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福音小说:透过圣乐传递拯救

他是一位音乐人——小提琴演奏者,且是一名传道人。他以圣乐为演奏的基调,并向青年人传递圣乐的思想内涵。有两个青年,稚嫩的膀臂上刻着龙纹,清澈的眼眸里闪烁着不羁,紊乱的步伐里不知道前行的方向。他们是社会问题青年,混迹在社会与黑道之间。拨开嘈杂的人群,看见青年眼眸里仍然闪现的一丝纯真。

他,手握小提琴,心生无比怜悯;撩开众人吞云吐雾的烟雾迷蒙,捕捉到青年神情里的一丝倦怠,他,拨开琴弦,心灵无比沉痛。只因为两个青年太年轻,所以才引得他进入暗夜的沉思。自己是谁?不是救赎者,不是引渡人,只有一声琴弦悠远。而就靠这手中一把小提琴的灵性知觉,他要施行拯救。不能强行改造,不能硬性指挥,必须激发青年人善与正义的灵性之光。这需要精力,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造诣。遵遵的教导,温情的感化,忧思的眼眸,还有一声提琴的肃穆,为了身处罪恶边缘的青年,他和自己的小提琴在行动。

第一个青年名叫牧,第二个青年名叫漠。幸运的是两个青年都喜欢音乐。音乐,是他走进青年心灵的一个契机,一个切入点。用自己的小提琴演奏经典、醇美的乐曲,这是圣乐。他坚信圣乐是有力量的,这股力量能够直击青春的灵魂,且与庸俗之曲有着根本的区别。只是庸俗之曲有腐蚀之功能,只怕失足青年的心已被污染,会很容易被幽暗之曲所掳获。但是他心中有一个信念,就是青年没有丧失善意的本性。这一点善之本源潜藏在青年心底,而圣乐则是点燃这善义火种的一根引火索。他对手中这把琴有信心,更没有对青年失去信念。一曲《奇异恩典》是他和青年进行对话的第一个武器。对于他的琴声,两个青年竟然有着迥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男青年牧,微微感动,点点陶醉,悠悠缠绵。尽管眼中还存有对他的挑衅与不屑,但他眼眸里的萌动、隐约、闪烁的亮光,已经开启了一道和他交流、沟通的桥梁。可是,男青年漠,却是一脸冷漠、蔑视、甚至是厌弃。他那敌视、拒绝的眼神,已经筑起了一道和他永不交集的坚硬防线。

他说:“男青年的自我尊严,是他迈向成长的第一块奠基石。”于是,他对他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很特别,在我看你的第一眼就注意到你了。”

他说:“男青年需要温暖的房屋,可口的食物,还有家一般的温馨。”

于是,他也为此付出了实际的关怀行动。

为何?他付出一样的爱心,两个男青年却是完全不一样的表现呢?牧的共鸣,漠的冷视。难道男青年牧是心性纯良,孺子可教;而男青年漠就是本性丑恶,朽木难雕吗?

不,绝不是这样的!没有一个坏孩子,连一个都没有,这个法则可以在全世界通用!这是他拯救的初衷,也是信心的动力所在。所以,他不能动摇初心,更不能把男青年漠归纳为“性本恶”一类。

他说:“男青年桀骜不驯的外表下,必定隐藏着一颗自卑的心灵。因为他深处社会边缘,且是在最底层挣扎。”所以,为了让男青年找到一种伙伴的同理感,他与他们一起居住在棚户区,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他深深记得教会牧师的一句话:“夜莺的美妙歌声不能给一只蚂蚁带来快乐。唯有蟑螂的蹒跚步伐才能与蚂蚁共唱和谐曲调,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着一样的泥土气息。”

他说:“男青年需要的不是改造,而是接纳,甚至是悦纳!”所以,他不再给他们讲述很多伟大的道理,也不再试图改变他们,而是更多的陪伴,交谈与理解。他在给他们更多的空间、自由与时间。他在等待,他也在守候,期待他们能有自我觉醒,自我成长的那一天。他清晰地记得牧师给他讲过的一句话:“不要试图将一朵凋谢的玫瑰花复活。你且等待,等待农妇的手,将它来采摘。一段时间以后,农妇给你捧来的就是一碗浓郁馨香的玫瑰花酱。你可以用它来调味各种美食。当你享受它时,请别忘了它们曾经是残败的花朵。鲜花并不是只有傲然绽放这一种姿态,谁也不知道枯萎之花会焕发出怎样强劲的能量。有时,凋谢也是一种美丽,只是你要让时间去酝酿它的传奇。”

他的态度在改变,男青年也在改变。在爱的滋养下,男青年牧开始一点一点走进他的圣乐里,走近他圣乐的正义、圣洁里。可是,男青年漠,依然是与他有着千万里的距离。漠在僵持,漠在执拗,而他也在依然不变的坚持,坚持,再坚持!

一个噩耗传来,几乎将他打垮。

两个男青年都参加了一次群体斗殴活动。为什么?

不,还有希望!他们还没有坏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因为他们都还难么年轻啊。

男青年牧回来了,牧的母亲也来到了他的身边。在儿子流浪的这些日子里,这位虔诚的母亲一直在祈祷,且日夜不断。

古朴的教堂,肃穆的十字架,有着斑驳与裂纹的旧木椅上,牧依偎在母亲怀里,泪水涟涟。这是忏悔的泪水啊!只要还有忏悔,就还有一线人性给予的怜悯。曾经的浪子,在犯罪之后迎来悔改的心境。母亲对自己说:“我还没有失掉这个儿子,我还没有失掉这个儿子。”是的,这个儿子还在母亲怀抱里,只要没有离开母亲怀抱,就会一直保守在爱的手掌之中。

男青年牧,他可以将他放心地交在母亲的手中。

可是,男青年漠呢?他在哪里?他又情归何处。所有人都在指责漠的罪行。“狂徒,罪犯,该下地狱!”这是众人对他的说辞。法律之外还有情义,这情义就是他还只是个孩子;刑罚之外还有恩典,这恩典就是耶稣在十字架上所说的那句圣言:“他所作的,他自己并不晓得啊。”。

“不要这样说男孩,不要这样说男孩!男孩是有狂徒的一面,但他也有天使的一面,只是天使的形象被环境和心灵的幽暗给遮蔽了。”

“不要这样说男孩,不要这样说男孩!男孩是一个罪犯,可是他也还有悔改的机会,因为浪子回头金不换。”

这是他,一个圣乐传道者对男青年漠的人道辩护。他也在寻找男青年漠!

漠,你在哪里?你是否听到远方传道者对你的呼唤!

男青年漠也回来了,漠的妈妈也来到了儿子的身边。这是一个赌徒母亲,她的神情倦怠,眼眸黯然。母亲的怀抱,是失足少年最后的一片栖息地;母亲的虔诚,也是唤醒失足少年良知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可是这位母亲没有敬虔的美德,他带给男孩的又是怎样的毁灭与灾难啊。此时,这位母亲也在流泪,他遥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陷入了迷茫的境地,就像当年的玛利亚仰望十字架上快要断气了的耶稣的眼神一样。对于母亲玛利亚,耶稣对他的心爱的门徒说:“看,我的母亲。”而对于男孩漠的母亲,耶稣大概也会对漠说:“看,你的母亲。”

暴徒的群体斗殴,令他愤怒,愤慨却没有愤恨。他在用一把小提琴跟他们对话、对峙与对抗。只是这琴声里还有很多柔情,缠绵与悠扬。只因他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因为人除了要管制、惩罚和教育,更需要怜悯、同情与爱。

广场上,嘈杂的人群,鼎沸的人声,他在演奏《圣婴颂》。有愤慨,有伤感,有无奈,但更多的是升腾起无尽的信心之光。因为这是祈祷和平且是启迪和平的希望篇章,这是圣乐的最高境界,也是传道者的一个人征战。

他知道两个男青年都已在自己的母亲那里。对于母亲,他可以给予足够的信任与信心。但他只知道男孩牧已经行走在觉醒的道路上,可男孩漠却是未知吉凶,因为他看到男孩漠与母亲四目相对。母亲一眼茫然,男孩的眼角轻轻上扬,俏皮地挑动了一下。这一轻微的挑动,有着太多复杂的感情,母亲只能领略一二,而传道者也无法侧透其中之奥秘。

“咣当”一声巨响,这扰乱了演奏者的专注,也破坏了琴声的和谐。响声,是一枚硬币落在地上发出来的。硬币是一名路过广场,从演奏者身边走过的人丢下的。他把传道者当作了乞丐;他把圣乐的拯救当作了街头卖艺。路人远去,倩影绰绰,竟给人留下无尽遐想。演奏者琴声稍微停顿,后又响起无限激昂。很明显,这一次的琴声显得有些急躁,甚至有些狂躁。因为演奏者脸上正升腾起丝丝愤怒、丝丝激情。是什么令传道者的演奏放弃艺术美感而选择激昂与亢奋?也许,传道者不尽是温柔的劝勉,也有愤怒的呐喊与撕裂的控诉,甚至在他的心中可以燃起一道烈火。传道者多么希望这烈火可以将一切腐朽灰暗燃尽。只是传道者一个人的火焰显得过于微弱,甚至可以被嘈杂的人群所淹没。但是,传道者却坚信:这火焰,只要还有一点亮光,就可以与黑暗的死荫分别开来,且是完全的决裂,而与这微微之火相辉映的只有来自天上的太阳之光,无论多远的距离,就算是十万八千里的遥相辉映,上帝也能懂得一点烈火的心声,且是完全的理解与懂得。因为从始至终,作为一名圣乐传道者,且对社会青年给予热切地关注与拯救,这一切皆是源于上帝的爱。因为上帝爱他,他也爱上帝,所以他将来自上帝的这份爱传递至青年身上。他爱青年,就是替上帝在爱他们,而且他在这些问题青年身上看见了耶稣,耶稣就隐藏在他们的生命里面。他爱青年,就是在爱上帝;他服侍青年,就是在服侍上帝。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江苏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