否已经尽好了自己在家庭和工作岗位上的各样责任。

骄傲

在基督教信仰里,骄傲嫉妒仇恨贪婪等负面思想以及由这些负面思想引发的行为被认为是“罪”,基督徒当努力避免。因为自己不能完全避免这些负面的思想,基督徒都认为自己在上帝面前有罪---罪人还有什么好骄傲的?由于他们始终不能完全摆脱这些“罪”,就让他们不得不常常谦卑,于是有效地抑制了难以根除的骄傲。

自卑

在世上,虽然基督徒可能在能力和财富地位上,与身边一些人相差很远很远,但是上帝因为爱他而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独生子耶稣基督,这说明他们在上帝眼中的的宝贵,这让基督徒对上帝的感恩同时,也有效的消除了他的自卑。

3.    负面情绪的管理——脱离嫉妒,贪婪和仇恨等负面思想

在基督教信仰里,骄傲嫉妒仇恨等负面思想常常伴随着负面情绪,一个被嫉妒或仇恨所充满的人常常做出伤害行为,一个骄傲的人也常常给自己或身边的人带去麻烦,所谓“谦受益,满招损”。基督徒在努力避免这些负面思想的同时,就免于了这些负面情绪的控制。我们下面举例来说明基督教信仰为何可以帮助人们化解这些负面思想以及负面情绪。

嫉妒和贪婪

当身边的人比自己更加出色或拥有更多,比如,更加强壮,更加美貌,更加有才华,更加富有,自己很容易会产生嫉妒心理,恨不得将对方拥有的据为己有。而基督徒既然相信上帝为他们预备了永恒的生命,那么他们就不再为这个世上的种种不如意,以及比不上旁边的人,而耿耿于怀了。上帝命令基督徒要知足,这样就很大程度上消减了嫉妒,以及贪婪。

仇恨

上帝命令基督徒要宽恕那些伤害你的人,要爱你的仇敌。既然上帝宽恕了你的诸多罪行并且舍弃他的独生子来为你赎罪,所以当别人伤害你的时候,你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宽恕那些伤害你的人呢?如果你不肯原谅别人,那么上帝也不原谅你——“你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一样。你若不从心里饶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这样待你们了。”                       

过圣洁生活是基督教信仰对基督徒的要求,而过圣洁生活首要的就是免于这些负面思想和负面情绪的控制。虽然基督徒并不能完全免于这些负面情绪的控制,但基督教信仰的确有助于帮助他们不陷入到这些负面情绪当中去。同时由于他们不能完全摆脱这些“罪”,这种经常达不到上帝要求的亏欠感鞭策他们不断追求品德上的进步。

但有些自我要求很严格的基督徒因此产生了持续的负罪感和自卑感,使得生活变得过于沉重。一方面基督教信仰告诉他们,在上帝眼中人普遍都有“罪”,一个人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和上帝的帮助使得自己的“罪”逐渐减少;另一方面,马丁.路德等人重新发现了“因信称义”的道理---上帝已经赦免了你的罪,你只要信靠耶稣基督和他所做成的事情,你就可以被上帝接纳!这样基督徒们就可以卸下负罪感和自卑感这个沉重的包袱了。

4.    处理愤怒,忧郁,和恐惧

愤怒,忧郁,和恐惧等负面情绪在基督教信仰中不是罪。但长时间地陷入在这些情绪中很容易导致心理不健康,比如很多心理问题就是源于对怒气处理不当。

愤怒

当一个人为自己或别人遭受的不公正对待而生气,这是正义感的体现,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愤怒不都是坏的,它是一种战斗状态,促使人采取行动去改变某些事情。愤怒通常起因于受挫折,受伤害或者恐惧。

《圣经》告诫基督徒: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一方面,生气的时候不要急着行动,这样容易犯错误,冲动是魔鬼;另一方面,要及时清理自己的怒气,不要把愤怒的情绪带到第二天,这就很好的处理了愤怒这种情绪。

忧郁

各种不如意而又难以改变的事情都可能产生忧郁,而长时间的忧郁有可能导致抑郁症。

《圣经》教导基督徒要常常喜乐——靠上帝而得的喜乐是你们的力量!上帝的同在,耶稣的拯救,永恒的生命,身边的朋友,……, 还有谁比基督徒有更多的理由欢喜快乐?即使陷入困境的时候,你只要常常思想上帝和他的恩典,就能够摆脱忧郁的困扰。但如果一个人长时间地陷入一个无法改变的困境,比如意外车祸致残,要坚强地面对这一切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他对上帝更大的信任和依靠才能胜过。

恐惧

人一生中有可能面临各样的恐惧:害怕受伤,害怕不被周围人接纳,害怕考试失败,害怕失去工作,等等,而最大的恐惧莫过于对死亡的恐惧了。如果你的亲人被医院确诊为肝癌,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医生也已经回天乏术,这时候你就不得不悲伤地等待着分离时刻的来临。但是对于基督徒来说,与亲人分离固然是件极其难过的事情,但这只是暂时的分离,将来自己还会在天堂中和亲人重新相聚,这是何等美好的盼望!基督教信仰以盼望代替了恐惧!所以即使非基督徒,也愿意相信有天堂。

在西方国家,很多医院里面有住院牧师,向那些重病人以及面临死亡的人传福音,来平息他们的恐惧,给他们带去永生的盼望,帮助他们以勇气和忍耐来承受疾病的痛苦,或者,迎接生命的终点。

5.    感恩

无论非基督徒或基督徒,都会向帮助自己的人—比如父母家人和朋友—表示感谢。非基督徒还会向上天或者命运感恩。 儒家所信仰的天--天道,天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和基督教的上帝差别并不大。其主要差别在于:儒家所信仰的天没有人格,而基督教的上帝具有人格。

基督徒感恩的首要对象当然是上帝,因为他们认为上帝是一切恩典和美好事物的源头。没有人比一个基督徒有更多的理由感恩了。他们相信上帝爱他们,赦免了他们的罪,赐给他们永恒的生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保守和看顾他们,所以他们没有理由不常常感谢上帝。

6.    仁爱

仁爱主要指一种发自内心的对旁人的同情,关心和爱护,以及由之而来的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行为。把对亲人朋友的关爱推广到所有人,就成为博爱。平等和博爱是普世价值的基础。

基督教信仰要求基督徒去尽心尽力的爱上帝,爱邻人如同爱自己。其实就仁爱这项教导而言的话,基督教与儒教,佛教等相差并不大。基督徒相信耶稣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拯救了他们,所以他们也应当像耶稣一样,甘愿以一种舍己的心去爱自己身边的人,帮助他们,并且把福音带给他们。

上帝命令基督徒不但要爱自己的邻舍,而且要宽恕伤害自己的人,并且去爱他们。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说的以德报怨颇有几分相似之处。

过高的道德要求也会给基督徒带来压力,不过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爱人如己的目标对很多基督徒来说遥不可及,但他们知道上帝不会因为自己做不到这些就惩罚他们,而是会帮助他们做得更好。这样他们就可以安然入睡了。

7.    度过艰难时光

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有可能会遇到许多的困难,甚至苦难,包括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譬如:

年少时失去父母,小孩有自闭症,婚姻破裂;

在竞争中失败,失去工作,陷入贫困;

孤独,被误解,被嘲笑,被厌恶,被辱骂,身陷囹圄;

罹患难以治愈的疾病,如长期失眠,慢性心脏病,需要常年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癌症,重度抑郁症,或天生残疾(如尼克.胡哲),后天意外致残(如海伦.凯勒,张海迪),等等。

在遇到苦难的时候,基督徒一方面尝试采取行动来改变现状,一方面祈求上帝的帮助,同时相信一切都在上帝的掌管之下,这样他们不至于失去内心的平安。

根据圣经的教导,基督徒应当象他们的主人---耶稣基督---一样,共同承担世界上的苦难,对基督徒而言:

受苦是上帝给他们的一项任务,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借以磨炼他们的忍耐和毅力;受过苦之后他们才能体恤并安慰那些受同样苦难的人们,并把好消息带给他们。所以上帝让他们受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培养他们对他人的同情心和仁爱之心。

他们受苦的时候,会想起他们的救主耶稣曾因为爱他们受极大的苦—被朋友出卖,被人嘲笑,被无辜定罪,被鞭打,扛着十字架走苦路,被钉于十字架……耶稣这么爱世界上的人,得到的回报却是被众人弃绝,被钉在十字架上。相形之下,自己所受的苦实在算不得什么,于是他们就不觉得苦了。当他们受苦的时候,他们更加体会耶稣的爱,他们愿意与耶稣一同受苦。

他们相信上帝让他们经历的一切事情,都是对他们的生命成长大有裨益的!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上帝的人得益处。所以即使在苦难之中,他们仍然能够对当前的境遇感到满意,因为他们相信上帝掌管宇宙间发生的一切事情,于是他们在每件事情上相信和倚靠上帝,接受上帝的安排,顺其自然。

此外,他们相信一些苦难的发生是出于灵界的黑暗势力,这样就避免了怨天尤人。

在艰难的时候,他们会向上帝祈祷,恳求上帝加给他们力量来承受这一切。

住得比较近的基督徒会由于共同信仰的缘故常常交流往来,在困难的时候自然会互相帮助。 前一段时间我的一位表姐突然脑溢血,昏迷三周,终于被抢救过来了。她出院后生活仍然需要别人的帮助,除了家人之外,她的教会的弟兄姐妹常常来看望和照顾她,跟她一起读圣经,唱赞美诗。她目前仍在康复之中。

所以靠着仰望耶稣,向上帝祈祷,以及家人朋友的帮助,基督徒能够战胜苦难。

8.    社会交往

同一个教会里的,或者是住得比较近的基督徒,自然的形成一个朋友圈,彼此分享交流和互相帮助,这样就有效的缓解了孤独。他们也乐意与其他非基督徒交朋友,与他们一同分享上帝的恩典,虽然不总是被接受。他们相信所有人都是蒙上帝所爱的。         

有些人认为基督教信仰的一些教义有消极影响,比如,传统上基督教对天堂和永生看得比较重,对今生比较轻视,一些基督徒不太重视这个世界上的工作和生活。但也有很多基督徒重视这个世界上的活动,做了很多有建设性的事情,他们认为自己的使命是揭示上帝隐藏在宇宙中的一些规律,如牛顿等科学家;或者努力让上帝所创造的这个世界变得更好,如孙中山和林巧稚等人。

总之,基督教信仰对于帮助基督徒消除骄傲嫉妒等负面思想,培养感恩之心和仁爱之心,以及提高抗打击能力都很有益处,所以说基督教信仰对于塑造一个健康的心灵是大有帮助的。

(注:本文作者为杭州一平信徒)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