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牧者思考】回到初期教会,追寻使徒脚踪

“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赞美 神,得众民的喜爱。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 -- 徒2:43 

引言:

当耶稣被卖,被钉十字架之后,门徒个个都很灰心,个个都丧胆丧志,有的甚至是干起老本行,打鱼去了。而当耶稣向他们显现,赐给他们权柄,吩咐他们去往普天下传福音后,门徒在五旬节时,受圣灵感动,说起别国的话来,都在讲论神的大作为。所以当彼得站起来讲道时,众人听见这话就觉得扎心,那一天约有三千人悔改,受洗。 

初期教会,虽然信仰面对种种的挑战,虽然信徒也有灰心软弱的时候,但是正像耶稣所应许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教会从主那里得着权柄和能力,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捆绑,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释放。

反思今天的教会,似乎失去了属灵的权柄,失去了从圣灵来的能力,失去了传统信仰所带来的传承。让我们回到初期教会,追寻使徒脚踪,让今日的教会再次得着能力,得着建造,得着复兴。

一、教会得能力

圣经说:众人都惧怕。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众人惧怕的原因是什么?不是因为使徒行了奇事神迹,因为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发现从五旬节圣灵降临一直到彼得站起来讲道,使徒们没有行过一件奇事神迹。当五旬节圣灵降临,使徒们都被圣灵充满,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时,有很多人听到使徒们的讲论时,有很多人是惊讶猜疑,甚至还有人是讥诮他们。那么,众人惧怕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是导致百姓惧怕的真正原因。彼得讲道的中心是围绕着耶稣基督,他把耶稣基督在世的使命,被钉十字架的原因,复活升天的事实都讲述出来之后,那些听见彼得讲道的人都觉得扎心,也都愿意认罪悔改。

真理本身就带着能力,当人听见真理的道,这道在他心里发生功效,就会使他有惧怕,有敬畏。因为真理就像是一道光,当光照进黑暗中时,就照亮了整个黑暗。圣经说: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辩明。所以,众人惧怕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听了彼得的讲道之后而发生的。

彼得的讲道并没有用很多优美的词语,没有用很多让人觉得高深的词汇,彼得本身就是一个渔夫,是一个无学问的小名,但是他的讲道却会让人听了扎心,会让人产生惧怕。反思现在的教会,有很多高学历的,用很多美丽的词藻,但是,所讲出来的内容却不让人扎心,也不让人感到惧怕和敬畏。彼得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他讲道的中心围绕着耶稣基督,所以才有能力。而现在很多人的讲道,就像有一个神的仆人说的一样“读马太,讲世界;读路加,讲人家”。这也正是教会失去能力的一个主要原因。

 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敬拜,会触动人的心灵;

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会让人感到扎心;

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教会,会让人感到神的爱;

一个以基督为中心的团契,会让弟兄姊妹彼此相爱,彼此合一。

 今天的教会缺什么?

不缺乏主日的讲道,却缺乏心灵的震撼

不缺乏圣经的版本,却缺乏渴慕的态度

不缺乏听道的热情,却缺乏行道的心志

不缺乏认罪的泪水,却缺乏悔改的果子

不缺乏金银的奉献,却缺乏身体的活祭

不缺乏做工的人员,却缺乏做工的能力

不缺乏爱心的教导,却缺乏真正的舍己

不缺乏敬虔的外貌,却缺乏敬虔的实意

彼得的讲道让众人感到惧怕和敬畏,不是彼得这个人有多大的本事和能力,而是他所宣讲的道,所高举的基督让人感到惧怕和敬畏。回归圣经,用纯正的真道炼净人。

不仅仅是彼得的讲道生发功效,使听的人感到扎心,另外,听的人存怎样的态度去听道也很重要。从刚开始的惊讶猜疑、讥诮到听见这话,觉得扎心。我想,这些百姓在听道的时候必然是非常留心,以至于听见这话,才会觉得扎心。

但是,我们看到现今的教会,当传道人在讲台上大声疾呼、声情并茂地讲道时,有一些弟兄姊妹会在讲话、会在睡觉、会玩手机、随意走动,这不仅是对传道人的不尊重,更是对上帝的不敬畏。在物质文明不断发达的今天,人们似乎停止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或许科技信息发达的今天,人们对讲台的要求也变得高起来。但是,不管时代如何改变,不管这个世界的标准如何改变,真理永远只有一个,上帝永远只有一位。

圣经说:众人都惧怕。那么,惧怕的结果是什么?当百姓听了彼得的讲道之后,觉得扎心,就问使徒们当怎样行。彼得叫他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使罪得赦,并且领受所赐的圣灵。于是约有三千人悔改,受洗,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得交接、擘饼、祈祷。这里讲到基督徒团契的四个仪式: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遵守使徒的教训:不仅仅只停留在听,而是听了之后有遵守。听道容易,守道不容易。很多时候我们会面临一些圣经教导我们的价值观念与这个世界给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相违背、相冲突的时候,我们是站在世界,还是坚持圣经的原则呢?初期教会的信徒在信仰上很单纯,使徒如何教导,我就怎样遵守。所以,初期教会,福音得以广传、教会得以兴旺。

彼此交接:这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的,这个“交接”是指基督徒聚集时某些特定的习惯。现在的基督徒在一起似乎很难彼此谈论有关基督的事。平常见面,天南地北都可以谈,就是不涉及属灵生命里最深的事;不是因为没有深的经历,不是因为不熟悉神国度的事;而是因为从未学会如何藉着交谈属灵的事彼此造就。早期时代的基督徒在一起谈论他们属灵生命的事;除了这种交通,没有别的方法更能保守、加强基督徒的生活。

擘饼:一同吃主的晚餐,记念主的死。 

祈祷:教会的复兴离不开祷告,因为教会是跪着前进的。一个人多祷告就多有能力;少祷告就少有能力;不祷告就没有能力。祷告时基督徒属灵的呼吸。

圣经说:使徒又行了许多奇事神迹。耶稣基督将权柄、能力交给使徒,使他们传福音的时候更加有力量。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奇事神迹是神与人同在的明证。施行奇事神迹的目的,一方面是增加信息的可信性;另一方面是建立使徒教训的权威。(可16:20 门徒出去,到处宣传福音。主和他们同工,用神迹随着,证实所传的道)不是因为看了神迹奇事而信耶稣,而是因为信了耶稣之后就有神迹奇事的伴随。

教会要从主得着能力,就当回归到真理当中,依靠圣灵的能力。

二、教会得建造

你发现没有,这些百姓听了彼得的讲道之后是马上做出改变的。因为他们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要改变。相比之下,很多的时候,我们会有感动,但感动之后就是一动不动。而这些百姓是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在这些百姓当中,或许有些人是彼此之间认识的,有些人是根本不认识的。因为在这些百姓中,有来自十多个地方的人(徒2:9—11)。但是他们听了彼得的讲道之后,不管是来自哪个地方,在基督里都成了一家人。没有因为地域的差别而存在分门别类的问题,而是彼此交接、擘饼、祈祷。

圣经说: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他们天天同心合意恒切地在殿里,且在家中擘饼,存着欢喜诚实的心用饭。这是初期教会时的一个情形,在这里有一个背景。当时有很多人信仰耶稣基督,其中有很多人因为信仰的缘故遭受到自己亲人的排斥,以致于在生活中陷入困境,也有一些是从外地来到耶路撒冷守节的,当听了福音之后就留在耶路撒冷过教会生活。所以,信的人都在一处。而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凡物公用”,这是指信徒自发地、主动与那些在生活上有需要的人分享财物。这种教会生活方式,有特殊的时代背景和心理因素,仅在耶路撒冷教会实行了一段时间。

虽然现今教会没有像初期教会一样凡物公用,卖了田产、家业,但是初期教会的这种彼此相爱的精神值得现今教会的效法。初期教会实行“凡物共用”制度,有几个原因:第一、因为当时有很多人信了耶稣之后被亲人排斥,这时需要有教会的接待;第二、当时的信徒觉得彼得所劝勉的“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徒2:40),就必须要有一个新的团体生活;第三、被主的爱吸引,因此彼此相爱;第四、相信耶稣很快会二次再来,因此他们对财物的拥有观念相当淡薄。

从这四个原因中就可以看出初期教会的信徒对信仰、对他人、对自己都有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1、彼此相爱

圣经说:信的人都在一处,凡物公用,并且卖了田产、家业,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给各人。

爱不是施舍,不是同情,爱是在别人的需要上看到自己的责任。

基督教是一个爱的群体,当年耶稣也曾命令门徒要彼此相爱,可见彼此相爱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没有爱的教会是不讨神喜悦的。在启示录的七个教会的以弗所教会就是失去了起初的爱而被耶稣责备。我们可以这样说,爱是基督教的记号。在初期教会就非常的注重相爱的生活,当彼得一次讲道三千人悔改之后,就有许多的人变卖田产,凡物公用,一起过一个彼此交接的属灵生活。如果换成现在的环境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在当初的背景之下,没有一个基督徒在埋怨,在徒2:42里有一个非常宝贵的字就是“都”,这表明信徒都是同心合意的在一起生活,如果没有彼此相爱的心,有谁能够做到这一点,按照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可是他们竟然愿意凡物公用,也因着这一点,使得教会更加的复兴。

初期教会藉着爱心刻意把贫穷从他们当中除去,这是何等美善的事情。爱可以征服仇敌,爱可以增加凝聚力,爱可以使信徒更亲密,爱是生命的流露。在徒2:43一47的经文里,我们看到当信徒凡物公用的时候,主就将得救的人数天天加给他们。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方面因着教会那美好的见证吸引众人,一方面是主拯救人,使教会人数增长的也是祂。

初期教会的爱不仅是在物质上,还在心灵上有着更大的表现,当彼得坐牢的时候,信徒们是在迫切的祷告。

透视今天的教会我们会发现彼此相爱的生活真的和初期教会相比之下少了很多。盼望教会找回那失去的爱,恢复属灵的见证使神的名在全地被荣耀!

2、彼此同心

在徒1:14,2:41、46,4:24、32的经文里,我们都看一个几乎相同的词———同心合意。从这个词我们可以看出初期教会的合一性,而这个合一性使得教会产生非常强大的凝聚力,也使得教会在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候,仍然保持教会的增长。所以我们看到,在《使徒行传》中,可以发现初期教会的信徒,在各种各样的事上都是同心合意的,这是他们留下的美好脚踪。

我们知道这一班的使徒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背景,性格,彼得性格鲁莽冲动,约翰性格象雷子一样,多马性格多疑,可是他们在经历十字架之后都能够同心合意的侍奉,没有发现谁想做老大了,他们一同顺服圣灵的引导,彼此谦卑的服侍,好让神的名得着荣耀。我们再看到信徒凡物公用的时候也是一心一意的,谁也没有想到自己吃亏,谁也没有想到要占谁的便宜,他们彼此相爱,一同为主做见证,而正是这样的见证使得许多的人归主,我们不能不说,初期教会的增长有赖于使徒们的宣教,也有赖于信徒们的同心见证。

教会在发展的过程里,也是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合一不等于相安无事,一切平安,合一的过程里会出现纠纷,所以在徒6:1—6出现了饭食的纠纷,但是他们很快的解决了此次的纠纷。从这里看到教会有那么的人数,竟然都能同心合意,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啊!深信这是上帝的作为,但也是使徒们遵守了耶稣的命令,因为曾经在约17章里反复告诉门徒要合而为一,并要像天父和耶稣一样合一,耶稣也为那些将来的信徒的合而为一祷告,耶稣在那里用了整整一章的圣经教导门徒要合一,而这个合一的观念深深的影响着门徒和初期的教会,所以他们能够在各样的环境当中,靠着神的恩典持守合一的真理。这个合一给教会带来的就是教会的增长。

那么今日的教会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教会里也有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信徒,究竟怎样才能合一呢?首先,每一个人要看别人比自己强,彼此的谦卑,愿意放下自己,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保持良好的沟通渠道,我相信会有很大的果效。如果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性格和爱好,那个不叫合一,叫单一。只有多元化才能体现合一的珍贵。教会要增长必须合一,魔鬼也最惧怕合一,合一的团队必能有美好的侍奉,带来美好的果效。

三、教会得复兴

当门徒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问耶稣说:“主啊,你复兴以色列国就在这时候吗?”耶稣对他们说:“父凭着自己的权柄所定的时候、日期,不是你们可以知道的。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于是门徒同着几个妇人和耶稣的母亲马利亚,还有耶稣的弟兄在马可楼上都同心合意恒切祷告。

那么,教会复兴到底意味着什么?什么样的教会才是复兴的教会?人数的增长只是教会复兴的一个方面,一个真正复兴的教会是把教会从世俗当中、从不冷不热的光景当中提高到爱心火热、充满信心、顺服真理、满有上帝的能力的见证,神在祂的子民当中彰显祂的荣耀和大能。

教会要复兴有许多条件,比如人人都要过圣洁的生活,讲台要有复兴,每个弟兄姐妹都要知道自己在教会有侍奉的位置。不过,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那就是祷告、祷告、再祷告。这是我们从初期教会所看到的。

初期教会在耶稣升天之后,靠着祷告在神面前等候,从十几个人发展到一百二十人;在五旬节祷告的时候被圣灵充满,得到圣灵的能力,可以用多种语言告诉众人耶稣就是人们所盼望的救主,当日就有三千人受洗归主。使徒彼得和约翰去圣殿祷告的时候,在美门口遇见了一个生来是瘸腿的病人;他们依靠着神的能力医治了他,引起许多人的注意;彼得、约翰就向他们讲道,当天信主的人就有五千。

初期教会的经验可以成为历时历代教会复兴的经验。1905年英国威尔士曾发生过一次复兴运动,教会复兴起来,甚至改变了整个社会风气。那次复兴的起因是一个姊妹在1904发起了一个祷告小组,最后从一个小组发展到1700个祷告小组、3万多人参加,为教会的复兴祷告。因此,到了1905年,威尔士许多酒吧多关门了、监狱没人了,连交通警察也组成诗班到大马路上献诗了……

付上祷告的代价的弟兄姐妹生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神召集一群祷告的人来工作,这些人相信没有任何事情是上帝不能解决的。我们今天有多少人,会为教会的复兴献上祷告呢?我们在地上付上的任何代价,将来都会蒙神永远的纪念。我们在地上为神所流的每一滴眼泪,将来都会成为在神面前的美丽的珍珠。

除了祷告之外,初期教会复兴的原因还有这样几点:

1、灵性的长进:“赞美神”。他们的灵性与神关系密切,他们是在赞美神,把田产卖了,家业卖了,照各人需用的分给各人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在于他们心里有神。当一个人重视自己的信仰时,就会轻忽物质的重要。他们是满心欢喜快乐地将属于自己私有的财产拿出去,使大家公用。

哪里有赞美,神的宝座就设立在那里。敬拜赞美就迎来神同在,教会就得以复兴。今天的教会也有敬拜、赞美,但很多的时候是有口无心,诗歌仅仅只是诗歌,不是内心对神的赞美。

2、生活的美好:“得众人的喜爱”。他们的生活令世人羡慕喜爱,他们将基督的光显在人前,把生命之道表明出来。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你们是世上的光。是盐就当调味、防腐;是光就当照亮黑暗。基督徒要有好的行为,要有好的榜样,使众人看了能将荣耀归给天父。活着,就应当是一个榜样,死了,就应当成为一种见证。这是基督徒应当有的品格和生命的品质。现在有一些基督徒,和世人同流合污,没有分别为圣,不仅让自己被人轻看,连我们所信的这位上帝也被人羞辱。初期教会的美好品德,作为他们的见证,得众人的喜爱。

3、福音的传扬:“主将得救的人天天加给他们”。他们用心地过学习、相交及敬畏的生活之同时,没有忘记为主作见证。传福音是每一个基督徒的责任和使命,保罗教导提摩太:务要传道,不论得时不得时。不管是在怎样的环境当中,在怎样的境遇之下,总要让基督在我们身上照常显大。使我们活着就是基督,使众人在我们身上看到基督的荣耀。

结语:

当我们回顾这早期的教会——第一个被圣灵充满的群体时,我们明显的看见它所拥有的特色,跟教会中的各种关系有关。一是跟使徒有关:他们顺服使徒,非常渴望领受使徒的教训;二是跟彼此有关:他们在爱中相交,互相支持、关怀,充满爱心;三是跟神有关:他们敬拜神,无论何时何地,都以喜乐及虔诚的心敬拜主;四是跟世界有关:他们向世界作见证,持续不断的向人传福音。总而言之,初期的教会有圣经的教导、充满爱心的团契、活泼的敬拜,以及一种持续不断、向外伸展的福音工作。愿我们的教会也能如此,从主得着能力,从主得着建造,从主得着复兴。回到初期教会,追寻使徒脚踪。

注:文中部分内容参考解经书。

本文是由来自浙江的供稿人提供。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福音时报保持中立。

编辑推荐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