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神学:新旧观》读书报告

作者: 随义
来源:福音时报
2022-02-17 15:19:58
分享与播放
保罗

魏斯特鸿著,陈永财译,《保罗神学:新旧观》。美国:麦种传道会,2014年。608页。

最早接触保罗新旧观大概在十几年前,当时还在神学院念书,假期去一个地方服侍,旅途稍长,就从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介绍保罗新观的书。书名记不得了,但书中的大概内容是说,我们读保罗的时候,不仅要从保罗希腊化的背景去读,更要从他犹太人的背景来读(因他的创作是跟犹太人的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而得到一种不同的理解。当时看到有人胆敢对保罗的传统圣经诠释有不同的理解,让我敬而远之,不知所以,因而在心里对保罗新观就有种莫名拒绝。后来经友人多次聊起保罗新观,也会及时给自己补一刀,你自己要小心,免得入了迷惑。

一、本书的内容

最初拿到这本《保罗神学:新旧观》的时候,只是一时兴起,偶然拿起书架上的一本书,打开扉页,深深地被作者的前言构思所吸引。它与众不同是,它假设路德死而复活,同作者及作者好友在图书馆里观看并讨论后辈们对他著作的理解,从而得到一个结论:路德误读了保罗的思想,这对改教家而言,大呼不可思议。为了平抚路德的惊讶,也为了平抚后来的读者,作者用了20章的笔墨来描述保罗神学新、旧观的思想,全书分为三个部份:第一部分介绍路德派对保罗思想的解读(1-5章);1第二部分介绍反对派对保罗思想及路德派对此反对的综述(6-14章),第三部份是作者从学术的角度来对双方思想的进行比较和总结,最后得到作者自己的结论(15-20章)。

第一部分,路德派的思想解读。

路德派就是思想跟路德产生基本一致的思想体系,这些人都是教会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分别是奥古斯丁2、路德、加尔文和卫斯理约翰。

奥古斯丁(第一章)

奥古斯丁的思想是改教家们除圣经外最大的源泉之一。奥古斯丁的一生都在与异端进行斗争,因而他的思想极具战斗精神。本书对奥古斯丁的解读主要根据他的恩典论,阐发上帝对人创造、堕落和救赎的处理,从而发现人在救赎上的无知与无助,以及上帝对罪恶公义且慈爱的审判,得出人蒙救赎的恩典性和信心论。不过,奥古斯丁主张人在蒙受恩典的时候,似乎有接受和拒绝的主动权。3

路德(第二章)

路德的思想,作者通过6个命题的阐述与解答来概述他与保罗思想的联系。

1.在我们和神的关系中最重要的思想是上帝的良善,而不是我们的行为。

2.律法是打碎人自义的工具

3.我们称义是借着相信耶稣

4.信徒既是义人,也是罪人

5.律法并非帮助信徒称义,而信徒的称义需要律法来评估

6.神预定信徒得救

这六个议题是保罗的思想是毋庸置疑的,路德用了很多保罗书信来进行佐证。然而,我们也不可忽略路德得出这样的结论有其个人的局限性和时代的必然性。如果抛开路德的个人与时代的背景,我们很难找到他思想里的针对性与战斗性。所以作者的结论就是我们需要区分他著作中的律法和行为时代性是否就是保罗所要阐述的内容,这需要我们重新去解读。不过整体而言,路德的思想是严密的,而且系统的。

加尔文(第三章)

加尔文神学最大的特点是平衡——神的主权和人之责任的平衡。笔者认为,平衡不是平等,而是存在一个不平等的临界点。加尔文神学一方承认神主权的绝对性;另一方也不忽略人在他自己的领域所应当尽的责任。上帝是历史的创造者、推动者和护理者,历史也正面地朝着上帝的回应而前进,然而上帝却不是为所欲为的。上帝的主权有其自我的限制,因而上帝是一位全能又自我限制的上帝,所以他的护理也让人平安和安慰。人的责任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人犯罪之后没有良善,但蒙恩的人,似乎是出于被动的降服,却绝无被迫的元素,这是上帝在永恒中所定的旨意。

加尔文神学的另一个方面就是辩证性。人的不善也可以成为上帝的恶器皿,最终要承受上帝公义的审判。上帝利用恶人的恶,成就他无穷的善,而恶人的恶却要承担自己恶的后果,这就是上帝全能善的一部分。另外,人不仅在信仰上展现出他的善,也要在生活中同样满足上帝的善。神对人善的要求:彰显上帝的荣耀,禁戒恶人犯罪,给义人行善的榜样。人的责任最终是彰显上帝的善。上帝为所有的人预备善的恩典,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可领受上帝的祝福。加尔文承认且坚持因信称义,他认为信是介乎行为和非行为之间的奥秘,它是上帝的恩宠,也是人自己的权利,人若自己为义,则失去真正的义。

约翰·卫斯理(第四章)

卫斯理神学就像他所倡导的循道会一样是循序渐进的,既不激进,也不保守。他对当时的新教神学进行了本质性的反思,不过这些反思大致上还是遵循宗教改革的整体精神的。从本质上讲,卫斯理神学是反对加尔文神学的部分思想,却几乎完全遵循路德的思想路径。

1.卫斯理肯定了人的本性

2.卫斯理界定了人的信仰

3.卫斯理理顺了救恩序列

4.卫斯理否定了特殊灵恩

5.卫斯理反对神的双重预定

卫斯理神学是站在世界大公性教会的角度,对当时的正统教会神学进行彻底且根本性的反思。这种反思的结果将很多人思想从传统的神学中解放出来,也让很多人投入更多的反思和反对之中,从而导致了卫斯理神学的正、反两方面局面。

这几个人的思想汇集成河,形成路德派保罗思想的具象。(第五章)具体的该书如下:

1.人从良善到堕落,需受神的处罚

2.人蒙恩必须靠信心而不是靠行为

3.人在称义时,人自己毫无功劳

4.称义后,人必须行善

5.人不必满足律法的礼仪要求,却要满足律法的道德要求,

6.无法评估罪的现实及影响

7.无法评估人是否不可抗拒上帝的救恩。

第二部分:历史对路德派的反思

这个部份是近现代的神学思想家思想的比较和碰撞,作者首先介绍的是雷德和史怀哲(第六章)。他们都否定了因信称义在保罗神学中的核心地位。雷德强调罪的实体性,人的得救是要战胜罪的束缚,因信称义只不过是保罗在对外宣教时所采取的策略而已。史怀哲主要注重保罗的末世教义,信徒的密契生活与将来的审判教义,因而也不是十分重视因信称义。

其次,作者综述了保罗祖先的信仰(第七章),即犹太人的思想对保罗思想的影响。作者通过蒙特菲奥雷、萧博斯和桑德斯三位学者及他们的著作对其进行了描述。他们将保罗的思想同当时犹太拉比的思想进行对比、古希腊哲人的思想进行碰撞、基督化使徒们的思想进入融合。

第三,作者回应了保罗对当时犹太教律法的基本态度(第八-九章),保罗一方面肯定了律法的选民价值(第九章),另一个方面,保罗对犹太律法有了新的解读(第十章),显示了保罗内心的挣扎与关注。

第四,保罗新学者们对路德解读保罗思想的反对(第十一章)。他们认为路德派误解了保罗当时犹太教的思想,也误解了保罗对当时犹太教的解读,从而误解了保罗的思想。赖特、邓恩和唐纳森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他们希望读者可以从以色列蒙救赎的历史故事来看待因信称义,并疏理期中错误。

第五、面对反对派提出的种种问题,作者也提供了路德派的回应,首先是柯兰斐,他以千页的《罗马书注释》进行的回应,他解释并区别了律法与律法主义,也阐明了信心与行为对称义的对应关系。接着是史瑞纳和达斯通过原始的犹太经典对路德对保罗神学的合理性解读进行回应,另为还有几位的观点,例如狄尔曼、赛福瑞、拉托(13章)、图伦、马庭、贝克等,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保罗新观进行反击。

为了让读者更清楚明白双方的观点,作者将一些新观的重要思想及其观点的作了引文摘录(第十四章),具体内容就不再赘述,读者们自己看吧。

第三部份是作者对双方观点进行了自我理解式的整合

作者高明的地方,一直没有对双方的观点进行表态,作者作了一件釜底抽薪的事,他从保罗神学原著出发,并对其神学的基本元素:义(第15章)、律法(第十六章)及恩典(第十七章)作了深入浅出的研究,然后再阐述保罗——路德的重要思想中重要的课题因信称义(第十八章)进行了系统性的阐述,最后从神主权的角度对律法进行了重新的定位(第19章),外加一个简单的结论(第二十章)。

二、本书对笔者个人的影响

1.本书令笔者对保罗思想的新、旧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本书介绍了很多有关研究保罗神学的大家及其著作,这对笔者深入研究和了解保罗神学有了进一步的资源。

3.通过本书让笔者学习一种思维方法,当面对双方都有其重要论点和依据的观点时,不要即刻就作出非此即彼的判断,要不断地深入研究,探明其思想的来龙去脉,让人知道所以然,并所以然的缘由所在。

4.本书打开了笔者对保罗思想的眼界,之前读经的时候,总是单方面地思想,这是需要突破的。

5.本书也让读者拜服于作者的广博的知识,也拜倒在他精湛的分析之中。

三、对本书的几个小意见

第一,从打开本书的第一页开始,笔者就希望可以一窥作者地明确立场,然而,直到本书的最后一页的最后一行,作者也都没有给出他支持的哪一个方。其实笔者认同作者的这种态度,面对双方如此殷实的内容与证据,确实不好随意地站位。第二,就是因为作者没有站位思想,所以本书的第三本部分,作者在阐述其观点的时候,给人一种模糊不清的态度,双方矛盾的思想似乎都是作者的观点,因而变得不是十分地尖锐,所以优点不知所然。

四、本书的适读对象

本书适读对象,要有一定的保罗神学和新、旧约神学的功底,否则就会对其思想某些阐述不明所以,从而影响了自己阅读的进度和方向。另为本书虽然只有600多页,但读起来还是很费劲的,因为有太多的神学家在里面输出他们的观点,因而最好有些近现代神学家思想的储备,这样读起来比较顺畅。

注释:

1、所谓路德派,就是历史上对保罗的解释和路德相同的人物,作者将其放与其思想放在一起,构成一个单元。

2、将奥古斯丁归属于路德派是否合理,从时间的角度看,不合理,但从思想纬度看,还是能够接受的。

3、魏斯特鸿著,陈永财译:《保罗神学:新旧观》(美国:麦种传道会,2014年),页43。神的拣选不表示人是被动的。

(注:本文作者为华东地区某教会传道人)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