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icon
header logo
search logo
share logo
陕西现存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6块碑刻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唐代景教碑刻。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立。明天启三年(1623)在陕西周至县(东距西安约70公里)出土,现藏于西安陕西省博物馆(碑林)。碑高2.6米,宽0.86米,厚0.25米。上刻十字架,碑额作《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并序》,碑文为景教士景净撰,吕秀严书,计1780字,概述大秦景教传入中国后的活动和基督教教义。碑底和两侧有古叙利亚文教士题名。此碑为研究基督教在中国传布和古代中西交通的珍贵资料。明天启五年译成拉丁文,后又译成多种文字流行于世。

北堂碑

明代天主教碑刻。为德籍耶稣会传教士汤若望神父撰文(因内容与汤公崇祯十二年十一月上皇帝书相同),耶稣会传教士郭崇仁及梅高立石。约于礼仪之争期间被埋没地下。1924年在北堂侧发现。原碑于文革期间又不幸佚失,1991年西安教区又据拓片复制立石镶于北堂墙上。该碑记述了明末耶稣会来陕传教建堂事迹及阐明天主教教义及圣经等。是研究天主教入华,在陕传播等珍贵文物资料。

方启升主教墓碑

清乾隆年间天主教碑刻。乾隆二十五年(1760)立。2000年在陕西渭南市(南40里)临渭区  曲镇张葛沟方主教避难处发现,现藏于张葛沟天主堂。碑高0.59米,宽0.54米呈方形,厚0.06米。拉丁文耶稣圣号十字,左为拉丁文记:“意籍方济各会传教士方启升。方济各出生、圣神父、时间、地点”。右为中文,表方公“三十余年始终如一日”地“传天主圣教使人人格守十诫……远避三仇”等德表,该碑不但校正了传统教史记方公卒年之误,也为研究“礼仪之争”陕西教史不可多得的依据。

八角山教堂碑

清代碑刻。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原嵌于南郑县红旗乡经堂湾天主堂东墙。碑高142厘米。碑记载了:本堂教民吴进年、吴年忠、吴年选兄弟三人与意籍神父戴礼斐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发生纠纷,报官后,清政府与主教处罚吴氏三兄弟之事碑。该碑是教会利用“不平等条约”传教及此时不为信教只为吃教的历史见证。文革间毁堂后,此碑收藏于一南郑县文化馆。现藏于南郑南湖川陕革命根据地南郑纪念馆。

燕子砭教案碑

清代碑刻。立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5),原碑三通分别立于汉中教堂,燕子砭教堂和宁强城以表教案事。汉中碑嵌于墙内,待考。燕子砭碑于1902年被红邦大爷刘长海砸毁抛入嘉陵江中;宁强城碑现为残碑藏于县文化馆。该碑记载了“义和团运动”中陕西宁强燕子砭教堂意籍方济各会传教士郭西德神父因就救灾不公(先教友后外教)及借债迫债引起李朝栋等组织的三百群众杀害郭神父和清政府处死李朝栋等事和刘长海悔罪事件。其碑为研究清未教案是不可缺少的史料。

洛河教案碑

清末碑刻,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秋。是碑记载了平利县洛河教案,因教堂人告发詹朝珠串同四川江湖会,江湖会杀死教中7人焚烧房屋, 并对匪首处罪之事以刊碑晓谕事,起到勤诫安良,保教卫民的作用。其碑为研究陕西教史、教案有重大意义。原碑立于洛河街石桥头,现藏于陕西省博物馆(碑林)。

更多请见:陕西基督教状况 

京ICP备07014451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25431© 福音时报版权所有