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滇北苗族基督教内地会总堂概况

苗族在滇北的基督教总堂是设在今武定洒普山苗族村寨,于1906年柏格理派郭秀峰、张尔昌等人建立的。基督教最初传入武定洒普山是于1903-1904年。洒普山龙亚希因收养一名家住武定近城老熊箐而染上麻风病四处流浪的书生张英,使得龙亚希的两个儿子也染上麻风病。于是龙亚希于1903年3月卖掉耕牛得银八两,经过二十八天的日夜兼程,到达安顺,找到当时在此传教的党居仁,党居仁又介绍给在昭通传教的柏格理。柏格理就此向龙亚希传教,并许诺要尽快到滇北,到武定去传福音、医病、赶鬼。1920年3月武定发窝阿庆争的马受福回威宁探亲,得知安顺外传教士事件,故回后大以宣扬。就此,武定洒普山便如一块干地久等雨水一样,为基督教在武定洒普山建立奠定了基础。

1905年柏格理在他传遍苗族的意旨下,第一次赴滇调研,先入昆明,再由昆骑马到武定洒普山,并在洒普山居住了两日,然后向长岭干、康照、发窝、慕连等地进发。柏格理等人又向西南方面的傈僳族地区调研,然后返高桥、猫街、大箐、麦地冲返回到寻甸回昭通。在此期间柏格理等人在禄丰大箐暂住了几天,得到那里的父老乡亲的接待。1906年,柏格理以种痘为由第二次入滇,正式与武定县官方接触,得以谈妥建学校与教堂之事。并于1906年6月15日派美藉传教士张尔昌到洒普山作前期准备工作,随后又派停留在石门坎的澳大利亚籍传教士郭秀峰前来洒普山主持建校建教堂工作。

郭秀峰(奥尔斯。尼科尔伯)早在未到洒普山前就从柏格理所著《苗人的故事》、《在中国难入的角落里》、《云南北部见闻》、《云南北部碉堡》、《未被调查的地方》等文章中认识到了滇北苗族地区。他停留在石门坎期间,对柏格理的传教开荒的心志所感动,郭秀峰对柏格理深感敬意。郭秀峰因此决意到武定洒普山开荒布道,建立教会,与柏格理共同实现“传遍苗族”的心愿。

郭秀峰到洒普山后,对于那里的苗民并不感惊奇,而还与苗民称兄道弟,建立关系。由于他谦和温柔待人,深受洒普山苗民爱戴。他用未熟的苗语讲到:“我们愿为一家人,我是大哥,你们是兄弟,不知何时走散,彼此不往来,今日我特意来寻找你们的,找到你们我很高兴,我愿和你们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接着又说,“你们如同迷失的羊,我要带领你们回天国,世人各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我要为你们创造文字,翻译圣经,赞美诗,教你们读圣经,唱赞美诗,信仰我们在天上的父,等候一起到天堂与神同在。”

苗民们听了郭秀峰一番话后,都非常高兴,都纷纷传说着。由于郭秀峰没有带圣经和赞美诗,只能凭着记忆,讲述圣经和教唱诗歌。每天晚上,他们都有聚会,都在郭秀峰的带领下,唱诗、祷告、读经背经。并且,每星期天的礼拜中,发散传单、礼品、饼等。

由于郭秀峰的言传身教,信教群众日益渐多。不久,禄劝、富民、禄丰等地的苗族也都传说,他们便纷纷不约而到了洒普山苗族村。初建的小礼拜堂已纳不下这么多人了;故此,郭秀峰和洒普山马有理商议,郭出钱向洒普山村买了块地,准备建立教堂。

建堂时,请来汉族师傅和一位苗族木匠张德福开始准备各样工作。同时,滇北各地区苗族纷纷赶来共同建堂。慕连、牧羊、朵木得、八甲等地都捐来木材、粮食;各都出了近百余个义工人次。历经七个月洒普山基督教堂正式落成。正式定名为“滇北内地会苗族总堂”。

落成典礼更是前所未有的盛典。来自七个县区的各民族信教群众成百上千的聚集于此,有自金沙江边的四川会理、乌蒙山寻甸各区、巧家、盐兴、易门、昆明等地区的彝、傣、汉民族,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民文化素质较低,既来参加庆典的各民族都只能用耳听、用眼看,都渴望得到郭秀峰等人的传教教导。这样的境况使得郭秀峰觉得福音广传的伟大使命重于泰山。

郭秀峰就此有意的要在滇北各民族建立教会,广传福音,设立学校,教书育人。

1908年郭秀峰取得柏格理书面同意后,即写信给马驻英国的国际内地会总差会,说明要在滇北少数民族地区建立教会,普设学校。同年得到总会和英国一个企业家的支持和资助。1908年—1913年6月共建成洒普山总堂,附设初级小学,并在各民族地区建立了五个少数民族总堂,各附带有小学。

洒普山苗族总堂成立后,下设六个分堂分别为牧羊、旋窝塘、古东城、大箐、拖立、分水岭。

洒普山还设立建成了滇北苗族历史以来第一所学校,定名为“洒普山私立恩光小学。”座落于教堂北侧,占地三亩,教室四间,学生宿舍四间,教师宿舍三间,共计660平方米。私立恩光小学为了充实教师队伍,从昭通聘请苗族教师张约翰、杨荣新及章焕然到洒普山任教。1913年—1922年私立恩光小字四年制初级小学共有学生115名,1922年11月29日,郭秀峰又向洒普山村民龙有慎租了一地土地,建盖洒普山私立恩光小学高级部校址,以培养能胜任传道、教师之职的高级知识分子。

现抄印当时原始租凭据如下:

凭约
今因租到龙有慎山地壹型地,作建筑学校校舍之用,当凭言明每已一十三年由会中帮银无粮条之费,此凭存照。
凭条
民国三十九年阴九月二十九日

凭条英文汉译如下:

法定代理人:内地会
住洒普山传教团须付给甲方—此凭条之人土地出租费数字定每三十元一美元(?)
落据有效时间:1922年
1922年付一美元
下凭于1952年付
现在一土地出租凭条,每年兑现金50元
1922年的数字为1500元
但空口无凭,只是一美元
哈姆士
内地会传教士:奥尔斯。尼科尔伯
1922年11月29日

1922年5月12日洒普山私立恩光小学高级部落成。占地十余亩,教室五间,学生宿舍五间,教师宿舍三间,约840平方米,操场一块。分别又聘请了传道人员及教师到洒普山私立恩光小学,分别有王树木、王希拉、张目远、吴杰、杨芝等人。先后在洒普山私立恩光小学执教的苗族教师有:

张正才、王有道、潘学命、朱有成、朱有理、马成明、龙才光、潘开学、王继叶、王志明、朱明德、朱陪珍、袁志光、潘应膏、张志辉、杨明昌、王得明、张才进、龙才洗、马福义、马相玉、龙开明、张明智 、马有理、王志华、龙福义、张成义、龙学会、潘文泽、龙才志、潘文浩、龙文洗、龙文理、龙洗显、张明仁。

1922年郭秀峰为适应私立恩光小学高级部的教育,又到昭通聘请郭明道、王国章、王伯玉前来任教。

自1923—1924年,高级小学部毕业的学员有:张道德、王德美、龙富民、潘有明。龙学聪、张发甲七位传道员。

1925年,设小学高级部即陆续培养出滇北苗族的当时“知识分子”,有的任教,有的传扬福音,各奔自己的工场。据有关人员记载分别有:禄丰大箐、小乐泉(今富民马房)、马鞍山(禄丰县和平乡九头山)、古东坡(禄丰中村)、天星堂(禄丰和平乡)、白丫口(禄丰勤丰镇红土山)、大松园(禄劝翠华)、旋窝塘、杮花箐(富民东村乡)、拖立(武定万德)、长岭岗(武定插甸)、新发(武定白露)、干沙沟(武定白云庵)、大龙潭(武定插甸)、分水岭(武定石腊它)、甘坝(武定龙庆关)、松包林(武定大麦地)、刺竹箐(武定新村)、麦地冲(富民麻地)、牧羊(嵩明凸懂箐)、十里坡(富民)、大水井(富民)、羊槽(禄劝崇德)、云龙等地。并各地方也都纷纷办起了自己的学校。富民杮花箐由于教派问题加起了自己的完全小学。通过各教会及学校的培植,滇北苗族的文化水平大大得到了提高。

洒普山苗族总堂的龙福华、龙约翰(前任省三自副主席、秘书长)抗战期间曾到贵州、四川神学院求学,龙福义则到了武定师专就读。韩杰、龙昌德则到贵州石门坎光华小学就读。这些人曾给滇北苗族宗教、教育都带来了很大贡献。

由于当时洒普山私立恩光小学受到当时的牵制,没有像贵州威宁石门坎小学那样,培养出大学生和博士。当时声称,只要读完小学就可以,能看懂圣经,在当地能担任传道工作即可。从而导致滇北那时没有高级知识分子;也就由此,影响着当代一些人,始终去追求所谓的“属灵”,而忽略或轻视了“知识、智慧”。

但总而言之,洒普山教会及恩光小学,对于我们滇北苗族作出贡献甚大,造就和培养出一批教会、学校和骨干力量。

由于当时滇北苗族并还未有苗文书刊,从昭通被聘教师、传道员只有从考古中编写出一些教材和圣经读本,如《如山要道》、《圣道三字经》、《四字颂歌》等小册子及简易读本。

《圣道三字经》是仿效汉文《三字经》改编,注入圣经教义而撰成的。内容大略如下:

“自太初,有上帝,造万物,造天地;大根本,万人父,处处在…..”

《四字颂歌》是以歌的形式格式写成,内容如下:

“未存天地,已有上帝,无始无终,无易不变,无根无源,自有自在,三位一体,独一主宰……”

这些内容无论在教会、在学校都无时不到的注入于每个信徒每个学生心中,奠定了坚大的信仰。并且迅速传遍滇北苗族地区,每一个学校在教授社会文化知识外,每周须兼学“圣经知识”,“并每周一、五传道员辅导。在教会、学校里的人都会背小册子,简易读本的内容。一时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读书高潮。”

1928年,滇北苗族教会开始分裂,形成滇北苗族教会当时的“三足鼎立”。王宏道、王有道等人创办中华自立会,这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教会,王宏道原为寻甸县党支部书记,时任自立会牧师,由云南省党部收生。而韩杰、龙昌德则接受安息日会信仰,开辟创办了小乐泉教会和学校。就此,滇北苗族教会大分裂,从而导致了滇北苗族之间的隔阂。

1943年11月,郭秀峰等一大批外籍牧师被迫回国。洒普山苗族总堂及至此时,才基本真正由苗族执权。1948年10月27日(主日)斯明庆在洒普山苗族总堂的最后一个祷告说:

“祈求万能的天父上帝,我主耶稣基督,愿你的大恩典感化中共的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可不要照我的意愿,按你的旨意行事。阿们!”

神有他的旨意,是他的大能拯救了苗族,苗族的救星是耶稣基督。

虽郭秀峰等一大批外籍牧师带着一颗遗憾的心离开他们苦心经营二十余年的洒普山,但一粒被埋在土里的种子,它必定会生长并结出很多粒麦子。

就在郭秀峰所管理并兼任内地会滇北监督时,与他分手的朱有林、朱有成,他们曾在社会上作响一时。1925年朱有林,朱有成二个被原武定县县长葛延春任命为武定、罗茨两县的“苗族剿匪游击队”正副队长。1926年云南省主席龙云和张冲委任为“滇中七县剿匪大队”正副队长。1938年抗战期间,龙云征召苗民兵团,朱有林被任命为“少校团长”,并管理一平浪盐矿直到解放。

无论历史及社会对武定洒普山苗族总堂的评定如何,它带给滇北苗族的是文化、宗教上的一次大复兴,为基督教、为社会是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郭秀峰、张尔昌等一大批外籍牧师作出的功绩,是众目所看,众人所知的。

这正是基督福音的大能,它是人类唯一的希望。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