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传道人必须“穷养”吗?

中国教会自改革开放、复堂以来,信徒人数呈几何数增长,教堂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这欣欣向荣的景象引起社会和宗教界普遍兴趣和关注。然而在欣赏这数量和建筑物的同时,那辛勤耕耘的传道人的生活,他们的待遇,却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传道人应该“金银我都没有”,使徒如此,今天的牧师当然也不例外了!传道既是“奉献”,就当给而无所取。谈起传道人的“工资”、“薪水”这一名词在很多教会和信徒的眼中十分敏感地被看作世俗的、不属灵的东西。充其量传道人只该有点“生活费”。这一观念关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会给传道人的待遇,特别在内地教会。

据笔者了解,在某些地区神学生(包括金陵协和神学院学生)回到教会月工资不足200元。2000年一名金陵(本科学士)神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教会月工资200元。另一神学生回到某省城教会月工资270元含房租和水电费。某神学院三年专科学生回到县城教会月工资120元(信徒注册数1200名)。甚至有的学生每月只有60—80元。更有甚者,有些教会传道人(神学生,包括正规二到三年神学院专科学生),干脆成了义工,教会一毛不拔。笔者在此列举的事例并非“特殊事件”,它代表了内地教会及个别沿海教会教牧人员待遇问题的普遍性。

在21世纪的今天,200元意味着什么呢?只是一套。《圣经百科全书》的定价。而在今天它却是不少神学生一个月全部的收入,全部的生活资源。虽说,传道人是奉献的,但其工作量之大、之苦,与其该有的尊敬和待遇形成极不和谐的反比。

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着传道人的待遇?是教会负责人、老牧师、堂委还是教会收入?似乎与他们有关,但好像并无绝对的个人能决定着传道人的待遇。笔者以为是观念,一种自私而邪恶,而我们却以为无所谓;一种潜在而普遍被教会信奉着,不是信仰而是错谬的观念。

使徒时代教会刚建立时,彼得曾对乞丐说过:“金银我都没有”。我们没见其深层的处境中的意义,却想当然地以为传道人就该一无所有,彼得当时不光没有金银,也没有教堂和圣经。那么是否今天我们也该“教堂、圣经我都没有”?使徒以此转移乞丐所专注的我没有的金银与那宝贵的“我所有的”耶稣基督上。

有人说耶稣传道时一无所有。这只能说明教会在产生的开始就已存在传道人的生活问题,我们总不能让这不合理的现象等到2000年以后,当社会步入小康之际,有形教会变趋成熟之际,仍容忍这原始的问题去阻碍教会的发展。更不能以经弘扬人道福音的教会,对她自己的传道人不人道。

保罗似乎也贫穷过,他留给很多人的印象确实朴素,但保罗并非一无所有。在该撒利亚坐监时,腓力斯巡抚就多次指望保罗送他银钱(徒24:26),这说明保罗并非一无所有。保罗曾织帐棚传道,这成为教会推托供给传道人的理由之一。我们发现《使徒行传》对保罗生平的记载中,保罗只在哥林多传道时织过帐棚(徒18:1—3),因为保罗拒绝哥林多教会的捐助(参林前9章,林后12:13),但当提摩太一行从马其顿带来教会的捐助时,保罗立刻停止了织帐棚的工作,而全力用以传道。于是我们才见到他在哥林多一年零六个月传道轰动的效果(参见18:5—11,腓4:15—20)。假如保罗没有教会信徒的供应,他何以能偕布道团多次旅行布道,将福音带到亚非欧三大洲呢?如果当时使徒有更丰富的供应是否传道的效果会更好呢?

在谈到传道人的待遇时,有位牧师这样说:“我当年出来传道时,一个月才30块钱,他们(神学生)刚毕业就260块,是我当年的9倍啊!”另一位长老也说:“我作长老是完全奉献的,不过是业余的,他(神学生)一个月还拿160元。”这种观念是:“我受过苦,所以你们都得受。”为什么不是“我受过苦,所以不能再让他们受了?”

教会中一直存在着一些可恶的观念被当作使徒统绪的承传和信仰被信奉着。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义工传道人生活,被叫作“信心生活”。也有人宣称这是灵性最高境界的以利亚式乌鸦叨饼的生活。乌鸦早晚给以利亚叨饼和肉来,从不间断,不是靠薪水,不是靠固定收入,这叫作信心生活。其实这是圣经中的一个特殊事件,特殊事件不能构成圣经的教义。我们不能以此来教导信徒不去工作,而等待“乌鸦叨饼”。什么叫信心生活呢?对不负责者而言,这其实是一种非理性的,逾越圣经教义,心存侥幸的思想。或者说是利用艰难的处境去招换人的恻隐之心。这不是对神的信,是对人的信。以信心生活,过信心生活,传信心生活,靠信心生活,应该是不同的概念。我们不能以信仰为由去推诿作人的责任。传道人首先是人,然后才是传道人。信仰不是把我们变作超人,而是实在的人。观念不能充当信仰,更不可成为教会在时代中发展的阻力。

当我们把一套先入为主的陈见——传道人就该“金银我都没有”的观念放入信仰时,无论这间教会的条件如何,传道人的待遇永远都是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待遇往往反映出对劳动价值的肯定。传道人待遇低这说明教会不承认传道人的事奉价值。这反映出教会本身对传道人及教牧工作是轻视的,是教会对其自身存在于社会的意义的否定。即教会看不起自己。

教会自我否定,看不起自己,她就不可能作光作盐、荣神益人。她在社会处境中就永远是消极被动的。教会看不起传道人,就不可能要求社会去尊重教牧人员。传道人被歧视,教会同样被歧视,自尊而被尊重。试看今天内地传道人多么寒酸。给一位传道人神学生60元一个月,这是教会对传道人的同情,是对自我良知的安慰,还是对传道人的施舍或侮辱?!兼职的教会工作人员做义工无可厚非,但如果专职的传道都无法自养,又何以去牧养教会。

有些教会更干脆不推荐报考神学,或以种种理由拒绝神学生到教会事奉。一方面大呼疾呼“庄稼多,工人少”,一方面又大力压制神学生。这可能与神学生本身有点关系。但与毕业生工作的调节安排不力,教会权力层拒绝新生力量的惯性有着很大的关系。教会穷是可能的原因,但忽视专职教牧人员的教牧工作的重要性是最主要的原因。一个问题无论有多少重要,当我们忽视其存在时,它就永远得不到解决。减少浪费,规范管理,发动奉献,重视问题,联合(一片区)聘用,未尝不能解决传道人的待遇问题。人比建筑物重要,传道人的生活比建教堂重要。

中国教会经过很多年量的发展后,今天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健全她的教牧工作。特别是在各样异端、邪教、思潮圣教会造成极大冲击时。教会亟待建构健全的神学教义的信仰体系,还给信徒一个纯正的、正常的、合理的、与时俱进的信仰,专职的教牧工作者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中国教会必须正视教牧工作的重要性,最好能够制订一套详细的教牧人员待遇标准,公开刊出,用以各处教会参照,同时要求各地教会上报其教牧人员待遇情况,以利全面了解各地教牧人员待遇状况。同时能以各堂点教牧人员资历(神学造诣)认证,及待遇状况作为注册登记评估的条件之一。或许还可设立专门的传道人基金会,用以补足客观上无条件被教会供养的传道人员生活的不足。

我们期盼中国教会在其硬件建设的同时,能以客观、务实的态度,信仰的原则去解决传道人的待遇问题,善待她自己的传道人。

本文摘自作者博客,略有改动。原文:有关传道人待遇的思考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