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与梁木——从信徒间“教义争论”现象谈起

作者: 述言
来源:福音时报
2020-08-12 13:48:20
分享与播放

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太7:4】

我是在一个传统教会长大的平信徒,很感恩,我有幸能在神学班有两年的神学研修学习。两年多的学习生活,也使我的信仰更加坚定,看到自己的败坏,越发亲近主;也使我对改革宗神学充满了好感,不可否认改革宗神学博大精深,而我了解的仅是皮毛而已,古时那些谦卑圣徒更反衬出自己的不足,对教义的海洋更是深深地向往。

两年毕业回到教会服侍,也是因着自己的年少轻狂吧,很多事工总是提不起劲,也爱和长执会同工就神学教义问题唱反调,缺乏耐心与谦卑,以至于在实习期结束就被请出了服侍团队。

实习期结束的三年间,我近乎绝望,服侍的呼召至今未消。然而现实摆在眼前,服侍的大门似乎向我关闭,好长一阵子的心理疏导和祷告、与属灵导师、朋友的交通才使自己走出这个事情。

三年后的某一天,我忽然意识到,感谢上帝,万事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这一切给我的益处则是,我对自己和他人多了一份宽容与接纳,我不再总是因着教义的不同与人辩论、针锋相对。“教义”若没有道成肉身的实操,它只会成为骄傲的资本和眼中的梁木。这样的改变,也使我开始反思一些问题。

回顾教会历史,我们看到,教会自使徒起已承袭了2000多年,“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徒11:26)”其间纷争无数,让人看不到合一与共融。而宗教改革的发起,更是将矛盾推向了至高潮。我相信我的问题,古圣先贤们一定都早已问过,并下定结论,但我仍然发出感叹,排他的基督教,仅仅是供人辩论的宗教吗?我当然相信一些在学术顶端的大佬们都非常的柔和谦卑,但在我的圈子里,似乎看不到这样的存在。我看到都是“冰冷教义”的辩论双方,为着自己的立场在互定异端!共融与合一,难道真的是不可调和的吗?

时常会听到这样的论调:“教会的头不是教皇而是基督,圣经没有出现的教义,都不应当被视为真理。”其实圣经所明显表达的真理是很少的,大多教义是由经文引申而出,那么问题来了,若摒弃圣传,“唯独圣经”岂不成了空谈?每个宗派肯定都说自己的解释才是最符合真理的(甚至异端也可如此)。另外,也有部分圣传被赞同,但被赞同的部分也是赞同者自己的领受(和接受)那么,决定教义正统与否的权柄成了赞同者自己?那么否定圣传,是否是五十步笑百步的主张呢?

在这里我并不是想强调教皇的权威,我也无意如此,我是新教徒,教会的头不是教皇而且基督我当然接受。但是我们放下成见,客观地回应一下这个问题,在真正教会管理层面,或说教义的定准究竟是谁在做主?耶稣基督?还是某宗派的鼻祖们?还是那些只挂着鼻祖名头自认某宗派的激进信众?

这个问题似乎仍然没有答案,不是理论上给不出,而是实践层面上因着人的软弱无法调和。“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太7:4】”耶稣其实早已给了最好的回答,他甚至还说:“文士和法利赛人坐在摩西的位上,凡他们所吩咐你们的,你们都要谨守遵行;但不要效法他们的行为,因为他们能说不能行。【太23:2-3】”真正能调和教义纯正的不仅仅是辩论,更是道成肉身的实操。

唯我独尊的教义并不能给我们的生命带来什么益处。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我无意夸大爱的重要性,以至于忽略教义或妥协教义的输出。我想表达的是,卸下自己眼中的梁木吧,我们真的算不得什么,争赢了一条教义的合法性却丢掉了一个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耶稣说的是“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人。”还是“人子来,为要拯救失丧的教义。”呢?

我想当初福音传进中国的时候,先相信的第一批信徒,肯定不是因为对教义有什么确切的把握,而是看到宣教士们那令人动容的爱,看到他们对灵魂失丧的痛心与耶稣基督对拯救灵魂的渴望!

真要说教义的重要性,当然这是毋庸置疑的。也不是说教义与实践(爱)孰轻孰重,就像男女的位分一样,只是次序的不同,功能的不同。要让人真知道这一点是何等的难啊!文明不是靠某种呼吁、某场短期却剧烈的社会运动就能得到的;而是一个长期滋养的历程。文明是一段而不是一刻!信仰同样如此!这根植在人心中的权欲底色就是希望自己一家独大,要想改变,并非是一朝一夕的,然而我们存在盼望,上帝一直在看顾祂的新妇——教会,祂永远都不是沉默的。

另外谈一个比较生活性的话题,在此我先申明,保守还是开放,静态还是动态,不能绝对的说到底是哪一种最正确,只能说是某时某地某些人可能适合某一种方式。我时常会遇见一些一言堂的情况,尤其是在改革宗背景的教会或是微信群,是不允许有异议的,民主和投票形同虚设,他们只允许发布改革宗的内容或指定某个特定成员发言,若有异议一经发现请出群聊,这在传播学上是遭人反感的。

按说改革宗是唯独圣经的,但是我们并没有在圣经上看到类似的教导,耶稣难道不让人发言吗?反而让我们看到,使徒跟耶稣唱对台戏的情况时有发生。使徒之间也常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后来矶法到了安提阿,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加2:11】”按我们现代人的理解,彼得是大使徒是教会的磐石,是开天国之门的钥匙,你保罗怎么敢当面让他下不来台?这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原则,就是我们应该站在真理的一边,而不是迎合某些人或其他潮流趋向。

我们从其他经文也能看到,保罗和彼得也并没有因为此事而有什么矛盾,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将福音原原本本的传到地极,践行耶稣基督的教训。这样的圣经例子屡见不鲜。哪怕自认为就是真理,我们也应该给对方发表看法的机会,而不是将其扼杀在自己的立场之下。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立场,但是我们仍需要谦卑的知道,我的立场不一定是全部,我们看似无法调和的见解,也许会是真理的另一面。真理是立体的,我们要谦卑地允许不同的见解存在,因为我们也许只是看到真理的这一面,而他们看到的是真理的另外一面,我们以为真理是一个点,我们也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在找点,我们以为共融与合一就是大家都认信这个点的内容,但是真理却是立体的,它是经由不同的点组成,它不会被扩容,但是它是由其间的无数的点补足而成。

虽然有冲突和吊诡,但奥古斯丁让我们看见:“在绝对的事上持守,在相对的事上宽容,在一切事上相爱。”很多时候,我们将信仰上细枝末节的东西看得特别重要,把相对的事绝对化,不仅不能彰显真正的合一,还带来很多分裂和仇恨。我想,奥古斯丁的话,应该让我们深思。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