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在旧约《圣经》中,每当上帝审判人时,竟连无辜的婴孩也不放过,予以赶尽杀绝?这样的行为如何与我们所认知的慈爱、公正之神形象相协调呢?”这是一位朋友在一次关于宗教与伦理的讨论中向我提出的尖锐问题。面对他所提到的情况,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震惊、不解,甚至质疑。然而,要解答这个困惑,我们需要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圣经》所述的那个遥远时代,深入探讨其独特的社会背景、宗教观念及文学表达方式,以期对这一看似矛盾的现象形成更全面、深刻的理解。
一、古代战争的普遍性与残酷性
在古代近东,战争不仅是解决冲突的常见途径,更是关乎生死存亡的严酷现实。那时的战争规则与现代截然不同,全城屠戮、不留活口被视为确保胜利者安全的有效手段。儿童虽然尚未参与实际战斗,但作为敌对方未来力量的潜在源泉,被视作潜在威胁的一部分。在这样的战争文化背景下,上帝命令以色列人对敌方城市实施全面征服,包括儿童在内,符合当时人们对战争终结方式的普遍预期。
二、上帝的道德权威与神圣旨意
在旧约的叙事框架中,上帝并非仅是超然的存在,而是宇宙的创造者、历史的主宰,尤其对以色列民族具有特殊的关爱与期待。当上帝判定某个罪恶深重的民族,对其进行惩罚时,祂命令以色列人进行的军事行动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正义属性。尽管儿童个体上并无明显罪行,但在上帝眼中,他们属于一个整体邪恶的社会体系,生活在其中并将在成长过程中继承其罪恶习气。因此,消灭婴孩被视为切断罪恶链条、净化应许之地的必要步骤。
三、集体责任与家族血统观念
古代社会普遍强调集体责任,个体命运紧密相连于所属的家庭、部落或国家。儿童作为家族血脉的延续,被认为自然而然地承载着父母及整个社群的精神、文化和道德遗产。在上帝对某一民族进行审判的情境下,包括儿童在内的全体成员被视为共享同一命运,因为他们的存在代表着罪恶文化的持续与扩张。从这个角度来看,消灭婴孩是为了彻底根除罪恶的源头,防止其在未来的世代中再生。
四、特殊的历史使命与圣约关系
上帝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圣约的基础之上,他们是被选为执行特定历史使命的民族。占领迦南地,驱逐其原住民,是这一使命的核心环节。按照《圣经》记载,这是对上帝对亚伯拉罕及其后裔应许之地的实现,也是对迦南人罪行的公正裁决。在此背景下,以色列人被要求清除迦南人,包括儿童,以确保他们能纯净地占据并保守这片土地,不受异教信仰的影响,忠实地侍奉唯一的真神。
五、象征性与文学表达
有学者指出,《圣经》中对征服行动的描述可能采用了夸张手法或沿用了当时流行的战争叙事模式,目的在于强化上帝的绝对主权和以色列人使命的重要性,而非提供精确的历史实录。这些叙述可能更多地是作为一种道德警示,即背离上帝将招致严厉后果,而非对实际行为的具体指示。实际上,历史执行的细节可能与文字记载有所出入,展现出更大的灵活性或仁慈。
结语
面对旧约《圣经》中上帝审判时涉及婴孩的记载,我们不能孤立地以现代个体主义伦理观和人权标准去评判。这些叙述植根于古代的社会结构、宗教观念和文学传统之中,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于正义、惩罚与救赎的独特理解。现代读者在解读此类经文时,应尝试置身于其原始语境,同时结合新约中耶稣基督的教导,强调神的慈爱、宽恕和救赎本质,从而构建更为和谐统一的神学观。尽管如此,这样的问题会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促使我们在信仰与理性、历史与现代价值之间寻找对话与和解的路径。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广东一名牧师。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