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拉雪兹神父与中国的情缘

在法国巴黎坐落着一座拉雪兹神父公墓,因其安息着肖邦、圣西门、王尔德、罗西尼等等名人而享誉世界。而对于中国人来说,则因着巴黎公社战士墙而熟知这一个公墓。

这块公墓最早的主人,原来是一位叫拉雪兹的神父住所,在法国大革命后,这里成为一片以他名字命名的公墓。而拉雪兹虽然与中国远隔万里,却与中国结下了深厚情缘。

拉雪兹是一位耶稣会士,从1674年起就成为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忏悔神父,并在这一职位上干了34年。除了为路易十四提供信仰服务外,拉雪兹在法国大力兴办学校,促进了其文化的发展。此外他强化耶稣会在法国的地位,尤其是打压改革宗的发展。

1684年,路易十四与中国“文化使者”沈福宗会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产生了浓郁兴趣,期盼能与中国进一步交往。而此时远在东方的南怀仁也希望能有更多耶稣会士来华,促进中国福传事业。

康熙与路易十四对此都十分期待,同意了彼此的请求。于是路易十四决定派遣六个耶稣会士前往中国。而作为国王的忏悔神父,拉雪兹自然担负起了挑选宣教士的工作。

拉雪兹不愧是一位慧眼识珠的学者,在他细心挑选下,洪若翰、李明、白晋、张诚、刘应等六人成为前往中国的宣教士。除了一人留在暹罗外,这五人都以“国王数学家”的身份,顺利地来到了中国。

白晋、张诚在学会满汉文字后,立刻成为康熙的洋教师,向他传授数学、天文等等方面的知识。小玄子对于自然科学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天文、数学等领域拥有了一定的造诣。而洪若翰、刘应两人在康熙饱受疟疾折磨,生命垂危之际,献上了奎宁,让他得以转危为安。

白晋更是一位汉学家,他对《周易》颇有研究,并将其介绍了西方,客观上启发了莱布尼茨,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李明也积极在西方宣传中华文化,让他们进一步了解中国,为促进18世纪的“中国热”做出了贡献。可以说拉雪兹神父挑选的五名耶稣会士,都是博学之士,为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中西礼仪之争中,面对不少法国一些主教对于中国文化的非议,拉雪兹神父明确支持耶稣会的主张,强调基督信仰与中华文化不存在矛盾。其立场给在华的耶稣会士以很大支持,让他们得以坚定地执行“利玛窦规矩”,得以更好地在华福传。此举也能看出,拉雪兹对于中华文化的敬意。

此外,不少耶稣会士长期与拉雪兹神父通信,这些信件都成为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宝贵文献,为研究中国教会史,中法友好交流等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拉雪兹神父与中国远隔万里,一生更未踏上东方的土地。当他却客观上促进了中法两国的友好与交流,成就了中西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话。

注:本文为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厦门一名基督徒,文中观点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福音时报保持中立。欢迎各位读者留言评论交流!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