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接受基督的爱 远离自杀

近日,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杨元元在其宿舍卫生间内用2条毛巾打结紧紧系在水龙头上,以半蹲下跪动作强行结束了自己年仅30岁的生命。她的离去令人惋惜,同时也发人深省。杨元元6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当时弟弟杨平平不满四岁,母亲将姐弟拉扯成人。1998年,杨元元考取武大,弟弟2000年也考取武大。后来由于母亲所在工厂搬迁,母亲为了供姐弟读书,无钱购房,后来母亲只得与杨元元同住武大。后来杨元元考取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带母亲到沪求学。由于无钱租房,杨向学校申请允母居住宿舍,但被拒绝,后来于11月26日自杀。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5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而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更是成为首位死因。在中国,每年约有25万人死于自杀,至少有100万人(另一报导称约有200万人)自杀未遂。”“中国自2000年以来,每年10万人中有22.2人自杀,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自杀未遂者往往也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

歌手陈琳、钉子户唐福珍、官员乌小青┅┅我们不由得追问,人为什么要自杀?自杀者的心态为何?如何防范自己萌生短见?以及如何帮助有自杀倾向的人走出自杀的阴影,重新活出生命的希望?整个世界都在关心这个问题。关于自杀的问题,虽然现在世界各国都有研究社会问题的专家在想方设法,希望能扼止自杀风气的漫延,但是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自杀案件显然有与日俱增的趋势。

轻视生命的根源在于爱的缺乏

仔细查看,自杀或是杀人的根本原因在于爱的缺乏。因为爱渐渐地消失,没有安全感,感觉到被抛弃,要求遭到拒绝,行为、心情、想法等等得不到理解,冷漠、自私、痛苦、难过、罪恶、阴险、狡诈……让人感觉生命里面没有爱,没有一点温存的机会和空间。

另外一般说来,自杀的人大都只有想到自己,他把所有关注的焦点都放在自己的身上,他想到的只有自己的痛苦、自己的烦恼、自己的解脱。失恋者自杀是认为别人不会有这样大的痛苦,自己是最不幸的人;孤独者自杀是只看到别人的天伦之乐,而唯独自己孤苦可怜;畏罪者自杀是认为别人都轻松愉快、前途光明,而只有自己才将有身陷囹圄之咎,等等。

活着是应尽的义务

基督教肯定生命的主宰是上帝,不是父母,也不是自己。因为生命的源头是上帝,生命既是上帝所赐,西方哲学家把人的生存看作一种本分。所以德国哲学家康德说,生存不单是本能,而是一种义务。例如一个人在遇到生命危险时,下意识地挣扎保存自己的性命,这行为虽是好的,但只是出於本能,而非出於善良的意志,所以不能算是义务。如果一个人尝尽了生命的各种苦头,感到生无可恋,但由於觉得人有义务(责任)生存下去,於是继续忍受痛苦,设法存活,那么,康德认为,这就是真正的生存义务(责任),这样的生存意志才是善良的意志。为甚么呢 因为生存是人的本分,如果环境好便活下去,环境不好便放弃生存,这样的意志便是由环境来决定,不是出於主体的自由。有些人遇到困难,解决不了就自杀,甚至连儿女也一并杀害,就是不明白人作为一个主体,有当尽的义务。人不应该随便结束自己的生命。

中世纪的宗教思想家奥古斯丁认为,人对于自己的生命,只有使用管理权,没有绝对的生死支配权。另一位宗教家多玛斯认为,一切自己杀害自己的行为,都是不容于道德的自我谋杀。例如有的人因为情场失意、事业不顺、经济窘困、久病不愈,或因一时承受不了重大打击而以自杀来逃避责任,却把问题留给人间、留给他人来承受,这就是不道德的行为。

我们对於有自杀企图的人,不应苛责,因为他们可能未看到生命谁属。如果明白生命是一个历炼的场所,生命经过历炼而提升。有人一生病痛,感到生无可恋,我们非常同情这些人。杏林子,轮椅上的画家,在去普通人的生活条件,仍能让生命发出光辉。他们正是康德提到的,“要活下去”是人的本份,是人类的一种义务,人的尊贵在於认识这种义务而又实践这种义务。

上帝给人信心、盼望、无条件的爱

是的很多人受苦,可是上帝并不丢下人,在患难中他有力量有帮助,有恩典,那么做为基督徒在患难中,何样的环境中,是选择来依靠上帝,基督教里面最重要的三个核心:“信、望、爱”里的“望”就是“希望盼望”的美德,是对上帝的拯救抱有希望,其实就是在对尘世的现实绝望基础之上,再抱有希望。那么当有人被死亡的意念席卷的时候他该思想,他是因世界而悲伤逃避吗?他不是个基督徒吗?该以上帝的事为念,他不是属世界的。当你有信心的时候,当你把心转移在基督里的时候这位信实的上帝为告诉你基督里的平安没人能夺。是的,怎么也不能夺去。那么快因上帝喜乐吧,凡劳苦担重但的主有允许说到他这里就得安息。你纪念的是将来,你要知道自己是基督徒,你不是把心放在会过去的愁苦上,而在永恒的事上纪念。你要在患难中见证你是爱主的,凡爱妻子,儿女爱世界上一些胜过爱主的就不配进上帝的国。你看重的不是纪念过去的伤害,这点在忧虑中要思想,不要绊脚,上帝明明的告诉我们要将一切的忧虑教给他,要存信心。愿所有人被主的真理照着,便就因他可以得着生命了。

这种思想贯穿著整部基督教历史。过去不少基督教或宣教士,甘於贫苦服侍贫穷人,更有无条件为人舍命。这种重视生命的态度使我们无惧於逆境,因为至高者非常重视我们的生命。当人的生命得到重视,人便从心中得著能力面对逆境。因此,基督教信仰非常重视对困境中的人施以援手。我们必须要从心理辅导、问题疏解、经济支援及社群支持各方面使陷於绝境的人纾困。这种帮助是无条件的,是不为甚么,只因为是上帝重视人的生命。

接受基督的爱 远离自杀

曾有一位老师因救学生而葬身火海。有几个是她奋力救回的学生,在医院养伤的期间,其中一个事后对传媒说,他非常感激老师舍身救人的精神。他已下定决心,好好活下去,因为他的生命是老师给予的,他一定要做好自己不负老师所望。佛洛依德以为人的自杀是因为人对自己的个体失望,而这种失望又无法排遣,一直收藏在内心。结果人对这个“个体”越来越不满,最后导致自我个体的毁灭。基督教的信仰要人把自我封闭的思想引向超越的视野,很多人“看不开”就是只有自己而没有超越。当人认识到全能的主是如此爱我们,我们的生命是如此重要,自杀也许不再是一个困扰了。(武举/福音时报)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