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解决“诚信问题”可从古人和国外优秀文化吸取经验

近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上指出“当前社会诚信缺失问题依然相当突出,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学术不端等现象屡禁不止,人民群众十分不满。”

诚然,“诚信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社会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现代人虽利用科技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自己反被物质财富所奴役,在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的同时,道德价值观念却开始失落。一方面,在社会崇尚金钱、权力的背景下,在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思想的冲击下,现代人普遍认为见利忘义、投机取巧比诚信、刻苦、勤奋更为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民主意识不断的深入我国,我们意识到自己可以积极争取权利和利益的同时,却错误地认为自由就是无规定和不受约束地为所欲为。然而“权利”和“义务”如铜钱的两面一样,是相辅相成的。

中国古人对“诚信”的解读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孟子认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可以说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不得欺诈、虚伪。“信”,《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

总之,古人认为“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诚”本是自然固有之规律;而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认为“诚,信也。”“信,诚也。”

基督徒对“诚信”的认识

基督徒恪守诚信是在对真理的认知的基础之上,和“诚”指天道、“信”从人道相似,基督徒相信世界一切的根源在于上帝那里,只有认识上帝,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认识这个世界、认识我们自己。上帝本身就是真理。《约翰福音》开篇即讲“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上帝。”

而作为基督徒之所以会严格遵守“诚信”,因为首先这是上帝的律法。“十诫”第九条“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明确指出,不守诚信在上帝眼中是很大的罪;耶稣基督也教导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并且他说“要凭你的话定你为义;也要凭你的话定你有罪”。

同时“诚实”是上帝本身的属性,《圣经》中多次提到上帝是诚实的。“因为,你的慈爱高及诸天;你的诚实达到穹苍。”(诗57:10)“他是磐石,他的作为完全;他所行的无不公平,是诚实无伪的神,又公义,又正直。”(申32:4)“我将我的灵魂交在你手里;耶和华诚实的神啊,你救赎了我。”(诗31:5)

另外,《圣经》讲到,凡诚实的人必将得到上帝的喜悦和赏赐。“耶和华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他心存诚实的人。”(代下16:9)“你所喜爱的是内里诚实;你在我隐密处,必使我得智慧。”(诗51:6)

而“信”可以说是《圣经》的核心主题之一。使徒保罗认为“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而《希伯来书》中明确指出,“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他赏赐那寻求他的人。”基督徒的“信”首先是对上帝的信心,相信上帝的存在,同时相信全能的上帝可以且一定会赏赐那些他所喜悦的人。

中国要解决“诚信”问题,可从古人和国外优秀文化吸取经验

笔者认为,中国要解决诚信问题,不仅要“大力推进公信建设,建立健全征信系统,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更应当注重从文化层面上,利用强有力的国家机器,通过教育、网络、媒体等手段引导民众的价值观。

另外,我们应结合中国古人的智慧,并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在经济开放的同时,加大对“积极”文化开放的力度,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例如我们不能一直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更应当引入“神本主义”,而这也是恰恰中国古人早已提出了的观点。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