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阅读《怎样可以一生一世》心得

《怎样可以一生一世》作者霍玉连教授是香港执业婚姻及家庭治疗师,曾赴苏格兰阿伯丁大学修读神学,并于伦敦修读婚姻及家庭治疗。作者集多年的婚姻辅导和家庭治疗经验,将个人所学与心理学结合,从中国传统文化出发,以散文的形式深入的剖析不同文化中的爱情观,探索男女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本书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全书18万字,属婚姻-社会心理学的通俗读物。

在第一章中作者引用《世纪末城市心》麦成辉形容世纪末城市有两大“爱的疾病”:一是艾滋病,其二是爱无能。世纪末城市最大的病态是太多的性,太少的爱。现代人谈情说爱把所有的情、爱、性、欲等各种观念都混淆了;世纪末的爱无能病是一种精神上的堕落,艾滋病破坏了人的免疫系统,爱无能病摧毁了爱情理想能力。

问世间,情为何物?有白雪公主的经典爱情神话及贯穿西方近代历史的罗曼蒂克的爱情观。司汤达(Stendhal)在他的《论爱情》中把爱分为四类:一、礼仪的爱(Mannered Love);二、肉体的爱(Physical Love);三、虚荣的爱(Vanity Love);四、激情的爱(Passionate Love)。

在第二章中作者论述中国人的爱情观。一是爱情等于婚姻,婚姻是爱情的代名词,婚姻吞没爱情,婚姻等于宜家宜室的伦理,是完成传宗接代的责任;二是以儒家礼法为文化核心,以血缘关系为伦理轴心的爱情次等观,爱情在中国传统文化格局中是占着一个可有可无的次等地位;三是以门当户对才子佳人的爱情方程式,就如《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若要更多了解中国人的爱情观可以看国人自己写的有关爱情的小说去追溯如:元稹的《莺莺传》、冯梦龙的《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传说》、《牛郎与织女》

在第四章中理想的浪漫主义是把爱情定位过高,现代社会和后现代社会的功力主义、实效主义、享乐主义、虚无主义都把爱情定位过低。而真正的爱是人生的原动力和什么的元素,在这个大前提下,真正的爱占据和渗透人生的每一个层次,包括工作、事业、家庭、国家。一生一世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是亲朋好友对一对新人步入婚姻给他(她)们白头偕老的祝福,是在教堂婚礼中至死方休的承诺。

怎样可以一生一世,回归到圣经给我们带出的原则是:一男一女;一夫一妻;一心一意;一生一世。一男一女是神设立婚姻的原则,是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是一男一女的结合,而现代社会有些国家承认同性恋的合法性,违背了圣经的原则,也违背了人的本性。一夫一妻是建基于一男一女的基础上,彼此委身。一夫一妻是神所祝福的婚姻模式。一心一意是对婚姻的盟约,不是三心二意,杜绝婚外情。一生一世是对婚姻的期待。在婚姻的盟约中:“我将我的生命交付你,容你进入我的生命中。至死方休。”

生命是一个历程,二人关系更是一场波涛起伏的历程,爱是一回拯救,也是一场陷井。婚姻关系的稳固是家庭蒙福的泉源,是社会和谐的标志。基督徒要在自己的婚姻里茁壮成长,扩大自己的视野,接触社会的脉搏。帮助在婚姻里有难处的家庭,运用合宜的方式方法鼓励大家活出生命色彩。让婚姻连于爱的根源,修养人性,回复真情。享受爱情一生一世的美好期许。

传统中国社会的婚姻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两人结合,其主要目的是传宗接代的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传统的婚姻观被打破。婚姻观从父母之命逐渐向西方自由恋爱发展,怎样可以一生一世?它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婚姻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

平时我们个人从事任何的一项工作,都要进行培训上岗制度。而我们的婚姻也要经过培训才好,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婚礼会操办的井井有条,而现实婚姻生活却是杂乱无章。

笔者非常赞同作者在第七章中爱的教育中提到的:对教会神职人员的挑战,首先是教会的教牧人员需要面对及巩固自己的婚姻,直面自己全人的需要,医治自己成长中的人格创伤,也坦然面对婚姻阶段所遇到的挫折,透过学习及进修有关婚姻家庭的课程非常重要。并且去辅导基督徒的婚姻。现今的基督徒的婚姻也会遇到许多的难处,故此教牧承担了很重要的角色。帮助更多的人在个人、家庭、婚姻上走出困惑,对整个教会和社会都是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因为倾听就是爱,了解中有医治。当教牧有经验可以去辅导别人的婚姻时,那将是对教会及家庭的一个极大的祝福。

原文阅读。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