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11月4日,是犹太教的安息日,十万以色列人来到首都特拉维夫市中心的国王广场,参加总理拉宾主持的和平集会。当拉宾演讲结束,人们高唱《和平之歌》时,三声枪响打破了和平的气氛,而拉宾身体被子弹打穿,因伤势过重而离开了人世。
而以色列警方也迅速逮捕了刺杀者,他叫阿米尔,是一位25岁的特拉维夫大学法律系大学生。他是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由于不满拉宾与阿拉法特签订《奥斯陆协议》,推动“土地换和平”的运动,因而采取了极端手段,枪杀了巴以人民爱戴的拉宾。
而拉宾遇刺后,全球都陷入了悲痛之中,共有13个国家的元首以及22位政府首脑参加了他的葬礼,并发表演说,盛赞拉宾对和平的贡献。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更是亲自登门吊唁,回顾了两人亲密合作的时光。那么拉宾有何传奇经历,为何得到全球的赞誉,他的主张让人看到了巴以和解的曙光呢?
伊扎克·拉宾1922年出生于耶路撒冷,他的父亲鲁比佐夫是一位坚定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是最早迁徙到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之一。拉宾从小深受父亲的影响,立志为以色列复国奋斗。
1941年,拉宾参加了帕马尔契这支反纳粹的犹太武装,但他们在战后迅速成为抗击英国殖民当局的恐怖组织。而拉宾也靠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帕马尔契的副司令与作战部长,为以色列复国做出了贡献。
此后拉宾在以色列国防军中任职,到1964年时,成为以军的总参谋长,辅佐国防部长、独眼名将摩西·达扬。1967年,拉宾迎来了军旅生涯的高光时刻,他与达扬将军一起策划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对埃及、叙利亚、约旦等国发动袭击。刚一开战,埃及装备精良的空军,就在以军空袭下瘫痪。此后以色列空军的装甲集团向加沙、西奈半岛、戈兰高地等地分路进攻,迅速击溃了阿拉伯军队。六日战争基本打残了三国的武装力量,以色列的国土得以扩大,拉宾因此一战成名。
1968年,拉宾从军界退役,成为驻美大使。正是他的努力,让美国加强了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促进了国防的发展。拉宾的前半生都在为以色列国防军效劳,是犹太人的“民族英雄”,也是阿拉伯人眼中“恐怖的恶灵”。
1973年拉宾加入工党,成为以色列劳工部长。次年接替“中东铁娘子”梅厄夫人,成为该国总理。在任期间,他成功领导了乌干达恩德培机场营救人质事件,让他的声望更隆。可惜因为触犯了安息日律法,遭到宗教人士的反对,被迫于1977年下台。
八十年代拉宾担任国防部长,在任期间对巴勒斯坦人进行残酷镇压,再次与阿拉伯人结下了仇恨。可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一位令人闻风丧胆的战争狂人,居然成了巴以和平的推动者,并因此牺牲了生命。
1992年拉宾第二度出任以色列总理,经过多年与阿拉伯人的战争,拉宾开始意识到,以色列是一个小国,处在数十倍阿拉伯人的包围中。虽然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都战胜了。但从长远看,这并非两族的相处之道。只有实现真正的和平,才能让以色列得以发展。
于是拉宾迅速与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实现了和解,一同推动巴以的和平进程。他开始停建犹太人定居点,大力推动“土地换和平”运动,把以色列强占的土地,还给巴勒斯坦人,并让他们在此建立自己的国家。1993年,在挪威的撮合下,巴以双方在奥斯陆经过历时数月的14次秘密谈判,此次谈判史称“奥斯陆和谈”,是巴以双方首脑的首次直接会谈,就实现初步和平取得实质性重大突破。因此拉宾与阿拉法特、佩雷斯(时任以色列外交部长)一同获得了9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995年9月24日,拉宾又与巴解组织在埃及塔巴草签了在约旦河西岸扩大巴勒斯坦自治的协议。根据协议,以色列撤出被占领土,从而让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范围将扩大到约旦河西岸27%的地域,这个协议让世界看到了巴以和解的曙光,憧憬着和平之光降临这块土地。此外,拉宾还与约旦签订了和平条约,结束了两国46年的敌对状态。
但是拉宾和平的努力,却遭到了以色列国内极右势力的不满,他们认为拉宾的举动就是“犹奸”,是在出卖国家利益。因此有有些人认为,阿米尔刺杀拉宾可能并非独立作案,背后可能得到了极右势力的支持。
拉宾的死打断了中东和平进程,随着以色列国内右翼势力利库德集团兴起,他们质疑《奥斯陆协议》,改变了拉宾的和平政策。而在2000年以、巴、美三方戴维营会谈未能取得成果。再加上当年爆发了巴以流血冲突以及极端势力哈马斯的崛起,两国矛盾再度陷入了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中,中东和平又变得遥遥无期。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