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读诗人海子:心灵如河水自由流淌需要堤岸引导

题记:曾经写过美好诗篇“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材/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出暖花开”的诗人海子,于23年前的今天,选择了以自杀的方式,走完了在这个地上的人生。

1989年3月26日黄昏,在山海关至龙家营之间的一段火车慢行道上,刚刚过完25岁生日的诗人海子选择以卧轨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海子的自杀带给人们无数的疑问,尤其是在文化界引起不小的波澜。今日是海子自杀23周年的日子,笔者希望以文字的方式,来怀念这位笔者曾经非常喜爱的诗人,并记下今天笔者自己的对人生的一些浅薄认识。

海子的朋友西川曾这样评价已经逝去的海子:“单纯、敏锐,富有创造性;同时急躁,易于受到伤害,迷恋于荒凉的泥土,他所关心和坚信的是那些正在消亡而又必将在永恒的高度放射金辉的事物。”

海子在追求内在的渴望,他在跟随自己心灵深处的声音活着,然而他也常常处在迷茫之中,并没有找到自己所要的是什么。他尝试过很多方法,西川曾说,他的死有可能跟曾经练过气功有关。

也许今天我们提起海子,已经不是当初的海子了。而笔者怀念海子,实已把海子当做当代诗人,甚至是诗人的代名词。诗人,是追求自由的人,是渴望用真诚的心灵,描绘自我对自然的认识、勾摩心灵深处微妙的变化、探寻内心真实的渴望、追求人生终极之意义的人。

古今中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他们渴望着认识人生,走进自己灵魂深处,探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寻找自己存在的根本原因。然而,多少有着诗人情怀的人却走向悲剧。

我们清楚地知道,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一般很少会有自杀的念头。而那些寻求生命之意义的人群,在人生来到自己所能认识的极限,当不能再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时,就有可能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然而,人非动物。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思想和灵魂。一个人存在,是他一切的存在的集合,最终留下的是他所能够留下的,而不能留下的终将随风而逝。

看我们今天也是一样,当人们在物质中不断追求,在自身之外不断寻觅之后,经历无数的喜怒哀乐之后,最终的归宿仍然需要回到自己心灵的深处,一个人最终需要诚实的面对自己的内心,需要以心灵和诚实面对自我,进而面对这个世界。

诗人,是愿意面对内心的人,是寻求自我内心真实感受和渴望的人。然而,这种寻求若没有得到适当的疏导,很可能会走向一条自我灭亡的路上。诗人海子就是其中一例,他是诚实的人,然而在关键的时刻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最终走向了悲剧。

然而,这种寻求并不是诗人的“专利”。看今天的中国,尤其前不久所暴露的借用“灵修”来宣传种种污秽之类事件的发生,也显示了普通人生活追求的一般规律:人在外在的需要得到一定满足之后,最终需要回到自己心灵深处,寻求内在真实的渴望。

《圣经》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和耶稣基督的对话。其中耶稣指出这个撒玛利亚妇人有五个丈夫,是一个类似妓女的人。然而耶稣在面对那些外表堂堂的犹太人的老师的时候,却说,娼妓却比你们这些假冒伪善的人先进入上帝的国。

也许,耶稣所指的是,他们更忠实与自己内心的渴望,他们更加渴望内心的需要得到满足。但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人,并没有认识到心灵的需要,而是一直在外面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渴望得到的是丰富的财物、世人的承认、荣耀的高位。

然而,在寻求内在渴望的时候,若没有一定的约束和引导,却又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如同这个故事中的撒玛利亚妇人,如同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诗人海子。

正如我们在行为上需要律法的约束一样,我们在追求内在需要的时候,同样需要内在的律法来约束。而上帝在创造万物和人类的时候,就给了人类始祖起初的诫命:不可吃分别善恶树上的知识的果子。

如果说人的内心世界是一条大河,那么上帝最初的命令就是大河的堤岸。河水在堤岸内可以自由地流淌,可一旦冲出堤岸,就会造成悲剧。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