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后疫情时代,如何疗愈你的疫后“心伤”?

来源:福音时报
2020-07-02 20:50:44
分享与播放

从年初到现在,人们都在承受着疫情带来的压力。很多人经历了疾病痛苦、生离死别、家庭危机,继而产生焦虑、抑郁、对死亡的恐惧等心理困扰。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医治受伤的心灵呢? 

近日,金苹果生命关怀中心的资深生命关怀师李建平老师、高级心理咨询师刘瑱博士从专业角度进行了解答。尤其是对人们通常存在的争议和认知误区,进行了全新视角的解读。 

基督徒更适合做心理辅导工作 

说到心理辅导,教会内对此有争议。您对此怎么看?  

刘瑱博士:我自己是基督徒,在教会里做同工,同时还是心理咨询师。我能理解有些教会认为只要来祷告,到上帝那里寻求方法,就能解决问题。这种说法也没有问题,因为圣经说了,“爱能遮掩一切过犯”,“爱既完全就把惧怕除去”。如果我们的爱是完备的,纯粹的,像耶稣的爱一样,我们当然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可是实际生活中有两个阻碍:一是我们自己的爱并不纯粹。如果我们的爱纯粹到像耶稣的爱一样,我们就可以回天家了,也不用在这里来做基督的“门徒”了。实际上我们还是“徒弟”,还没有出师。所以我们不能太过自信,觉得我给对方的就是完全的爱。 

二是我们面对来到教会需要被医治的人,往往无法根据他们当下的需要,给他们最合适的处方。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他可能连一杯水都喝不下,也不知道为什么喝不下,你更不能要求他去吃一桌满汉全席。 

这样看来,我们不单单需要有爱心和真理,还需要有特别专业的知识。要知道在当下怎样帮助这个病入膏肓的人先坐起来,先把一口水喝进去,再慢慢扶着他站起来,慢慢扶着他走。这些步骤都需要专业的技术。 

实际上,我觉得我们基督徒因着有了真理的装备,非常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或许我们的技术未必像世上的心理咨询师那样强,经验也不如他们多,但是我们在真理的把控方向上非常强。而且基督徒都是带着爱,也很愿意给予爱,这些都是很好的优势。 

如果我们抱着这些优势,却认为不需要专业的技术,或者忽略了医治的细致过程,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可能会无法达到救助、医治的目的,反而让对方深深受伤,关闭心门。这样的话,我们有再好的爱,再好的耶稣,再好的真理,也传不出去。所以我觉得,基督徒如果能得到一些专业的装备,再加上我们的爱和真理,可以更精准、有效率地帮助对方。这不就是我们基督徒和教会应该要做的事吗?而且,我觉得没有任何人和任何团体比我们更有优势做这件事。  

关系中的另外一方是给我们做陪练的 

很多人在关系方面出现了问题,认为是对方给自己造成了痛苦。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刘瑱博士:我们在关系中觉得好委屈,都是对方的问题,如果对方改变了,自己就没有问题了。现代人面对爱的关系中的问题,不去想如何修理,常常想去换一个,这是快餐时代造成的结果。但是采用这样的方式,我们爱的生命没有得到操练,换了一个人,问题还是会反复出现。 

那些神为我们特地量身定制的关系中的另外一方,都是为了让我们在爱的生命中有更大的成长。 

要确信我们所有的关系都是上帝量给我们的,是给我们做陪练的。这样我们就会生出一个很不一样眼光去看对方,那个你过去好痛恨,没办法去爱的对象。实际上对方是一个陪练,陪练过程结束之后,是你要去领那个冠军奖杯,人家陪练才是好惨的。 

事实上,陪练为了要成全我们,磨练我们的生命,憋着忍着,被神按住脚步不许进步。所以,我们要带着感恩的心去感谢那个给我们提供环境的人,是陪练让我们早点领略到爱的真谛。陪练自己成长还要晚两年,神就是这么设计的。这样想就会觉得好感恩啊,原来神这么爱我。 

以下为其他问题的解答概要。 

如何纾解自身因为疫情导致的情绪压力,比如焦虑、抑郁、害怕死亡呢? 

刘瑱博士:在亲密关系中以往不会经常面对的人,因为疫情要每天面对,所以会产生各样的症状,在心理学中称为适应障碍。在刺激源出现一个月左右时,就会出现一些复杂的情绪情感,一般情况下持续6个月左右就结束了。在这一情况中,青少年也会由适应障碍产生品行障碍,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如果超过6个月还没有出现好转,就需要您去看医生了。 

抑郁倾向并不等于抑郁症。产生抑郁是因为不断地处在焦虑中,没有解决的道路,所以信仰是很重要的,因为祂就是道路真理和生命。抑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身处黑暗但找不到路。抑郁是长期处在焦虑下的一种状态,如果状态持续长久,甚至出现影响饮食、回避人群等,那么您就要去寻求帮助,去看医生了。 

产生“心理感冒”现象,要尽快去看医生,这就像我们生理上生病一样,但并不代表我们的一生就完了,我们还是可以活出美好生命的。 

如何突破对死亡的恐惧,找到生命的真相? 

李建平老师:恐惧一般都是来源于对未知不清楚,人不认识死亡所以对死亡恐惧。痛苦来源于没有正确的认知,当一些错误的观念在头脑中形成,产生错误的理解,就会生出痛苦。 

认识生命才会尊重生命,认识死亡才会不畏惧死亡。身体只是生命的一部分,人的生命是分为灵魂体三部分的,身体是为了灵魂搭建,灵魂是生命的主体。人的喜怒哀乐是由灵魂内发动的,今天身体中很多的病也是灵魂的病,因为没有很好地处理,所以会影响到身体。找到生命真相,身体结束不代表生命结束。 

教会如何为有心理困扰的人提供帮助呢?  

李建平老师:福音是好消息。来教会寻求的人,起初并不都是来寻求真理的,有想要通过吃饼得饱的人,有想要寻求医治的人。传福音要真正地知道对方的需求,真实地给他们带来帮助,然后进入生命的成长。不是不看人的现状,直接将真理生硬地推给人去遵行。 

复课后,已经有很多学生跳楼自杀。父母和老师该如何做,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 

刘瑱博士:自杀是逃避极深的恐惧和绝望,要知道他们背后的需要。孩子之所以称为孩子,是因为他们心智还不成熟,无法明辨,会扩大危险性走向极端。家长因为自己的恐惧,有时也会把危险扩大。 

孩子的认知不统一,行为会有偏差。家长在纠正孩子的行为偏差时常把这个人否定掉了,导致孩子过度自卑,这样怎能让孩子体会到“上帝看你是宝贵的,是唯一的”呢?家长对孩子也缺乏情商教育。 

家长想把孩子培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但孩子多数都活成了家长的样子。孩子就是最好的镜子,来反射出父母的生命是什么样子的。所以父母自己要做美好的见证。 

父母想要改变孩子,改善亲自关系,先要从自己入手。父母不改变,怎么有权力要求孩子改变呢?

(完整版请查看视频直播访谈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