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11月12日, 还没有疫情,我曾在上海黄浦区巧遇香山路9号,法国梧桐树中一眼看见孙中山先生铜像,原来是《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那天正是孙中山誔辰纪念日。这一切岂不感谢神?!
巧遇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纪念馆,我不紧不慢前进参观,心情正像“当春雨的时候,你们要向发闪电的耶和华求雨。他必为众人降下甘霖,使田园生长菜蔬。”(亚10:1)
早知孙中山是敬虔的基督徒,1883年十八岁就接受牧师的浸礼,以后的生活都紧持与基督信仰为准则。1896年31岁曾在英国遇难,被诱骗而囚禁在领使馆,满清政府打算秘密送他回国处决。千钧一发危机重重时,他恳切祷告上帝,求祂帮助。果然,天父上帝奇妙地助他脱离大难,正像圣经:“智慧胜过愚昧,如同光明胜过黑暗。”(传2:13)
孙中山上海故居前西藏中路有红砖结构哥德式教堂沐恩堂,才知孙中山当年想推翻满清忙于兴中会及同盟会时,与重要宣传印制人宋耀如就在沐恩堂认识,难怪孙中山热爱耶稣。这一切岂不感谢神?!
我随着游客漫步,故居当年是旅加华侨赠予孙中山和宋庆龄唯一共同故所,内有三部份文物:《立志救国 推翻帝制》、《讨袁护法 捍卫共和》、《与时俱进 探索新路》。陈列多是1956年宋庆龄按居原样布置,楼下是客厅餐厅,楼上是书房、卧室和阳台。第一橱窗便见孙文手稿:“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我在屋里缓慢前进,循着许多珍贵文物仍可模拟当年的峥嵘亦正是改朝换代的艰苦岁月。餐厅悬挂着日本友人久原房之助赠送的祖传宝刀,还有一幅由孙中山绘制的上海地图。
拉开历史可知1900年正是人心惶惶,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及庚子之乱一败再败,1908年慈禧与光绪相继去世,社会更动荡不安。直到1912年孙中山终推翻满清,那种毅力与智力,又像解读“殷勤人的手必掌权,懒惰的人必服苦。”(箴12:24)一切岂不感谢神!
他当年曾辞去大元帅离粤来沪,五四运动爆发,多少爱国学生被北洋军阀逮捕,社会混乱时孙中山多次指示《民国日报》大力宣传反帝爱国运动,并多次见学生代表。
我见书房有一面老旧的国旗与孙山中手迹:“中国积弱,非一日矣!上则因循苟且,粉饰虚张,下则蒙昧无知,鲜能远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凡我同志,此时尤当艰贞蒙难,最后之胜利终归于最后之努力者。”更有1915年孙中山和宋庆龄的罕见结婚中式合影。如今我国富民强,岂不反思当年孙中山为何奔波?
这里是孙中山最后的寓所。不觉走到故居后院欧式花园,两层深灰色楼房前一片正方形的草坪,少游客特幽静,我在草坪旁停留。取景各角度,恍如置身民国,想象他曾在草坪是站?是坐?是喜?是忧?原来1922年曾在草坪上,再与名人完成《孙文学说》、《实业计划》等,最重要的是新闻招待会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
1925年三月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櫉窗里仍见当年《民国日报》登的讣告,报上即孙中山遗容,弥留之际仍:“和平、奋斗、救中国”、“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想想这些言语曾是多少革命志士的灵命日粮?想想他奔走国事岂不积劳成疾?
注目良久看他穿过的中山装与手杖,更不少各种出版、邮票及纪念币。历史曲折多难把他铸成一代伟人,孙中山革命的灵魂也永远被定格在我们们历史中了。
那天一早本来是无意早起,无意闲逛上海的巧遇,就像诗篇127:2“你们清晨早起,夜晚安歇,吃劳碌得来的饭,本是枉然。惟有耶和华所亲爱的,必叫他安然睡觉。”不期而遇孙中山故居满满的幸福感与丰富感,继续游逛走到上海滩已夜色灿烂,身处外滩十里洋场眼前就有三十年代远东第一高楼,人潮汹涌全是现代绝色,人海里,竟想好好放歌。
一切感谢主。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北京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