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善行的最善之处是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尊严

“爱父母不可侮辱他,行善也不可侮辱受善者,行善也要给别人尊敬。”2010年8月23日,北京基督教会崇文门堂的第三堂主日崇拜上,燕京神学院的陈驯牧师以《圣经孝道伦理之三》为题分享了作为子女对父母的敬爱之孝,和如何从孝道看社会性的行善问题。

中国文化强调“孝”,在《孝经》中提到,孝者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再次能养。结合中国文化对孝的理解,陈驯牧师在证道中首先提到:奉养之孝是道德的最基本的层面,是人品格的最基本,再次是不要侮辱父母,最大的孝是指尊敬父母。

结合圣经教导与中国文化传统,陈牧师从不要侮辱父母开始,讲敬爱之孝。“侮辱父母不光是涉及很多具体的经济关系,比如说不奉养父母,这里的侮辱实际涉及精神层面……而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理解的精神上的孝道和圣经基督教伦理中对孝道的要求,应该是相当高的标准。”陈牧师以实例说明,位高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恶习等方面,都是子女对父母不孝的表现。“身上有毛病,亲人会担忧,如果道德有伤,就会羞辱自己的父母,所以这是一个很高的道德要求。”

圣经中有很多对于孝道伦理的要求。路加福音中记载: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陈牧师讲道,有智慧和身量还是较为容易的,然而神和人喜爱他的心,并不易得。“这是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上帝要喜欢他。在人内心深处,你跟上帝的交往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信仰的旅程,在这个旅程里头你会体会到信仰带给你的最特殊的地方,这生命的成长每个基督徒都应该有。”

在列举了圣经中许多关于孝道伦理的要求和教导人做智慧儿女的经文之后,陈驯牧师带领会众,将对父母的孝转向社会性来看,即行善也不可侮辱或羞辱受善者。以社会上孩子们列队欢迎行善者并一再表态的现象为例,陈牧师说:“帮助别人,要给别人留下的是美好,留下的是尊严,留下的是造就他,目的是使他成才,而不是给他压力和负担。”

耶稣说“你施舍的时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秤东西时,左手拿物,右手拿秤砣,用秤砣是衡量物的价值。然而按圣经的教导,把东西拿出来,把秤砣放在口袋里,这才叫行善。左手做了,而不知道多少斤两,但是上帝记着你。陈牧师说:“这是圣经孝道伦理中涉及的更广的层面。即使你在做最好的善事,但是别忘记给对方留下同等的面子、人格和尊严。”同时,受善者也会知道受善的意义,力量所及时他也会去造福别人,向别人行善。

此外,聚会中崇文门堂2010届圣经班结业的学员献诗《我在这里》。柳翠敏牧师说,“这是他们在神面前的宣告,也是他们的回应,”同时盼望弟兄姊妹为他们日后在教会的服侍献上祷告。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