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从南京“薯条哥”爆红网络看应有的行善动机

洛杉矶人陆杰森在南京与行乞老人分食薯条的照片日前爆红网络。面对网络上一片唏嘘,他的回应——“即便是骗子也要帮”——让对善行顾虑良多的国人们感觉他“很傻很天真”,坚持认为他这么做是因为“不了解中国国情”。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支持他的这种 “傻天真”。

自从5月6日起陆杰森陪行乞老人边吃薯条边聊天的照片串红网络之后,陆杰森得到一个可爱的绰号——“薯条哥”。他的行为在中国太“新鲜”了,各大网站纸媒纷纷予以报道,新浪微博还于5月8日下午两点起,专门对他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微访谈”。伴随着报道,各路分析、猜疑也一起来:这么做,是因为小哥不了解中国国情吧?“薯条哥”的对等尊重,尴尬了谁?难堪了谁?他的行为让国人太纳闷儿了。

对“行善”这一美好行为已顾虑良多甚至麻木的国人来说,“薯条哥”的举动着实在很多人心中引起一点震动。但陆杰森本人却对中国人对他的关注大为惊讶。5月8日早6:35他更新博文称,“我从来没想到这么平凡的一件事会引起像这几天的反应。”

我们不是从小学开始就听到谆谆教导“助人为乐”吗?不是有令人自豪的五千年文化、道德底蕴、“乐善好施”的好品质吗?怎么这次对“薯条哥”的反应这么轰动?

同时我们得承认,借用圣经中的一句话,“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冷淡了。”这是事实。假借人的同情而行乞的行为越来越多,国人已经习惯了分析,并开始对行善保持一定距离。

但值得好好分析一点是,为什么陆杰森对善行的态度,和我们所一致认为的大不相同?面对媒体众多的采访,他甚至表示:“这不是什么特别的事情。来采访我,倒让我觉得很害羞。”

从他的成长背景来分析:陆杰森,全名Jason Loose,中文名叫陆杰森,是美国洛杉矶人,出生于1989年,毕业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2011年9月来到南京大学参加“中文领航项目”。

笔者认为,陆杰森的价值观中有“利他的个人主义”的体现。“利他的个人主义”这一看上去自相矛盾的词,创作于加拿大籍的世界知名“压力”专家汉斯•塞理(hans selye)。这种“主义”其实就是圣经所说的助人助己的道理。塞理发现,凡是得到邻舍好感的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都比那些自私贪婪的人健康的多。

无独有偶,著名畅销书《人生下半场》作者班福德在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时,也认定这种“利他的个人主义”,正是基督徒的潜在能力转换成积极活跃的力量。

这里又谈到了基督徒的生活动机。“善良”或许是未信者对基督徒的直觉印象之一。但基督徒行善的根本动机是什么?在《基督徒的生活》一书中,加尔文这样解释:基督的位格和他的救赎之工给基督徒生活最强烈服侍神的动机。“基督教……的教义必须占据人心,其最深处要求人全心全意地爱。”“这教义……感动我们的心,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是自己的心意更新而变化。”

由此可见,善行是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必有的外在表现。这样,对于成长于美国这个以基督教文化为主的西方国家的陆杰森,能对行乞老人这样亲切聊天并分享食物,以及对国人唏嘘他的善行表现出的惊讶,我们也就大概理解了。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