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哀歌变凯歌苦难变祝福 香港15届培灵奋兴大会结束

香港华人基督教联会于十一月一日至七日,在尖沙嘴浸信会举行的“第十五届培灵奋兴大会”,已圆满结束。大会讲员播道会恩福堂主任牧师苏颖智牧师以“时代的苏醒”为题,借着连续七天的信息,透过神的道来激励及造就信徒的属灵生命。

七晚的聚会分别以“天灾人祸每况愈下之哀歌”,“预言中列强形势之醒觉”,“末世经济兴衰之揭秘”,“信徒世俗化之哀歌”,“哀歌的人生”,“哀歌变凯歌之路“及”受苦有益“作为讲题。帮助信徒积极面对苦难,使苦难的人生变为有神祝福的人生。七晚聚会反应踊跃是历届之最,总计有九千一百人次出席。同时大会共收回五百一十四份立志表,有十五人决志相信耶稣为救主;有一百九十一人愿意重新向神立志;有三百八十八人愿意奉献自己为主而活及有七十四人愿意奉献委身报读神学。此外,大会在最后一晚培灵会赠送一张“逆境十诀”及一份制作精美活页封套,给予参与者。

纵观苏牧师七天的讯息,以圣经记载之事迹借喻来指出现今世代教会信徒现象,借此规劝信徒信仰生活化,生活信仰化之重要。

在经济上,苏牧师提醒,美国金融海啸已经让人们得到教训,若任何事业,经济过分倚赖一个国家,都会带来危机。他勉励信徒应把钱财人生投资在永恒事业上,就是神的国度的事情,向未信者传福音,让更多人得着这个得了就永远不会失去的“永生”。

在生活上,苏牧师指出,信徒在信仰里不能单有感性的经历和见证,而缺乏理性的查经及真理的基础,两者都需要兼备。所以教会除了举办各式各样的活动,吸引未信者参与,也要维持教会的查经聚会。苏牧师认为,信徒要“入世”,但不应变成“属世”。信徒不应只有基督徒外表,内里却是世俗化的信徒,应在每天二十四小时的生活,都作属灵的信徒。

及后提到基督徒的人生观,苏颖智牧师认为,先知哈巴谷的经历乃是信徒最佳的榜样。哈巴谷亲眼目睹国破家亡,社会充满罪恶,不公平等,他连续用了五个“为何”,抱怨神为何不理会,不惩罚恶人等。苏牧师认为,当人在逆境时,问“为何”是正常的,但从实际经验中却常常听不到回应。人只看见自己损失的,而看不见自己所拥有的,只看见短暂,而看不见永恒,个人只会感觉痛苦。苏牧师认为,从哈巴谷的经历带给信徒希望。先知的经历正是人生的哀歌与凯歌之间一线之隔。有福的人生,不是要求环境改变,而是心境改变,祈求神让自己有信心去面对及承载更多苦难,当信徒愿意被神改变,用神的角度去看逆境和苦难,必定能让哀歌变成凯歌。

苏牧师提到,当哈巴谷站在高处看,看见巴迦勒底人受审判及义人必因信得生,他便开始赞美神的属性及神过去的作为。先知心态改变,使他的看法亦随之,改变包括由从负面到正面改变,从消极到积极,从埋怨到赞美与感恩;从疑问到接受及从无奈到期待,由于先知的焦点转移到环境的主宰(神)身上,他便得着欢欣与喜乐。

最后一晚的培灵会,苏牧师以“受苦有益”为题。世界是有苦难,痛苦是没有人可以逃避,从圣经的教导,告诉信徒受苦是有益。秘诀是信徒要认定受苦对自己有益,当中在哥林多后书的保罗,从患难中倚靠着神,你愈经历患难就愈多得从神而来益处。苦难使人认识信仰,在苦难中使人与神的关系更为亲密,使人对神更有迫切的需求,个人与神关系也是倍增。逆境是成长必经之路。其次,认定自己受苦对别人有益处,曾经历过患难的信徒,能借着个人的苦难,成为别人的帮助及安慰。信徒亦要认定受苦对教会有益,在历史中,教会最兴旺时,也是受逼迫最厉害的年代。苏牧师总论说,上帝的救赎与转化苦难之关系,信徒要拥有痛而不苦的人生是个人选择,只要信徒愿意跟随圣经的教导,就能享受一个“痛而不苦,残而不废”满有神祝福的人生。

大会于最后一晚的聚会中宣布,明年的培灵会将同样在十一月一日至七日晚上假尖沙嘴浸信会举行“第十六届培灵奋兴大会”,届时由中华神学院院长李宝珠牧师担任讲员。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