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弟兄姐妹问,基督徒讲求合一,可为何在普世教会中,仍有那么多宗派?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基督信仰具有普世性,但因着历史的发展,人性的软弱、利益的瓜葛以及对神学不同的解读,难免就出现了一些宗派。虽然其基本原则是一致的,但在很多细节上却存在不同。从教会历史看,宗派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最根本原因是神学理解的不同,尽管信仰原则是相同的,可由于对于《圣经》解读以及教会传统的继承上存在差异,宗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宗教改革后,基督新教与天主教的区别。
两个宗派在信仰权威认定上,就有明显的不同。新教认为《圣经》是上主默示人类写成的,为信仰最高权威,任何神学著作或教会传统都不能凌驾其上。信徒的一切思想、工作、生活都以《圣经》的教导为圭臬。此外,信徒都可根据圣灵的带领解读《圣经》。
天主教不否认《圣经》的权威,但亦强调教会传统,认为从使徒时代留传至今的教会传统,具有信仰上的权威。历代大公会议的决议、教义信条、重要的神学著作以及教宗的圣谕都是圣传的组成部分。而且《圣经》的解释权也在教会手中,信徒虽然可以查经,但不具有教理意义。
由于在信仰权威上的差异,因此两个宗派的神学礼仪也出现明显差异。比如天主教的圣母中保论、炼狱说、圣经经卷、七件圣事等等方面,都不被新教认可。虽然这些并非信仰的核心教义,但这些神学争论,确实导致了宗派隔阂。直到上世纪中后期,两大宗派才有了对话与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共融。
除了神学教义外,文化土壤也是产生宗派的重要因素。比如在初代教会中拉丁文化区与希腊文化区的发展,由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会传统。经过将近千年的发展以及政治博弈,东西方教会的隔阂日益增大,最终于1054年发生了大分裂,形成了天主教与东正教两大宗派。
政治博弈也是宗派产生的原因,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英王亨利八世为了离婚,加上其民族主义高涨,最终与罗马教廷分道扬镳。形成了独具英国特色的圣公会。其实在神学、礼仪上,圣公会保留了大多数天主教元素,其分家的原因显然更多与政治有关,而非神学方面。
而在当代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为便利,对个性的追求更加深入,这就必然导致对传统教会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解构,由此很容易出现新的宗派产生。而且根据一些报道,目前美国就有好几千个宗派存在。相信随着时代发展,这一趋势会更加明显。
虽然宗派有所不同,但只要基本要道一致,那么普天之下的教会都是一家人,不可相互排斥、论断,而要一起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