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教堂风采之海南海口堂

拥有“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数个称号的海口市,有着一座百余年历史的基督教堂,即海口堂。

光绪十一年(1885年),美国纽约基督教长老会派牧师康兴利来到海南省协助冶基善传播福音。康兴利在海口市盐灶村购地建1间楼房作为医务室,还建1间楼房作为住宅,后来逐渐扩大面积,建成海口福音医院、海口福音堂,作为传教的栖居场所,也是海口堂的前身。

主堂建筑面积206.44平方米,两翼走廓联成一体,右前侧建造一幢三层楼房作为吊挂铜钟活动使用场地,该堂构造庞大,具有西方色彩,是全岛较大的一间福音堂。建筑总面积379.15平方米。该堂建成后,由美籍牧师康兴利主持活动,府海地区、附近县的基督教信徒都汇集在海口福音堂活动,信徒人数达500多人。

康兴利牧师离开海口后,由美籍牧师王保罗、谢大辟、西班牙籍牧师唐丑西主持传教,直至解放初期。据解放初期统计,海口堂会信徒人数有700多人。海南解放后,海口福音堂由海南军政委员会接管使用,堂会活动由牧师潘先和主持,活动经费由信徒自行筹捐。  

1950年7月,以吴耀宗为首的基督教界爱国人士联名发表《中国基督徒在新中国建设中的途径》的宣言,提出“爱国爱教”的原则,开展“三自革新”运动,强调必须实行自治、自传、自养,海口市基督信徒积极响应,割断与外国差会的关系。1954年7月,北京召开中国基督教会议,成立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会后,海口也召开海府地区基督教代表会议,成立海口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1966年“文革”开始后,教堂停止活动。1980年海口市人民政府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归还教堂和教会附属房产,1981年政府批准教堂恢复活动。1983年落实宗教团体房产政策,原海口福音堂堂址归还基督教海口堂使用。现如今,海口堂已于原址拆旧建新,并已竣工投入使用。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