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华东圣乐牧者谈:期待圣乐事工真正在教会落地

作者: 张尧
来源:福音时报
2024-07-11 14:53:29
分享与播放

基督教聚会是崇拜的聚会,基督教信仰是歌唱的信仰。纵览数千年基督教史,从摩西时代,到大卫时代,再到耶稣降生,新约使徒时代,历经中世纪与近代,圣乐崇拜自始至终都伴随其中,在一代又一代圣徒口唱心和的颂唱与演奏中不断传承,跨越语言的鸿沟,将人对于天父上帝的慈爱与感恩不断传递延伸,历久弥新。

在当今中国教会,提起圣乐事工,不同年龄段的基督徒的脑海中或许会呈现出不同的印象,年纪稍长的弟兄姊妹们大多会联想到恢弘肃穆的诗班颂唱,而年轻的肢体们则更多会想到灵恩充满、纵情赞扬的敬拜赞美。近二十年来,诗班、敬拜团在各地教会百花齐放,甚至不乏有些城市教会在诗班建设上逐步开始走向联合化、建制化、国际化。

但是,教会中的圣乐事工是否仅仅等于诗班或敬拜事工?圣乐事工对于教会的长远发展又有着哪些更具价值的意义?当下的中国教会在圣乐事工方面又有哪些需要纠正与更新的内容呢?华东某教堂的专职圣乐牧师C牧师多年以来一直在观察与思考这些问题。

日前,福音时报同C牧师围绕中国教会圣乐事工以及圣乐教育的现状及未来进行了交流,他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各地基层教会的走访经历以及从事圣乐教育的历程,提出了自己对于圣乐事工的担忧与反思,并表达了自己的期待:期待圣礼、圣乐、圣道能够彼此融合,互相造就,真正让上帝的道借助器皿与载体以美的方式得到颂赞与宣扬。

“改变圣乐现状,首先要从理念转变开始”

疫情前夕,在神学院担任圣乐系教师接近十余年的C牧师申请离开了教学岗位,回归基层教会从事一线圣乐事工建设。提起近些年来国内圣乐教育的发展趋势,C牧师有些无奈。“读神学的学生总体在减少,报圣乐的就更少了,圣乐系的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也受影响。”

至于原因,C牧师表示,除了专业门槛硬性限制、基层传道人待遇、新老一代张力、教会外部大环境的变动以及疫情冲击等客观普遍因素以外,当今国内相当一部分基层教会中对于圣乐事工认知理念的局限甚至偏颇则是不容忽视的深层主观原因。

多年以来,C牧师以特邀圣乐专家讲师的身份在全国各地基层教会进行过圣乐讲座,他也一直在留意基层圣乐事工的发展状况,然而据他观察,情况并不容乐观。

“圣乐事工被许多教会认为是排在讲台事工之后的‘副项’,甚至还有人觉得圣乐事工无关紧要,有了更好,没有也无所谓。所以国内现在愿意投入专门的精力去开展圣乐人才的遴选与栽培的基层教会可以说非常少。”

“读神学,做传道,按牧师,这是很多牧者同工包括神学生对于教会服侍的普遍观念,读圣乐专业算是比较冷门偏门的道路,”牧师说。但另一方面,往往一提起组建或培训诗班等圣乐相关事工,许多教会又难以从专职同工队伍中找到对应专业的人选,只能依赖于有音乐从业背景的平信徒甚至是非信徒提供帮助。“这就是圣乐事工在教会矛盾的现实,也是尴尬的现实。”

C牧师介绍,圣乐教育在中国神学教育体系中属于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的领域,不少省份的神学院都是在近十五年来才开始尝试探索建立圣乐专业,但其中不少院校在建立圣乐系后的短短几年又黯然撤销,这也让国内圣乐教育始终处在相对局促的水平,生源的薄弱稀缺与圣乐教学水平质量的提升缓慢逐渐成为一个乏力的闭环。

“实际上基层教会并不是真的没有圣乐人才,而是缺乏发现的眼界与栽培的负担。”走过许多教会,C牧师曾看到过很多大有潜力的圣乐苗子。“所以,要改变圣乐人才、教育以及事工的现状,教会领袖一定要对圣乐的理念态度上有所转变。”

除了在人才教育上存在观念误解,在与基层教会接触交流的过程中,C牧师还留意到教会对于敬拜赞美同样存在一些观念偏差的现象,即会众圣诗与个人圣诗的混淆。

他表示,传统会众圣诗主要的适用场景是主日礼拜中的会众敬拜环节,风格以庄重肃穆为主要特点,其中曲调中的合声、大三和弦、三连音、终止式等背后都有着严肃的三一神学观点,其旨在借助全场会众在颂赞中向三位一体的神献上圣洁敬畏的赞美。

而与之有别,个人性的圣诗则更多是表达个人与神在灵里的交通以及抒发人神之间的美好关系,其适用范围更多用在信徒的日常信仰生活的各个场景之中。尽管其在演唱形式上可以更加多元化与大众化,但是个人性圣诗在神学意涵上则相对有些狭义,难以代表全体信众的心声与情感,也很难引起所有会众的灵魂共鸣。

“当今许多基层教会在主日挑选圣诗的过程中往往不太注重这个方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敬拜礼仪的失当。”牧师回忆,更有甚者,有些基层教会甚至不看圣诗与圣道的契合度,不看主题随意挑选圣诗献唱。“这也是非常不妥的。”

C牧师提醒,圣乐与圣礼作为基督徒信仰的外在表达形式,虽然不能取代圣道在基督徒生命建造中的根本地位,但仍然是需要警醒注意、严肃对待的内容。

“圣乐按照不同主题有着不同的使用情景,团契活动可以以活泼欢快的赞美为主,福传活动可以用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的短歌,主日敬拜则需要以敬畏与庄重的心去对待,因此需要用跨越时代、历久弥新的传统古典圣诗去向神献上颂扬。”

同时他也强调,教会若要在圣乐方面为信徒提供更加全面的熏陶与牧养,那就需要牧者自身首先具备健全完善的神学观、教会观,并且对于崇拜学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时还要明确自己作为教会守望者的职分,要明白并坚守教会圣乐的发展路向,不能一味迎合信徒的喜好而失去福音真道的根基,这样才能真正让圣乐成为信徒生命进深的强大助力。

“中国圣乐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业化的圣乐人才以及教牧同工的圣乐素质装备都是缺一不可的,不过要是没有观念转变,一切都是空谈。”C牧师说。

用超越与宏观的视角解读圣乐

C牧师分析,相较于西方教会,中国基层教会对于崇拜礼仪与圣乐事工相对局限的认知与近现代中国基督教特殊的历史进程不无关系。从早期的传教士入华,到如今后宗派时代的发展,中国教会对于圣言的重视程度始终是远远高于圣礼与圣乐。尤其是在教会长期无法公开聚会的时代,圣言就愈发成为中国基督徒最朴素的信仰追求,而这样的认知也在教会代代传承中形成普遍共识,影响至今。

“圣道固然是我们信仰的核心,但是圣乐与圣礼作为圣道的表达载体,也是不可轻忽的。”他补充道。

C牧师向笔者解释,从人神之间的关系来看,声音与音乐作为上帝赐予人类受造的礼物,是用外在可感知的途径表达内在属灵恩典的通道。借着音乐,人类可以运用气息、声调,以美的方式向上帝表达自己的感恩、尊崇与颂扬等情感,是言语之外更加高级的表达形式。

而进一步就神学层面而言,基督论是基督教教义的中心,基督的救赎是基督教神学的焦点与唯一进路,而圣乐则正是被称为“十字架下的音乐”,是用颂唱代替祈祷,表达对于基督救恩的认同与颂赞,传递福音信息的本质。因此他始终认为,礼仪是承载圣道的器皿,音乐是用来歌颂宣扬圣道的工具,礼与乐相结合时,基督教神学以及上帝的道能够更加完美的演绎出来。“‘礼以载道,乐以送道,礼乐相合以言道。’就是这个意思。

除了强调圣乐在福音与神学层面的重要意义之外,在教会内部牧养与外部建造层面,C牧师同样极力推崇圣乐事工的独特价值。

牧师向笔者表示,自古以来,人类就看到了音乐对人的心灵与精神的疗愈功效,甚至在如今的医疗领域,音乐还担当着麻醉的效用。但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围绕着人本主义而发展的。但圣乐是以上帝为中心的,所以圣乐能够帮助人在灵性操练中让人将焦点从人转向上帝,让身心灵都回转到上帝的旨意当中。

“当我们在教堂里面颂唱或聆听圣乐时,赞美之声将会像雨露一样滋润人的灵魂,鼓舞脆弱的心灵进入到虔诚的状态。如果我们是船,那么圣乐就是风,把我们带到上帝的面前。”

早先在神学院授课时,C牧师曾担任过《教会音乐行政》课目的主讲教师,而随着如今在基层实际参与教会圣乐事工的事奉,让他对于圣乐行政之于教会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与反思。

牧师介绍,参照当前广大基层教会的运转过程,在崇拜、牧养、布道、服务等每一项功能中,圣乐事工实际都在其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至于如何统筹协调圣乐在每项功能中能够发挥最大化效能,促进教会更加健全的发展,那么教会就一定需要建设专职的圣乐行政部门进行管理调控。

“圣乐部的设立实际上对于教会领袖的带领能力是一个艰巨的考验。”牧师向笔者表示,首先教会领袖自身需要明确圣乐事工对于教会运行发展的重要性,并找到扎实的圣经真理及神学依据,并向全体会众清晰地说明圣乐部的价值。其次,教会领袖需要做好圣乐部在教会内需要成就的愿景标杆,从而让大家在带着合一与明晰的心去与教会其他事工联合配搭,推进服侍。第三则是教会领袖需要对于圣乐部门的具体任务了然于心,并交由具体同工按照计划逐步达成,最后则是要在任务执行中呼召发动同工与会众,共同让圣乐事工在有序的参与中更好地助力教会的运行。

“如果一个教会拥有一个建制完善,包括指挥、诗班班长、教会骨干,长执会骨干的圣乐部,能够在有序有力的协调下积极与各事工部门配搭发力,并设立整体的工作计划图表,结合教会周期发展纲要进行圣乐事工发展方向、以及人才栽培计划的评估与制定,那么这个教会一定能够发展得更加迅速。”牧师说。

但是他同样也坦言,目前国内基层教会在音乐行政方面起步还是相对滞后,甚至可以算作空白,目前很少有教会能够建立起相对健全的系统,这个也是中国教会需要建立的迫切工作。

“圣乐事工规划问题的背后,实际能够反映出整个教会在宏观异象使命与路向前景层面的规划问题,我也期待中国教会能够尽早更新理念,不仅让圣乐事工再度活跃,也让中国教会真正迎来复兴。”

疫情期间,C牧师在微信公众平台开设了个人圣乐专栏公众号,并不间断用文章以及视频课程的形式更新圣乐相关知识技法以及优秀圣乐解析。尽管阅读量大多在三四位数徘徊,但他依旧乐此不疲地坚持在自己的朋友圈转发分享,期待更多同工能够了解更多圣乐的内容。他向笔者表示,不论现实如何,呼吁圣乐事工的重要性的事情需要有人去做,他也坚信,上帝会在合适的时间动工,让圣乐真正走进中国教会的核心,成为更多渴慕灵魂的造就。

版权声明

本网站来源标注是“福音时报”的文章版权归本站所有。未经福音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或微信(fuyinshibao2006)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 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擅自转载本网站转载自其他媒体、网站、刊物和个人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内容,因本网不拥有其版权,如需转载,必须与相应提供方直接联系获得合法授权。 违反上述声明擅自使用福音时报以上内容的,福音时报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