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金陵协和神学院博雅读书会第十期简报

金陵协和神学院博雅读书会第十期图书推介活动如期于2013年11月13日晚19:30在博雅斋举行。本次推介的图书是Arthur T. Pierson所著的“George Müller of Bristol and His Witness to a Prayer-Hearing God”(《在布里斯托的乔治·穆勒和他为听祷告的上帝所作的见证》),由在金陵协和神学院任教多年的德国新约教授Sigurd Kaiser(中文名:凯习德)博士主讲,王嘉玮老师主持并翻译。最后,桑迪斯博士回应。

凯习德博士一开篇就问大家两个问题:第一,在我们所有听众中有没有人从来不祷告?听众作为神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大家的答案当然是:没有。第二,有没有哪位听众的所有祷告都已得蒙上帝应允?听众相视而笑,答案仍然是:没有。我们带着对这两个问题的不解进入了凯习德博士对乔治·穆勒先生生平轶事的讲述。

乔治·穆勒(1805-1898)是一位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的伟大人物。他出生于德国,却将自己最青春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英国。他在英国布里斯托所做的最闻名遐迩的事工便是收养孤儿。在他的影响下,英国将近100,000位失去双亲的孤儿得到了照顾,这可谓是为英国19世纪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解决了重大难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这些孤儿所做的就是:为购买可以收留孤儿的场所祷告;得到上帝预备的房子或经费;收留孤儿;为孤儿们第二天的食物彻夜向上帝祷告;清晨等待上帝藉着不同的人为他们预备的食物及生活必需品;收养更多的孤儿;为更多孤儿的住处、食物和必需品彻夜向上帝祷告;等待并接收上帝藉着更多人为这些孤儿准备的房屋、食物、必需品……

在他多年的事工中,他所不忘的就是以日记的形式把自己每个祷告的内容和每个祷告在何时何地如何得了上帝应允的情况都记录下来。有人问他为何做这样特殊的事工,他的回答让人们议论纷纷。他认为有三个原因:第一是为荣耀上帝并见证上帝的恩典;第二是为这些孤儿们灵性的需求;第三才是因为孤儿们身体食物等物质需要。有人质疑他所作的并不是单纯出于对这些可怜孩子的爱,而是出于他个人信仰的需求。然而他认为,如若次序颠倒的话又如何有信心和能力去完成这项使命呢?当有人问起他如何完成这样的事工时,他提供了两个建议: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先享受在基督里的幸福,如果自己不在基督里享受幸福又怎么愿意和能够把幸福带给那些孩子们?其次,如何享受在基督里的幸福呢?是藉着读圣经,因此他一生读经200多遍。

凯习德博士讲到传记作者Arthur T. Pierson对穆勒的日记进行统计计算并得出一个结论:穆勒几乎每一次日常祷告都蒙了上帝的应允!这时,大家才明白之前凯博士问大家两个问题的原因。如今,很多信徒甚至神学生都没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上帝会回应每个人的每个祷告,而19世纪的穆勒先生却实践着这样的信心,这足以令人震撼。

(金陵协和神学院图书馆供稿,照片由李捷奋老师提供)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