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狄仁杰为何成为世界闻名的神探,与这位外国人分不开?

这段时间《大唐狄公案》的热播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虽然这部作品毁誉参半,但却再度激发了关于神探狄仁杰的热潮。而让狄公成为举世闻名神探的,是与一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分不开的。

狄仁杰是大唐(武周)时期的著名宰相,为大唐盛世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他在担任大理寺丞期间,处理前任积案无数,牵涉人命17000多件。他明察善断,循律准确,拆诉冤狱,颇得时人称赞,一时名声鹊起。这段传奇为后世提供了创作素材,是其成为神探的重要基础。

在清末,出现了一本《狄公案》(或称《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公案小说。此书为无名氏所作,共六卷六十四回。其中前三十回,主要写狄仁杰在昌平县令时平断冤狱的故事。后三十四回,写狄仁杰担任宰相时参与的各种政治斗争,《狄公案》可能是目前最早关于“神探狄仁杰”的著作,为当代狄公形象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但真正让狄仁杰名扬世界的,则是荷兰人高罗佩(1910-1967),他是一位外交官,同时也是一位汉学家。据说通晓15门语言,在荷属东印度(印尼)日本、中国、美国、印度、黎巴嫩、叙利亚等国工作过。

高罗佩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接触中国文化后,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在莱顿大学学习汉学专业。抗战期间,他在重庆的荷兰大使馆工作,有了更多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他海量阅读中国典籍,结识各位文化学者,使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更加深入。

据他回忆“在重庆度过的岁月,对我在学术和艺术方面的研究,具有了不可估量的价值。来自中国所有重大文化中心的最优秀学者和艺术家都聚集在这里,而因为实际上没有其他娱乐,放松自己的主要活动是每天的茶话会,以及就中国文化中任何想象得到的话题进行没完没了的交谈。”

而且他在此也收获了爱情,他与同在大使馆工作的水世芳(张之洞外孙女)相识、相恋。并于1943年在重庆思恩教堂举行婚礼,同时也举办了中式婚礼。在这重庆一时成为美谈。

而高罗佩的思想言行也逐渐中国化了,他在提到自身两种文化冲突时写到:“我相信,与我自己的西方文明和基督教信仰基石的这种对立,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我意识到了,虽然我在思想和感情上部分地变成了中国人……我既不是新教徒,也不是天主教徒,我喜欢把自己视为尼西亚宗教大会之前的基督教徒。”

在重庆时,高罗佩意外看到了《狄公案》,感到颇为惊讶。他认为书中的“前三十回基本符合西方人的欣赏习惯,小说短小凝练,情节架构新颖,描写人物有限,开端并未透露罪犯信息,也无太多荒诞的超自然元素及冗长乏味的道德说教。”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高罗佩将《狄公案》前三十回翻译成英文出版,从而让狄仁杰在西方人眼中成了与福尔摩斯、布朗神父、波罗探长等齐名的神探。在此激励下,高罗佩决定自己动笔,以狄仁杰为主角,创作侦探小说。

从第一部《迷宫案》问世引起轰动以来,高罗佩的后半生笔耕不辍,相继创作了《铜钟案》、《黄金案》、《铁钉案》、《四漆屏》、《红阁子》等以狄仁杰探案小说,最终形成了洋洋洒洒130万言,包括15个中长篇和8个短篇的鸿篇巨制——《大唐狄公案》。

《大唐狄公案》综合了中国传统公案小说以及西方侦探小说的不少长处。既强调狄仁杰刚正不阿、两袖清风、体恤民情等高贵品质,更融入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同时加入了勘察现场、注重证据、严谨推理等等西方刑侦手段以及当代心理学思想。可以说这是一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结合的佳作。

《大唐狄公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进入到中国,引起了读者的共鸣。山西电视台更是根据高罗佩的作品,在1986年拍摄《狄仁杰探案传奇》,从而让神探狄仁杰形象深入人心。进入本世纪后,关于狄仁杰的影视作品更是汗牛充栋,引发了收视热潮。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