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神学家孔汉思谈宗教伦理 中国也面临人性贪婪问题

孔汉思是世界上最具争议的基督教神学家,作为一名罗马主教神父,他对梵蒂风的批评曾引起巨大反响,但他的学术地位也受到世界宗教界的公认尊崇。他还有一句著名的口号:“不同宗教间取得和平,国家之间才能取得和平。”

2009年10月30日,由国家汉办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汉学大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如论讲堂开幕。今年大会的主题是“文化对话与当代汉学”,70多名海外学者与100多位国内学者将围绕“汉学与跨文化交流”展开讨论,孔汉思作为这次大会的重要来华嘉宾,会后接受了新京报的采访。

他提到,在世界面临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每个国家、公司都有不同文化,我们必须有几个最基本的全球伦理,需要少数几个所有人都认同的伦理标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基本的两点,一个是基本的人道,即孔子说的“仁”,第二个是孔子在人文规则的历史中设立的第一个黄金法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全球伦理宣言”中,有四个基本的方向,这四点存在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和伦理体制中:1、“勿杀”,这是要捍卫人的生命,推崇生命的价值,遵循的是非暴力的原则;2、“勿盗”,这是为了捍卫财产,是推崇公正的价值;3、“勿撒谎”,这是为了推崇“真”的价值;4、要尊重各种文化传统、权利和性别平等。这些规则可以用在中国、欧洲、美国任何地方。在这个全球伦理之下,美国总统也不能撒谎,华尔街不能偷钱,任何人都要遵守这个伦理。

我相信宗教间都存在着共同的价值。我们在一艘船上,面临着全球化等共同的问题。我们看到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技术、沟通的全新一面,但也同样看到很大的负面作用,需要一定的伦理来约束。我并非只支持一种宗教,也并非要取得宗教间的融合,我自己是信奉基督教的,我也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的宗教,但我尊重其他的宗教。我认为宗教之间没有冲突,只存在共同的价值。

在谈到,如何看待中国儒教在全球化伦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时,孔汉思说,儒教很重要。但是我们必须从非传统的角度认识孔子。我们需要一个今天的孔子,而不是持着三纲五常,提倡男人统治女人,父辈统治晚辈的孔子。我们不需要统治,需要被尊重。如同欧洲不能回到中世纪时期一样,中国也不能回到早期孔夫子的时代。

在提到中国是否正在面临一场伦理危机时,孔汉思说,我没有权利评价中国的伦理现状,但伦理危机哪儿都有。因为全球化的兴起,人们遇到了机遇,也碰到了不同的问题,在西方,毒品、黑社会等问题现在也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地方。在中国,也面临着因为资本扩张,造成的整个社会向钱看,人性变得“贪婪”的问题。

全球化是双刃剑,我们可以让它变成有人道的全球化,在伦理被遵循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但如果全球的整个文化变得只和“贪婪”有关,那这就是很大的危机。

孔汉思考察研究中国的文化历史已经有50年,一直失去促进宗教与全球伦理对话的计划。他讲到,没有宗教间的和谐,就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和谐;没有宗教间的对话,就没有宗教间的和睦;没有宗教间的基础研究,就没有宗教间的对话。

当下的世界经济危机表明,无论是美国、欧盟,还是俄国、日本,都没有办法单独建立一种全球的金融体系,也没有办法独自推出一种富有建设性的国际关系。事实上许多专家认为,中国很可能成为火车头,将世界拖出经济危机的泥潭。

最后,孔汉思说,中国和世界都需要一种新的经济秩序,能够让人类引向道德职责和社会责任。中国第一个皇帝统一中国,已经2200年过去了,中国的长城不再分裂人民,而是乐于开放。中国想加入这个世界,想参与塑造人类的未来。中国伟大的人文传统,将对此做出贡献。

孔汉思(Hans Küng):世界著名哲学家、神学家,德国杜宾根大学荣休教授。1928年生于瑞士,曾长期担任宗教顾问,近年来积极推进全球伦理思想,倡导宗教对话,是全球伦理基金会创建者,19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会议《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起草人。主要著作有:《基督教和世界宗教》、《中国宗教与基督教》(合著)等。

据国家汉办副主任马箭飞提到,截止到今年10月,中国已经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280多所孔子学院和200多个孔子课堂。今年前三季度,共开设各种层次的汉语课程8000多班次,注册学生20万余次,举办各类文化活动6000多场次,参加人数250多万人。共向世界109个国家派出了约2500名汉语教师,并向71个国家派出了约2200名志愿者教师。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