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3日下午,旅美基督徒作家施玮于北京举办了此次回国后第一场讲座,主要从圣经的文学性、重要性、整体的美妙结构、意象体系、应用的文学形式和启发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圣经的文学性》。
圣经的文学性
施玮分享说,大部分人认为读圣经,就是为了校正自己,远离罪。他们所想的罪,就是犯什么错误,爸爸责打。却没有想到,耶稣所说的罪是远离爸爸,是要叫我们回来,谈家里的情况。所以,换个角度我们就会读出一个关系,而不是读成审判书,或是诫命书。圣经其实是一本讲述约的书。如我们要结婚,有了约,那么结婚证书什么时候成审判书了呢?那就是没有爱了的时候,没有关系了,那个结婚证书就成了审判书,判定自己必须嫁给他。
在新约,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道,客观存在,另一个是话,主观的领受。话是说客观领受的道变成个人主观的领受。我们常常讲的是道,其实是话。谢文郁讲过,我们并不掌握真理。意思说基督徒并不拥有真理,我们只是知道有个真理,体验过了且有所感受,然后把体验和感受传递给别人,这不是说道被个人拥有了,再发布给别人。因为道是有生命的,被个人拥有再发布给别人,就会被个人的学识、思想等给局限了。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从文学性上来看圣经,就是说从释经学上来读,联系上下文,要严谨,要尊重语言,反之则是否认了神使用人类的语言来写这本书。
圣经文学的重要性
圣经为什么要使用文学方法呢?施玮解读说,除了美,当我们以一颗单纯的心来读的时候,会觉得在读故事一样。人之所以爱读故事等,是因为我们看了后会有同感性。如,看电视剧《蜗居》和听房地产商谈房价、地价等感受是不同的,因为看《蜗居》我们会把自己带入到里面,渗透到每个情节,很容易就接受了里面的所有,即使是歪理也一样。
现在电视、网络、文学等充斥着很多不好的东西,很多人觉得是被撒旦拥有了,所以不要看,这些也是有道理的。那么,是说文学、电视、网络等变恶了吗?是它们的问题吗?其实不是,而是人类心灵的问题,心灵恶了,就会污染所有承载心灵的地方。很多人都说是世界污染了我们,但更本质的是我们污浊了本来干净、无罪的世界。
圣经使用文学,是因为它的传播功效迅速,即最容易使人进入的途径。因此,从这点来看,若想传播爱与光等福音的信息,仍然是要使用文学、网络、电视等传播工具。而不是凭空号令。而之所以要使用文学方法来读圣经,是为了让自己更容易带入,体会里面的人物及情节。而不是像文学理论家一样,分解结构,最后只剩下框架,以点代面,失去了美感。
圣经整体的美妙结构
文学的结构一是为了阅读的通畅感,另一个则是为了传递美的倾向。如,当代、后现代使用破碎式的、刻意的破坏完整和平衡。但圣经则是借助这种结构去感受神的完整性和确定性。
文学结构呈现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就像老一辈的人工作、事业一切都是确定的。而当代人则大部分处于不确定性中。但有意思的是这种人的确定是建立在非确定基础上。处于这样的环境,小说便开始传递不稳定性,像网络小说写到哪算到哪,符合了当代人的不确定感。圣经则不同,既是传统、现代,也是后现代的。包涵了20多种文体,不同的人写作,但在这种后现代文体中却包涵了确定不变的观念,那就是永恒的存在、盼望的存在,对耶稣基督一件事情的表述。所以圣经的结构是散与和。现在很多人都理解不了一部书里包涵诗歌、小说、散文等,可奇妙的是圣经却涵盖了这一切,是何等的超越和超前,整个中线就是耶稣,从旧约对弥赛亚的仰望到新约对耶稣做成事反复确认和回顾。
圣经文学的意象体系
圣经中很多的比喻有一个共同性的意象体系,还有一个是以以色列地理文化特色的意象体系。
共同性,就是六日创世的意象体系。如光,是包涵万有的,而不是用光子等表示,也不是什么生动的名词,而是从古到今,直接用神创世的共同体系,这种共同体系带来了普遍性。
好的文学作品有两大特征,一是比我们的生活要低。典型和非典型人物的心理变化、情感变化、文化因素等都是普遍存在的。如《红楼梦》离我们是何等遥远,没有谁体会那么精细的做菜,但一直有人看。原因则在表达了对人生的茫然,如《好了歌》,就像圣经中所说“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另一个则是爱情和名利,这在任何时代读都有能够带入的地方。
而圣经的共性则不单单在爱情,还有创造,整个人的创造、世界的创造、光的感受,对耶稣基督的形容和属灵的体系,都是用的创造体系。而人物则是用以色列地理文化特色的意象体系。如信心,用的是芥菜种,香柏树、帐篷、筵席、磐石等,没有真实见过,写出来也没有感觉。但因以色列的环境是那样,所以他这样使用则强调了道成肉身,肉身是确实活在此地此时这种环境中,确实用这些东西,是两个体系的描述。
今天的文学最讲究的是寓意,特别是结构式寓意。如《百年孤独》等,表现双重体系。圣经,奇妙的是使用了以色列那个如月牙一样的地方、小小的民族、风土人情等,表述了整个人类普遍的感情、追求、苦恼和心愿,同时应用神创造天地,用创世纪前三章表现了整个人类环境中所共有的。
圣经应用的文学形式
诗歌应用了诗歌类、故事小说、散文体、剧本、历史类、启示文字、智言格言、人物传记、语言类、书信体、论证文等。
圣经中最典型的剧本是《约伯记》。当代最典型的戏剧就是一个人单独坐在那里,没有名字。而《约伯记》则比这些更现代,他独自坐在那里自己撒灰,他的妻子说弃了神吧,他的三个朋友在那里劝他,三个人物三个典型,整个谈话综合了整个人类对苦难的思考和理解,是最新潮的剧本,暗合了中国的戏剧。
圣经中的启示类文学,写的很真实,充满了光,脱离了当下的浑浊,带给人透彻感。不像当今的一些神怪魔幻类小说,脱离不了浑浊的感受,给人的感觉像似人类带了面具的文学表演,像似化装舞会。
圣经的文学启发
圣经中的结构有一定的对称性。如旧约的摩西五经,主要讲了律法,而新约对应的则是四福音和罗马书。摩西五经讲了律法,福音书讲的是恩典,是成全了律法的基督,律法对应的是恩典。律法显出人类的罪,恩典是解决这样的罪。读摩西五经人们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罪,如在未到迦南地时,以色列人拜偶像等。而对应的看四福音则告诉人们那一位来到人世,代我们死,洗去我们的罪,让人们明白恩典有多么的大。
旧约的历史书对应新约的使徒行传,讲的都是选民的历史,但旧约讲的是以色列民的历史,是血缘的历史,新约则讲的是信代替了血缘,是信心的历史;旧约的先知书是先知写给以色列民的信,先知是站在人的这边向神说人的祈求、忏悔等,然后站在神的那边写神的心意、呼唤、选拔等。对应新约的则是保罗等写给教会的书信,神的仆人向众教会写信;约伯、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写了人类对神的呼唤、赞美、爱情等。新约启示录则反过来,写了神对人的心意、对七个教会的讲话、对世代的讲话、对最后的审判和天国。而圣经中的语言和人物描写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