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教碑一般被认为是基督教初入中国的见证,于1625年出土现身,位于西安碑林陈列室,这对于中国基督教有着特殊和厚重的意义。广州市基督教会在建设天河堂时,十分注重基督教文化的建设和培育,故从2014年开始申请,并历时半年仿制了此碑。
据广州市基督教两会报道,广州教会自2014年10月开始着手申请仿制《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2015年5月获准仿制,仿制工程历时6个月,2015年11月完工,12月7日立于天河堂,并于12月18日上午举行了揭幕仪式。当时,冯浩牧师介绍了景教和景教碑的相关历史,分享了广州教会仿制景教碑的心路历程以及对此仿制碑所寄托的期望。
冯牧师说,之所以仿制景教碑,首先是因为广州教会在建设天河堂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基督教文化的建设和培养;第二,因为此碑对中国基督教有特殊和厚重的意义;第三,广州教会要继续在岭南地区扎根繁荣需要更丰富的精神滋养;第四,深入研究景教特别是其与中国文化的圆融无间是很多先辈的遗志,广州教会在这项事工上责无旁贷。
冯牧师表示,期望透过此碑所承载的厚重历史的滋养,使广州教会能传承自景教以来众圣徒先贤在神州大地孜孜不倦拓展天国疆界的使命;传承他们在中国文化中活出道成肉身的美好见证;传承先辈发掘景教属灵遗产的遗志;使广州教会成为有传承、有担当的教会。
据王俊牧师所写《景教简介》一文介绍,景教是指古代基督教史上的聂斯托利派。聂斯托利派亦称聂斯托尔派,创始人是安提阿长老和隐修士聂斯托利,也是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主教。聂斯脱利主张耶稣的神、人二性并没有合为一位,神性附着在人性上,马利亚只可称为人的母亲,不可称作上帝之母等主要思想。在公元五世纪431年以弗所会议上被定为异端(此思想并非异端,当时只是权力斗争所导致。1539年宗教改革时期,神学家马丁路德在他所撰写的《宗教会议及教会论》中十分明确的否定聂斯脱利思想为异端。在欧洲,涅斯托利的观点没有存身之地,受到教廷排挤的他,只好到东方来传教。
随着中西方文化、经济、贸易交往的不断频繁,聂斯托利思想便随着商人和传教士,沿着丝绸之路,继续向东传播,逐渐被一些较宽容的国家所接受。唐贞观九年(635),叙利亚传教士阿罗本将聂斯托利派思想传入唐朝。聂斯脱利派是最早传入中国的基督教教派。
该派传入唐朝时被冠以景教之名,由于当时唐朝称罗马国为大秦国,所以景教亦称大秦景教。从635年开始,景教在中国顺利发展了150年。
韩晗所写文章《景教碑,基督教初入中国之见证》还透露,在《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上记载着,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等皇帝,都对景教的传播予以最直接的关心,而房玄龄、郭子仪等高级官员,更是对其倍加扶持。
明末天启五年(1625年),沉寂千年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现身。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