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说罗马城是一座露天的博物馆,因为城内拥有许多古老的建筑,述说着岁月沧桑。其实罗马的地下世界同样精彩,因为其地下墓穴承载了一段传奇,拥有不少精美的艺术创作。
罗马地下墓穴的形成是与基督教会的发展分不开的。当圣彼得、圣保罗把福音带到罗马时,不少当地人都接受了信仰。而与罗马的火葬风俗不同,基督徒强调“归于尘土”,因而都选择了土葬。而且由于当时教会的卑微地位,他们只能选择在罗马城外建立地下墓穴。
而且罗马地下的岩石比较柔软,非常有利于切割,于是一座座地下墓穴就此诞生了。目前考古学家已经发现40多个墓穴,大致建于公元2世纪到4世纪,共有4万名基督徒安息于此。这些墓穴比较奇特,都是一个墓穴的岩洞会被不断地开凿拓展,而后在洞壁上再开凿出一些小洞,用这些小洞作为真正的墓穴。地下墓穴多数都有4层,每层的通道中间还有在岩石中凿出来的楼梯相连。信徒的尸体都放在壁灶里,壁灶有16至24英尺高,47至59英尺长
地下墓穴除了是安葬信徒之地,更是教会弟兄姐妹礼拜、聚会的场所。在君士坦丁大帝之前,教会在罗马帝国一直处于非法状态,信徒随时可能被逮捕或殉道。于是他们就在地下墓穴中举行礼拜,有些开凿的墓穴因此成了小礼拜堂。这些地方高4.8-7.2米、长8.1-18米,可供几十人使用,见证了初代教会的苦难与传奇。
罗马地下墓穴还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在初代教会时,信徒就在墓穴里绘制壁画,装饰棺椁。其中最为常见的标志是“鱼”。这是当时教会最常用的符号。希腊文的“鱼”字,即“ΙΧΘΥΣ”,恰好由“耶稣.基督.上主的.儿子.救世主」、”这5个象征信仰核心的词汇字首组成。而且圣彼得等教会领袖早年都是渔夫,因此地下墓穴出现了大量这种符号。
随着地下墓穴的发展,绘制的壁画内容也多了起来。包括但以理书中的三童子、先知约拿以及基督牧羊等等作品。而到了君士坦丁大帝发布《米兰赦令》后,教会为了纪念这段历史,就封圣了安息在此的一些圣徒。于是经常有人来此礼敬,进一步修葺、装饰这些墓穴,从而让其更加美观,艺术水平更高。
地下墓穴更是展现了初代教会的历史画卷,其中不乏女性神职人员主持礼拜的场景。说明当时女传道的群体就很普遍,是推动教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延伸阅读:《梵蒂冈古墓》
本书讲述的重点并非古罗马时期政治用途的宏伟公共建筑,而是从异教过渡到基督教时期的罗马境内各个家族建成的墓葬群遗址。书中不仅对杰出作品列举展示,而且对重要艺术、文化事件深入研究,同时提供了解读的关键,试图搭建梵蒂冈的历史背景与它取得的艺术成就之间的桥梁。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